- 会员《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以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贯穿系统化分层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巨系统的要素、特征、功能,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耦合原则、耦合效应和耦合模式。认为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系统由人口、环境、科技、信息、制度等要素组成,人口是耦合的主体,环境是耦合的基础,科技与信息是耦合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制度是耦合的催化剂区域20.1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近年来科普战略研究成果的集成,聚焦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上海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诠释了《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战略的本质、内容和途径,体现了战略引领和工作导向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本书共包括6篇既相互独立又存在内在关联的研究报告,全面反映了上海科普工作战略研究的成果,内容丰富。可供政府区域15.4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系列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项目号13@ZH001)、“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色达县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色达作为川、甘、青三省交界区域,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从贫穷落后地区发展成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本书以色达县地区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当地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畜牧业生产、旅游业发展、教育发展、扶区域19.2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该书稿首次对京津冀及其河北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我国新区建设的着眼点在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观点。所用方法:以学习型区域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为依据,以京津冀技术差距、经济差距为切入点,综合剖析与回归检验技术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用全国31个省市空间面板数据验证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提出了如何更好、加速实现京津冀跨越式协同发展的对策。区域30.5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本书重在探讨中国城市的发展路径,从全球化视角提出新两型城市的发展路径——创新型和服务型城市发展目标,并提出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门户城市”等发展概念,同时以江苏发展为例,描述了科技创业和服务业对城市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直击实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区域17.2万字2.9万人气
- 免费本书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从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与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构建,研究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上海自贸试验区开放度、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自由贸易区税收政策创新的目标定位、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机制等问题;围绕上海城市创新视角,探讨了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现状、新时代下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上区域18.4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本书为“闽都文丛“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对福州自然地理与城市形态演变、城市化、城市发展进行综合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福州的自然环境,福州的自然资源,福州的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福州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福州的城市化进程,水环境、绿地与福州城市景观,福州宜居城市与生态城市,福州智慧城市,福州的旅游形象与旅游品牌,福州的城市综合交通,福州的区域发展战略。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外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城市化及区域23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本书全景展现了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大业绩和辉煌成就,总结了2011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十二五”时期不平凡的历程。区域27.8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本书以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常态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分为总报告、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总报告包括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与新动向、中国区域经济的趋势展望与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理论部分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现状与研究意义、体制机制研究、战略思路和未来展望等内容;实践部分包括四大板块、“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各大城市群、高铁的协同效应研究等内容。本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区域协调区域19.3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与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而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占据着核心战略地位,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报告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增长极、可持续发展理论,由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交流服务、生态保护四大领域16个指标构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统计数据以及Stata、SPS区域5.8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201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主旨讲话精神,成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旨在同非洲各国深化文明互鉴,加强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建设面向未来的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构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习近平主席在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中指出,希望中国非洲研究院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增进中非人民区域7.8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在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体系中,中国日益成为“领导者”。特别是2020年,最高层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有关碳中和,不只事关子孙后代的环境问题,也是关系未来竞争的产业问题。在中国,从《京都议定书》开始,一大批绿色创业者脱颖而出。本期,我们集结了部分代表性企业,它们确立了中国在光伏的领区域8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本书是中国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图们江学术论坛”论文结集精选。书中从多元文化共存的视角,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给边缘地区带来的问题进行广泛、多维、深入的学术研讨,并为图们江地区的和谐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交流提供了政策建议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全球化与边缘”、“边缘的历史”、“世界中的朝鲜?韩国文化”三个主题板块,作者为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菲律宾、韩国以及中国等地科研院校的学者。区域23.2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本书分析了城市化的动力源泉及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分析了榆林的城镇化问题,既追溯了榆林城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其发展障碍,又明确提出了榆林城镇化的八条思路。区域15.1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车茂娟著的《新常态下四川经济转型发展研究》在对新常态和经济转型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新常态下四川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判,从产业结构、劳动力供需结构、投资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对新常态下四川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新常态下的新动能进行了探索,希望为新常态下四川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区域10.1万字2.7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