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新书。从猝死到心梗,从脑血管病到外伤,从成人急救到儿童急救,贾医生结合自己50年的现场和临床急救经验,手把手教给读者紧急情况下的救命方法。包括中风的判断方法、气道异物的海姆立克急救法、AED的使用方法、包扎伤口的方法、烧伤的处理方法等,分步骤讲述,条分缕析,配有手绘图+实拍图,干货满满,帮助读者快速涨知识、get新技能,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出手相救,而不是只能等待救护车
    基础医学10.7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本草纲目》所述内容实用,涉及知识广博,不仅对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疗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现代医学、现代饮食学、现代养生学、现代保健品的开发,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本书在参考了多种版本的《本草纲目》基础上,以面向大众、经济实用为目的,以尽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为前提,并适当地删去了一些怪异难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学性的医方,以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饮食养疗的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参照
    中医5.5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①本书为我社重点书和品牌书,也是畅销书和长销书,第5版出版于2006年1月,目前累计印数26000册,库存600册。②第5版出版至今已近4年,当今医学发展甚快,修订势在必行。③主编同意修订,并对新版有以下设想:修改不适应当今观点之处;对诊断步骤根据国内外最新共识修改,图表文并茂;鉴别诊断适当精简,重点突出,避免章节间的重复乃至混乱;删除部分与内科关系不大的神经科章节。
    内科学114万字
    4.8万人气
  • 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医学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曾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准确预测流行病的暴发了,有些人甚至狂妄地以为人类已经征服了病菌。然而他们错了。潜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里的神秘病菌突然现身人类的大都市,导致成千上万人感染甚至死去。病菌的突然到来一时间会导致社会恐慌,甚至会引发一连串的社会和政治危机。但也有人迎难而上,去寻找病原体的真实面目。通过抽丝剥茧的探案式写法,作者为我们揭示“微生物猎手”们是如
    预防医学23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4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9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诸病源候论》,成书于610年,隋·巢元方等著。全书50卷,分67门,1739论。卷一至卷二十七为内科诸病,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为五官科诸病,卷三十一至卷三十六为外科和伤科诸病,卷三十七至卷四十四为妇产科诸病,卷四十五至卷五十为小儿科诸病。
    中医21.7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全书的基本架构包括:核医学科室的建设规章、设备的基本操作与要求、核医学的质量保证与管理、放射性药物的管理与规程、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规范、临床诊断报告的书写规则、各脏器显像的规则要求、核素治疗的规范要求、体外标记免疫检测的流程规范等等。本书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编写,聚全国专家的总体实力,并有老专家把关审阅,代表着当今我国核医学的水平,相信本书的发行将对核医学临床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未来核
    预防医学25.8万字
    4.8万人气
  •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五年制、5+3一体化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中医骨伤科学从单一学科发展为一个独立专业的背景下,随着现代工业、农业、交通等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特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本书为中医骨伤科学学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必学的专业书籍,社会需求稳定。全书共七章,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论述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分类与病因病机、辨证诊断、临床检查
    医药教材20.3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张锡纯方药选》,作者张锡纯,分别节选自张氏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医方”与“药物”两部分。《医学衷中参西录》初刊于1918至1934年间,“医方”和“药物”为其中的第三期和第四期,均初刊于1924年。
    中医25.5万字
    4.8万人气
  • 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免疫学”,详细探讨免疫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及其生物学作用;较完整的勾勒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轮廓与过程;简略介绍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下篇为“病原生物学”,总体描述病原生物、感染、病原生物控制、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分别阐明医学病毒、医学细菌、医学真菌、医学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涵盖形态结构、基因及编码产物、遗传变异、致病性等)与相适应的人体免疫作用;有选择地介绍各类
    医药教材26.8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张其成教授,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张其成教授是中医哲学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有较大学术影响。目前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中医15.4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脉经》,西晋王叔和著。全书10卷,共97篇。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收集了汉以前关于脉学理论的大量资料,具体描述每种脉的特征及变化,列述四时脏腑和多种杂病、妇儿病脉候,将脉、证、治有机结合,促进了诊脉在医学中的应用。(本书在我社电子书出版范围之内)
    中医9.1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1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医5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根据健康的一般规律,本书又分为“防病”(即保健)与“治病”两大体系,前六章分别从饮食、锻炼、养心、日常养生、经络养生等角度讲防病,主要讲述大师们的日常保健方法及经验,如朱良春教授常喝的“长寿粥”,邓铁涛教授常练的“八段锦”,李济仁教授常饮的“保健药茶”,王绵之教授常用的“打坐养心法”,何任教授提倡的“中年进补”等。后十章则主要讲述大师们对各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包括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泌
    中医17.2万字
    4.7万人气
  •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易经思想与中医学、道家思想与中医学、儒家思想与中医学、佛家思想与中医学、兵家思想与中医学五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基本概念、学术思想、与中医学关系三部分。本书的主要特色:一是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使读者对两者关系有较好的把握;二是撰写相关领域近十年的研究现状,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激发读者的研究兴趣,为学生科研提供学术资料;三是配有近500分钟的讲课视频。
    医药教材13.4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书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共分为总论、各论和附篇三部分。总论共分5章,依次为绪言、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功效、中药的品质和中药的应用。各论共收载临床常用中药465种(包括附药65种、参考药67种),按其主要功效分为23章。每药依次按处方用名、主要药性、基本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用药甄别、现代研究和备注等内容介绍。附篇为中药名称
    药学27.1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你是不是被过敏、糖尿病、偏头痛、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困扰,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儿童经常牙齿不齐、视力不好,肥胖、多动症和自闭症的患病率一路飙升?其实,这些问题都和饮食脱不了干系!近年来营养学前沿研究结果揭示,现代人疾病丛生的根源就是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对基因表达的危害。至于有效缓解症状、重塑我们及后代强健体质的秘诀,就藏在我们身边的传统饮食中。这是一本带你深入了解饮食、基因与健康之
    预防医学29.5万字
    4.7万人气
  • 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论述了中药炮制的发展脉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内容;各论采用炮制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列举了代表性中药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质量要求、炮制作用、炮制研究等内容。本教材延续了上版教材的编写目标与宗旨,对部分章节进行了改动和补充,如各论部分,在各药“质量要求”项下,均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为依据进行了修订;在“炮制研究”论述部分,更新了近年的
    医药教材45.2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大力提倡对针灸基本功的掌握。在针灸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如针灸歌诀如何背诵,哪些歌诀必须背诵,经穴主治如何掌握,什么是行针施术的要领,怎样艾灸既方便又有效等等。作者把它们概括为“针灸基本功”。作者又结合自己的师承经历和教学、临床实践经验,分别对针灸基本功加以说明,所述内容对针灸学习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11.3万字
    4.7万人气
  •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代谢途径及物质分子在体内调控过程的学科,也是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认识并解决人类疾病的诊疗和预防的核心课程。本教材在注重“三基”“五性”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大纲及历年考点,从临床案例出发,通过对案例中部分中西医临床表现尤其是生化指标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生物化学知识,以期增进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
    医药教材33.3万字
    4.7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