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序
前言
第1章 5G发展概述
1.1 移动通信系统进展
1.2 5G系统需求与性能指标
1.3 5G系统无线传输技术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系统架构与标准体系
2.1 5G标准化发展历程
2.2 5G系统网络架构与功能划分
2.3 无线接口协议栈
2.4 NR协议规范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5G接入网架构和接口
3.1 概述
3.2 5G接入网架构
3.3 NG-RAN接口模型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帧结构与物理信道
4.1 概述
4.2 波形和参数集设计
4.3 时频资源
4.4 物理信道和信号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系统初始接入与移动性管理设计
5.1 概述
5.2 NR同步块
5.3 PBCH传输
5.4 广播信号传输
5.5 随机接入设计
5.6 寻呼信道设计
5.7 移动性管理
5.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控制信道设计与资源调度
6.1 概述
6.2 下行控制信道
6.3 上行控制信道
6.4 资源分配和调度
6.5 速率匹配
6.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大规模多天线传输
7.1 概述
7.2 多天线传输方案
7.3 参考信号
7.4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
7.5 模拟波束管理
7.6 上行多天线技术
7.7 准共站址(QCL)
7.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信道编码设计
8.1 概述
8.2 LDPC编码方案
8.3 Polar码的编码方案
8.4 其他编码技术
8.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NR与LTE共存
9.1 概述
9.2 邻频共存
9.3 同频共存
9.4 补充上行载波
9.5 上行单发传输
9.6 功率共享
9.7 终端自干扰消除
9.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功率控制
10.1 概述
10.2 上行功率控制
10.3 下行功率分配
10.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大规模天线无线信道建模
11.1 概述
11.2 部署场景
11.3 场景建模
11.4 坐标系模型
11.5 天线模型
11.6 大尺度信道建模
11.7 小尺度信道建模
11.8 信道建模流程
11.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高层协议基本过程
12.1 随机接入
12.2 系统广播
12.3 寻呼
12.4 非激活态
12.5 重复传输
12.6 波束失败恢复
12.7 部分带宽传输
12.8 移动性管理
12.9 测量
12.10 接入控制
12.11 接入网安全机制
12.1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空中接口高层协议
13.1 用户平面协议
13.2 控制平面协议
1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4章 NG协议接口
14.1 概述
14.2 NG接口协议栈
14.3 NG接口主要功能
1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 Xn协议接口
15.1 概述
15.2 Xn接口协议栈
15.3 Xn接口主要功能
1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 F1协议接口
16.1 概述
16.2 F1接口协议栈
16.3 F1接口主要功能
1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7章 E1协议接口
17.1 概述
17.2 E1接口协议栈
17.3 E1接口主要功能
1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8章 5G工作频段与信道安排
18.1 工作频段概述
18.2 信道带宽
18.3 信道安排
18.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9章 基站射频指标
19.1 概述
19.2 输出功率
19.3 输出功率动态
19.4 发射机开关时间模板
19.5 发射信号质量
19.6 发射机无用辐射
19.7 发射互调
19.8 接收机灵敏度
19.9 接收机动态范围
19.10 接收机选择性
19.11 接收机阻塞特性
19.12 接收机杂散
19.13 接收机互调
19.14 带内选择性
19.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0章 终端射频指标
20.1 概述
20.2 终端(UE)功率等级
20.3 输出功率动态
20.4 发射信号质量
20.5 射频输出频谱发射
20.6 接收机灵敏度
20.7 最大输入电平
20.8 邻信道选择性
20.9 接收机阻塞特性
20.10 接收机杂散响应
20.11 接收机互调
20.12 接收机杂散辐射
20.1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1章 无线资源管理指标
21.1 概述
21.2 小区搜索性能要求
21.3 移动性测量性能要求
21.4 移动性过程性能要求
21.5 无线链路监测性能要求
21.6 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语
更新时间:2020-05-13 17: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