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4)在线阅读
会员

珠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14)

陈广汉 梁庆寅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经济区域经济18.2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07 18:21:33 最新章节:广州港资企业发展及CEPA实施分析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研究珠三角区域的发展问题,分多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了珠三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预测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系列中的一本。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14-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广汉 梁庆寅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珠海潮》是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主管、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一份内刊,立足珠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秉持开放创新的办刊宗旨,始终勇立时代潮头,站在学术理论前沿,从多学科专业性视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实践中面临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旨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型智库,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
    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经济14.2万字
  • 会员
    在本书里,我们带着鲜明的问题导向研究西咸新区的营造逻辑。从河流治理、海绵城市、都市农业、优美小镇的具体发展举措,到“大开大合”的模式,本书的观察视角和研究维度在全景和特写之间来回切换,希望能给相关决策者提供切实有益的启示。
    许伟明经济15.1万字
  • 当全球数智革命掀起新一轮科技竞争浪潮时,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主创新步伐开辟独特发展路径。这是一场既充满挑战,又蕴含机遇的数字蝶变。杭州,这座历史与未来交融的城市,通过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与中国算谷的战略构建,开启了数智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本书作者组织“五六七八九”调研团深入杭州科创一线,以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几十位创新领域专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进行深度访谈,考察了50多
    刘典 胡宇东经济19.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成果和决策建议的集中展示,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协调发展的理念为核心,多层次、多视角地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做了集中的探索。
    李小建 仉建涛主编经济30万字
  • 会员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本书作者经过细致调研,考察、研究,对江西抚州如何在文化品牌引领下跨入新发展阶段,运用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给出了研究报告。本书分为“思路篇”“对策篇”“案例篇”三大部分,共十章,较为全面地论证了抚州发展的创新思路、资源优势、品牌打造和全球传播。本书提出抚州在“一心”“一轴”“一廊”“两翼”“四区”“六集群”基础上实施“以戏为媒,以文化
    金元浦 王林生 刘毅经济17.8万字
  • 会员
    “晋江模式”“晋江经验”“晋江”已经名闻全国,走向世界。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乡村、党建等多维度,探讨晋江作为一个县级市在过去短短40余年从一个经济薄弱的县发展成全国县域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前十名之一和长期位居福建省县市第一的现代化历程及其原因,寻找晋江的现代化历程对其他县市的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比如“爱拼敢赢”和“善拼会赢”的民间创业精神、“亲清”政商关系、包容的社会政策、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
    王春光 杨典 张文博 吕鹏等经济14.1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保险产品、保险投资、保险受益及保险监管几个方面研究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针对“营改增”及新的税收分享机制实施后,以北京为代表的地方财政收入总体减少,第三产业占比越大的省份因税收分享改革导致的两税收入减少程度越高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财力增强;研究基于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即基于双重属性,我国文化产业安全问题;基于金融产业融合和产业安全理论,分析产业融合对金融
    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编经济16.1万字
  • 会员
    第二届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邀请国内外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专家学者,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主题,探讨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战略支撑带、东西部合作发展示范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本书根据论文内容分为“区域经济”“城乡发展”“历史文化”三个版块,展示
    林春逸主编经济14.7万字
  • 会员
    本书紧紧围绕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这一主题,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测算了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以北京市中关村为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基于人才政策对人力资本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机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路径。全书较好地兼顾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势,使研究成果更加丰富、饱满,更具逻辑性和思考性
    连俊华经济1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