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那个时代的战争在线阅读
会员

鲁迅和那个时代的战争

李克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15.4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11 17:49:22 最新章节:第23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鲁迅和他“论敌”之间的论争文选,记录了鲁迅的笔战经历。其中有鲁迅与陈西滢关于“闲话”的是非之争、“鲁、梁”论战、鲁迅与林语堂的意气之争、周作人与鲁迅的矛盾等论战双方的文章,再现了那个时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群文化精英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阅读鲁迅与对方论战的文章,在这样的场景“对比”之下,或许可以弄清楚原先单看一面的文章难以明白的许多事情。比如,人们会发现,原来鲁迅之被骂远多于他之骂人,在许多问题上他都是出于被动的反击;鲁迅对别人多是“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他自己却是一再地被人指为的“学匪”,等等。这些“论战”的文字,是鲁迅文笔最为犀利、最精彩的一部分,鲜明地表现了鲁迅的特点。
品牌:北京新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上架时间:2018-06-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新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克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80后作家张佳玮先生谈“吃”的散文集。作者基于亲身经历,围绕美食展开描写,灵活运用通感手法,巧妙调动读者不知不觉“参与”其中。书中内容丰富多彩,能够使读者领略到,带着乡土气息的袅袅炊烟永远是暖心与温情的,中外饮食文化的和而不同蕴藏着距离与差异产生的美感,佳肴美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乎历史、文学、哲学等,小吃食的背后有大天地。
    张佳玮文学11.1万字
  • 会员
    《海味青岛》是青岛本土作家崔燕的最新作品,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撰写与青岛海鲜有关的美文。内容包括青岛本土海鲜风物、风味和海鲜人文、科普以及海鲜故事、海鲜地理等,分为鱼说、海货、鲜趣三大板块;是一本以介绍青岛的海鲜风物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接地气,文风幽默风趣,内容知识性强,内文包含二十余张精美图片,装帧设计精美,以美文、美图的形式传播青岛特有的海洋文化、美食文化和风土人情,书写海洋文化,传承海
    崔燕文学7.5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乡之旅”、“亲之疼”、“心之情”、“淳之愈”四部分构成。“乡之旅”,表达对乡村巨变的感怀;“亲之疼”,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催人回归亲情本源;“心之情”,感读本源初心;“淳之愈”,抒怀新时代乡情、乡愁对每个人的治愈。
    王学武文学10.4万字
  • 会员
    “做你自己,世界自然会供养你”。“永远的浪游者”舒国治代表作,数十年经久不衰的慢生活口碑,超级松弛的P人札记。李安、蔡澜、梁文道推荐!用睡觉、走路、喝茶重置生活秩序。若只读一本舒国治,一定是《流浪集》。
    舒国治文学7.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新近编著的一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期待儒家再临”“贺麟恩师思想阐发及受教追记”“品味人与思”“中华之大美”和“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哲学与儒家”。该书较全面地记录了作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思想上的追求历程,是其与师友一起在大时代中颠簸后的思考,去摸索人生的真理——仁道。阅读这部随笔集,读者能够了解张祥龙先生这一辈人所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对仁道的摸索。或许这些记录和思考
    张祥龙文学21.2万字
  • 会员
    鲁迅作品中极“平凡”可爱的一本,详尽记录鲁迅和景宋(许广平笔名)于北京两地、厦门—广州、北平—上海,相识相伴的情感轨迹!《两地书》是鲁迅与景宋(许广平)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一九二九年六月的通信结集,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鲁迅的信件时常随复随毁,幸而与许广平的通信大多得以保留,后经鲁迅编辑整理,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
    鲁迅 景宋文学13.3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以细腻而质朴的笔触,缓缓展开了一幅村野画卷。它的特色首先在于其深刻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生困境的描述,更是对人性、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作者通过对南墙与北墙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其次,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具特色。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象化,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散文
    徐春林文学13.8万字
  • 会员
    本书属于忆旧型书籍,书中收集的文章除四篇为本人整理之外其余均是本人亲历之事。文章属于“三亲”——亲历、亲见和亲闻——文章,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本人亲身经历的,文章中涉及到的人是本人亲眼见过的,文中涉及的时间和地点是真实的,无一虚构。本书通过“烽火岁月”、“古朴民风”、“故土情深”、“庙宇遗韵”、“求学之路”、“市廛商贾”、“童年拾趣”、“忘年交契”、“园林经眼”、“早年际遇”等几个标题追忆了作者
    张连华文学20万字
  • 会员
    本书撇开了对于美学、美、美感、艺术等抽象的美学范畴的考察和梳理,而是基于丰厚的生活现象和文化现象,从审美的感觉出发,探讨了审美与人生相关的重大问题。
    耿占春文学1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