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区域合作:互联互通的视角
更新时间:2021-04-19 17:09:24 最新章节:主要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20章。国际区域合作中的“互联互通”最早始于东盟推动经济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本书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南亚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合作,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互联互通在促进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中的特殊作用和未来设想。
上架时间:2016-03-23 00:00:00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戴永红 秦永红主编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全球产业转移的动因较为复杂,影响和应对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从全球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中借鉴经验和教训,从多角度剖析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动因、趋势、特征,从不同维度评估产业转移的影响,进而提出统筹应对的思考与建议。本书将通过五篇十三章的内容对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进行深入剖析。其中,第一篇主要总结了前四轮全球产业转移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了新一轮轮全球产业转移出现的新趋势及出现这些趋势的深层次动因。第二篇经济12.1万字
- 会员本书是在收集整理2018年11月举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中外嘉宾学者的发言和提交的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提高而成,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减贫成就、中国推动减贫脱贫中国理念转化为国际共识、减贫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三个部分,讨论中国过去40年经验和成就,并讨论如何在此基础上迎接当前和未来挑战的机会,表明中国不仅有减贫的决心,更重要的是有将之落实的行动与举措。经济23.9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国际贸易等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围绕2018年的中东地区形势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贸易,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研究,主要针对2018年中阿贸易依存度、中阿贸易结构、中阿投资依存度、中阿服务贸易、中阿农产品与食品贸易、中阿金融市场七个方面的最新数据,分析研判未来中阿经济贸易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更好的了解中阿经贸发展进程。经济9.4万字
- 会员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个亚洲文明古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建交70年来,双边关系定位不断提升,互利合作日益紧密,人文交流方兴未艾,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多边层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合作潜力巨大。本书以2017—2018年印度尼西亚国内发展为主线,对当代印尼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热点问题开展了系统分析,对佐科政府的海洋强国战略、印尼在东盟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教育、文化、旅游等经济14.2万字
- 会员“经济每月谈”创办于2009年7月,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每月举行一次的经济研讨活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秉承“创新、求实、睿智、兼容”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就社会关注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2018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美贸易、金融风险、个人所得税改革、自由贸易港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等。经济19.6万字
- 会员在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刻演变、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元的新时代,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重要的经济合作项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本书在全面分析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涉及的贸易、投资、人文交流、地方参与进行研究,通过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经济21万字
- 会员本集刊聚焦“一带一路”与丝路学两大研究主题,兼顾政策研究与基础研究,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支撑。本集刊致力于政策研究与基础研究的有机结合,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实地调研与多语种为优势、重视国内外学者在丝路学研究领域的成果交流,以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研究水平,进而提高中国丝路学研究的话语权。经济9.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中如期成立。近年来,学界对欧亚经济联盟颇有研究。本书针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理论内涵、运行模式,以及联盟能否成为俄罗斯再次崛起的支点,能否满足成员国地缘政治经济利益诉求,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如何与其实现合作对接等深层次问题做了研究探讨,为进一步把握我国西北周边新动向,加强对原苏联地区与国别研究提供了有益补充。国际经济24万字
- 会员本书将分别详细阐述日本退出DRAM市场(第3章)、尔必达的破产(第4章)、瑞萨电子的衰落(第5章)、日本电视产业的崩溃(第6章)、英特尔的危机(第7章)的原因。其实,导致这些悲剧发生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遭遇产业转型的洪流,陷入产品创新的窘境,最终导致公司陨落。经历过这些年代的人拥有强烈的成功自豪感,他们毫无根据地坚信“日本在技术实力上绝对不会输”,阻碍了企业的变革。因此当务之急是,尽早抓住转型的契国际经济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