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
更新时间:2020-10-12 10:00:43 最新章节:第二十章 征收高出口税:中美经济战出奇制胜的“杀手锏”[1]
书籍简介
中美经济战和新冠疫情的爆发凸显了我国加快向经济发展新模式转型的迫切性。本书作者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从“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大循环”大转型的战略规划;2011-2014年,相继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外围包围中心”和“不对称全球化道路”等“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的战略构成要素;最终在2014年将这一战略凝练为二十四字纲领:“高端保护、内需市场、智能环保、国家领导、主权信贷、南南成长”。本书阐明了“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理,收录了作者自2009年以来围绕这一战略撰写的政策研究论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通过国内经济结构的重大改革,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即乡村振兴、价值链高端(新基建和绿色新政)与原先用于出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之间逐步形成互为市场的良性循环;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出口退税,实行贸易平衡或略有逆差战略;出口中高端产品并进口中低端产品;不要急于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改革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运用财政赤字解决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大力实施民族企业进口替代战略;构建新一代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核心技术创新体系”的“新型举国体制”等等。
品牌:人大数字
上架时间:2020-08-07 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大数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贾根良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以出口企业为研究对象,沿着产品质量提升的出口增应——贸易利得效应——工资溢价效应的脉络,从微观层面考察了产品质量提升对企业出口规模、成本加成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首先从产品质量动态演变的量变质变规律着手,界定产品质量提升与产品质量升级的内涵,构建产品质量提升的测度指标和产品质量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中国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现状。其次,从理论经济11.4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CSR的动因模式、实施机制、绩效评价开展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研究目的:一是利用利益相关方理论,分析企业CSR实践过程中主要利益相关方对于CSR的认知、参与及影响;二是结合现有研究和企业CSR的具体实践,发现并总结不同的CSR实施机制;三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测量工具,分析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的经济、社会、环境绩效,探讨CSR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价值。本书具有明确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经济17.8万字
- 会员本书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从1978年开始,每五年作为一个跨度,从不同的视角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陈列了详尽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对改革工作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希望通过本书,可以进一步地展现我们中国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直观地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更好地推进未来的改革事业。本书不仅能引起参与改革的改革工作者的回忆与共鸣,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经济12.7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作者深厚的财务背景与管理经验,详细探究数字化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与转型,分别从智能财务、数智变革、技术赋能、财务共享、业财融合、数字化会计、数字化审计、数字化内控等八大维度,全面阐述了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框架思路与路径方法,深度剖析AI、RPA、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场景与落地路径,并总结分析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万科、海尔、美的、浪潮经济11.5万字
- 会员本书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从1978年开始,每五年作为一个跨度,从不同的视角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陈列了详尽的历史事件和数据,对改革工作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与客观的评价。希望通过本书,可以进一步地展现我们中国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直观地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更好地推进未来的改革事业。本书不仅能引起参与改革的改革工作者的回忆与共鸣,同时也见了新中国成立经济13.4万字
- 会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企业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国资监管体制得到系统性重塑,企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约30万字,由主报告和20家中央企业分报告构成,遥相呼应、点面结合,全面展示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分报告从多个角度展示中央企业近十年的成绩和发展,聚焦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产经济20.2万字
- 会员本书从理论、主体、产业和区域4个方面探讨国内外产业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理论篇从系统观出发,提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多元创新主体的体系化运行,不同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存在差异,同时构建一套分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主体篇深入分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4类创新主体,包括产业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产业篇关注不同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差异,具体分析汽车、人工智能和高铁等典型产业的科技创经济10.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