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敌人在线阅读
会员

书的敌人

(英)威廉·布莱兹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科普读物百科知识4.6万字

更新时间:2020-10-26 16:47:20 最新章节:第16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这本书中,英国著名书籍收藏家威廉·布莱兹列举了书可能遭遇的种种厄运,既生动地叙述了各种令人痛惜的事例,又详尽地描绘了书之仇敌侵害书籍的具体情况。其中,布莱兹还审视了藏书家的行为可能给书籍带来的伤害。本书是旧时书籍保护的参考资料,也是与藏书、爱书之人的亲密交流。
品牌:东西时代
译者:李绚丽 蔡鑫悦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东西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东西时代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威廉·布莱兹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这本书是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之外,又写的许多关于自然科学其他部门的故事,非常易解而且有趣。这些书都是从他自己长期的小学教员生活的经验中,从他不假手标本仪器之力,而在实地的自然研究的经验中,很有味地写出来的。作者以眼前的日常事物为题材,织进了易懂的奥深原理,教育着自己的儿女,同时也教育着世界各地的孩子与成人。
    (法)法布尔科普16.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明代初刊本为依托,参校多个后续版本,对原文进行了白话翻译,并对难点进行讲解。书中附有导读,对“主要内容”“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现代价值”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宋应星科普18.6万字
  • 会员
    《荒野求生手册》是一本为野外探险者和生存爱好者精心打造的实用指南。本书涵盖了荒野求生的各个关键方面。从荒野求生前的充分准备,包括心理建设、了解目的地环境信息以及必备装备清单的梳理,到寻找合适营地的详细原则和搭建方法,再到获取水源的多种途径及净化方式。同时,还深入介绍了寻找与获取食物的技巧,从可食用植物的识别到狩猎捕鱼的方法以及食物的储存保鲜。此外,本书还包括了求救信号的发送与等待救援的方法,在特殊
    博尔科普3.1万字
  • 会员
    是中国人,就要写好中国字。《中国人容易写错的字词》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旨在帮助读者纠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书写错误。书中详细解析了容易混淆或出现错误的汉字、词语和成语,内容丰富详尽,讲解生动有趣。通过分门别类的编排,本书对易错字词进行了透彻的辨析,使读者能够快速识别并改正书写中的错误。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受益,提升语言文字能力,避免信息传递中的误解和麻烦。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日
    李问渠科普17.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苏联作家比安基的代表作《森林报》之《春》、《夏》、《秋》、《冬》的集合,内容全面,生动有趣。全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顺序进行描写,不仅描述了森林中的动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还深入地探寻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让读者一同来体验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全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把大自然中的动物与植物描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在森林中动植物的喜怒
    (苏联)维·比安基科普23.5万字
  • 《不可不知的2000个科学常识》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宝典,精选了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2000个核心科学知识点。本书旨在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实例,引领读者轻松踏入科学的殿堂,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无论是渴望拓宽知识面的青少年,还是对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成人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迪,满足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之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
    李问渠编著科普36.7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比较常见的野菜、野果560种,并对它们的别名、学名、科属、识别特征、分布及生境、营养及药用功效、食用部位及方法等进行简要介绍。配有生态照片和典型特征图片1100多张,每种野菜、野果的典型识别特征都在照片中有明显的指示线标注,便于读者识别。本书还对一些有毒性及易致敏植物提供了注意事项等内容。本书可供广大户外爱好者、植物爱好者、野菜研发人员、教学及科研人员等参考使用。
    张凤秋编著科普15.2万字
  • 《中国鱼类图鉴》是“中国之美自然生态图鉴”系列作品中的一部。本系列图书紧扣“中国”这一主题,从自然科学普及的角度出发,科学系统、面面俱到地为读者展现了全部中国鱼类,是一部极具知识性、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中国鱼类大典。《中国鱼类图鉴》分为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2篇,介绍了600余种中国鱼类。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鱼类名称、地方名、主要分布地区、拉丁文,以及详尽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
    李林春编著科普55字
  • 从过去到现在,再到遥远的未来,各种形式的碳对地球、生命、人类有着无可匹敌的深远影响。不过,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碳在太阳这样的恒星中含量丰富,但平均到整个地球来看,碳实际上是一种稀有元素。我们生活在一个富含碳的环境中,而这个环境位于一个贫碳行星的表面!这是如何发生的?天文学家西奥多·斯诺和唐·布朗利带我们踏上了一段跨学科的探索旅程,以宇宙学的宏大视角,回顾碳从宇宙诞生到地球演化、从生命起源到
    (美)西奥多·P.斯诺 (美)唐·布朗利科普1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