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在线阅读
会员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日)小林美希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纪实文学9万字

更新时间:2022-03-28 11:52:5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朝日新闻:2014年,丈夫坦白36年前的出轨后,遭70岁妻子殴打致死。日本网络:在搜索引擎搜“丈夫”,最先自动显示的关联词是“去死”。小林美希的采访:虽程度不同,受访者都有过希望丈夫“去死”的念头。有恨意的妻子们为什么不离婚?耻感意识、忍耐美德的束缚,隐形的歧视和不尊重令多少女性对生活失望?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在何种程度影响着普通人的生存质量?小林美希,自2007年成为自由记者。2013年,获贫困新闻报道奖。做自由记者14年,她的报道始终聚焦雇用、结婚、生产与育儿、重返职场等问题。小林美希用跨十年的追踪调查、案例、数据,描摹婚姻真实的裂痕,透过15位采访对象的遭遇,持续追问:夫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家是什么。原貌记录女性视角,同时补充男性观点,省思固化观念的同时,也向职场文化、社会环境提问,给各年龄段读者一次深入思考婚姻和个人、社会和家庭的机会。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阿夫
上架时间:2022-02-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日)小林美希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一个从家暴中脱逃的母亲,拯救动物也被动物拯救的真实故事。从事动物救助本不是劳丽·扎列斯基的理想人生——那是她妈妈安妮的梦想。从少女时代起,劳丽就许诺要帮妈妈实现这个愿望。30年后,劳丽她兴致勃勃地计划着重新安置妈妈和她救助的动物家族——骏马和山羊,狗和猫,鸡和猪。然而就在搬家前两周,妈妈安妮却因癌症恶化猝然离世。悲伤与遗憾交织,劳丽决定继承妈妈的遗志,拯救那些被遗弃的动物。2000年,「快乐农场」
    (美)劳丽·扎列斯基文学14万字
  • 会员
    本书讲述了湖州市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兴百叶龙技艺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等,通过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动人故事,诠释了地方老百姓对这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以及社会各界为了保存、发扬这项珍贵艺术付出的极大努力,也展望了这项技艺在未来的全面复兴,百叶龙必将走出地方,发挥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百叶龙再度焕发魅力的故事,给如何保护、发展地方艺术带来有益的启迪。
    田家村文学15.6万字
  • 在美国,疼痛是一门可以暴富的生意。美国药企巨头普渡制药,以疼痛为名,兜售口服缓释型镇痛药奥施康定。自20世纪90年代上市以来,在美国引发了空前严重的公共卫生灾难。如今美国80%的毒瘾者与滥用奥施康定有关,而他们过量用药的原因,最初并非为了治病。普渡制药背后的萨克勒家族擅长医药推销,几乎以一己之力在美国掀起“疼痛流行病”。从“更多的病人服用奥施康定”到“每个病人服用更多的奥施康定”,萨克勒家族建立起
    (美)杰拉尔德·波斯纳文学38.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通过纪实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的始末。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解决医学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与影响巨大,是当年接近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成就。作者通过对取得这一里程碑式成绩的背后,纽经义、邹承鲁等科学家极富智慧却又艰苦异常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展现,表达了对科研工
    铁流文学12万字
  • 会员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陆海相依试飞青琼”支教团队跨越2000多公里,远赴青海省化隆县金源乡下科巴村,开展为期22天的义务支教活动和社会调研。本书主要从志愿者的角度展示海南师范大学师青海队在青海支教和调研的成果,由心向科巴、风雨兼程、教学相长、回望此行、调研报告、媒体报道五个部分组成,是对志愿者赴青海支教和调研的心路历程记载。
    谢丹 刘荣 王习明等文学20.5万字
  • 会员
    《麦粒轰鸣》是一部关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巨大变革的长篇纪实文学。以新旧“麦客”更替为线索,钩沉传统麦客来源与消失,回望中国农业机械化百年史,厘清“新麦客”——联合收割机的起源与发展。作者通过五卷内容(“到汝阳”“老麦客”“前奏曲”“新麦客”“新时代”)完整地展现新旧“麦客”的更替,以这个为线索,通过回忆、实践、数据,又展望了新时代下乡村的变化,以及农业用具大变革的必然性。同时深刻地揭示麦客的精神内心
    贾辽源文学13.4万字
  • 《芝草无根》以贵州乡村生活的在数字时代的变化为主题,以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生活书写手法,展现了中国在跨越式发展中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乡村生活现代化过程。《芝草无根》也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贵州乡村的艰难发展历程,正是人们内心深处从未泯灭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和驱动着人们走出大山。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筹劳筹资修路、通电,让大山里的人能够走出去拼搏,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然而,人们走出大山的结果,也带来乡村
    田丰 张书琬文学13.6万字
  • 以20世纪50年代上海第一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为叙事背景,聚焦西迁群体,记录西迁故事,讲述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联,突出反映老一辈知识分子心怀大义、西迁报国的精神品质。重点内容集中在以钱惪、左景鉴、石美森等一大批著名医学专家,响应党的号召,胸怀大局,举家重庆,创建重医。他们数十年扎根西部,在重医的创建和发展中,在服务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重
    重庆医科大学组织编写文学21.4万字
  • 会员
    本书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湖北省文联驻村工作队员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精准扶贫一年的所见所闻。作者采用朴素的散文笔调,将在一年多的扶贫路上与村干部、普通村民、党员、乡镇干部的交往尽收笔下,写出了精准扶贫给大山里的村庄和村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其中涉及文化扶贫、留守儿童、土地流转承包、以购代捐等各种切实问题引发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新的思考和关注。
    周亮文学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