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
更新时间:2022-11-17 16:14:12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是薛力研究员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第三部个人文集,主要汇集了他在2018年和2019年期间发表的大部分成果。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研究主题围绕全球治理、区域治理、国际合作、文明互鉴、国别研究展开。延续了前四部文集的框架。由于作者多年研究“一带一路”,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能按照既定的框架分类进行研究,全书几个部分互相呼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书基本上能体现中国国际问题学者在“一带一路”问题上的研究水平,书籍的出版有助于海内外受众了解“一带一路”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收录了《竹添井井成书略窥》《早稻田大学藏五山版底本考》《何为文学遗产:就平安初期文学对中国古典籍之继承与私有化论》《对唐太宗时期文本的运用》《隋唐典籍之东传与日本古典籍对隋唐文学研究之价值》等文章。文化34.3万字
- 会员《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3.1万字
- 会员本论文集收录著者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与港澳史的学术论文多篇。分上下两编,上编探讨明清以来天主教与近代以来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播的一些问题,包括著名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传记及其著作《几何原本》的传承、“西来孔子”——意大利籍耶稣会士艾儒略及其著作、明清时期《圣经》故事插图版画、西洋钟表的传入、广州华人浸信自立教会的发展、浸信会与广州东山口地区的开发等。下编研究明清时期澳门城市发展与中国戏曲、西洋戏剧活动文化20.4万字
- 会员《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4.3万字
- 会员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为了回顾与总结四十年来中外学界关于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状况、探索与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创新可能,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出版了本书。所收文章主要是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会员关于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成果,以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联合《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与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举办的“四十年来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博士生学术会文化25.5万字
- 会员冬奥会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2019~2020年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本书探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如何以冬奥会为契机建构与传播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重点讨论建构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传播的要旨,讨论影响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的国际、国内语境变更,研究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范式变化,讨论这些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的多元传播,以此为北京国际形象与话语体系的传播提文化10.5万字
- 会员本书结合了中国古代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两个维度,以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的文化交流为主线,讲述中国历史变迁、中外文明互鉴与融汇,揭示中国在跨文明的互动、互融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化2.4万字
- 会员《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文化2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