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北欧向左,美国向右?
更新时间:2024-08-07 15:51:26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芬兰记者阿努·帕塔宁2008年搬到美国,她本来是充满自信的人,有成功的事业和充实的社交生活,可是来美国后不久就变得谨小慎微,充满自我怀疑。她发现,这里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从购买一部手机到为教育和儿童保育进行税务申报——和自己的北欧老家相比都更复杂和充满压力。起初,她把自己严重的焦虑归因于自己难以适应自由的新环境。但是随着越来越了解更多的美国人,她发现他们也和她一样倍感压力。为了理解美国和芬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她开始仔细观察这两个国家的日常生活,从政经文化、育儿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健保、两性关系、工作税制等政策差异优劣,在清晰详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给出具体建议。她澄清了那些说北欧国家是“大政府”“高税收”“福利国家养懒人”的常见误解,指出美国社会的金钱至上原则造成公民生活更大的风险性和更强的依赖性,普通人维持基本生计的成本也远比北欧国家更高。北欧生活方式让人的生活更加舒适,自由,这也说明了人类追求卓越的愿望并不像美国人对利润动机的信念所暗示的那样脆弱和软弱。也许生活比金钱更重要,这在全球各地都是一致的。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江琬琳
上架时间:2024-03-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芬)阿努·帕塔宁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一直以来,小微企业的故事就是挣扎求生的故事。技术进步,口味变化,市场转型,新竞争对手出现,都会让小微企业频频陷入困境。近几十年来,小微企业的生存愈发困难。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活不过两年;有一半在开业后的五年内倒闭;能坚持十年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洪水、飓风、火灾、供应链断裂、银行的歧视,尤其是对妇女和有色人种的歧视:任何小微企业能够幸存下来都是一个奇迹。2020年,布鲁金斯学会宣布新冠疫情是文学20.3万字
- 会员一部深刻揭露和缅怀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纪实文学作品。本书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反思,再现了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与苦难中展现出的坚韧与不屈。以时间为线索,详细描绘了南京城在日军铁蹄下的惨状。从城垣的攻破到街巷的肆虐,从无辜平民的屠杀到妇女儿童的凌辱,一幕幕血淋淋的历史画面在书中得以真实再现。同时,作者还通过采访幸存者、查阅历史档案等方式,收集文学9.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