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小说文化论在线阅读
会员

莫怀戚小说文化论

张育仁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8.7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4 18:17:58 最新章节:后记:我是怎样成为“莫怀戚研究专家”的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莫怀戚是一个具有“文化地标”属性的优秀小说家、一个对于区域文化建设具有创造性贡献的知识分子。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和平民作家的立场和视角,从事自由意义上的写作,使他和他的小说成为了重庆乃至西部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本书作者以同事和至交的双重身份长期从事莫怀戚小说的研究,并且围绕与小说相关的诸多重要问题与莫怀戚展开过深广的文化探究,记录和积累了大量独有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莫怀戚的乡土小说、侦探推理小说、都市言情小说以及侠义小说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多侧面的系统阐释。书中对其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和艺术审美特征、小说叙事伦理的建构与叙事策略的选择、历史自觉意识的苏醒以及历史叙事中重庆文化性格的凸显等,诸如此类的精神流变及文化隐情都作了别具一格又颇具启示意义的探寻和揭示,认为不仅在精神走势上体现了小说家鲜明的个性“成长”特征,而且反映了重庆人“成长”的文化个性和嬗变轨迹,特别是那种以敢于反抗诗性失落、人性退化为地域文化特征的侠义精神,在莫怀戚的小说世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妙趣横生的展演。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育仁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运用牧歌视角全面研究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主要从传统性、乡土性、现实性和大众性四个方面探索弗罗斯特诗歌与牧歌的联系,分析其对新英格兰地域的抒写和美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揭示,以及其艺术特色对大众读者的影响。弗罗斯特是一位现代牧歌诗人,其诗作具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意义。
    汪翠萍文学19.3万字
  • 会员
    本书稿《柳宗元研究:1912—1949》为论文集,编辑部呙艳妮主编、中文系彭二珂编。本书稿搜集1912—1949年间学者探讨柳宗元生平、思想、创作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这一时期全国大中小学学生的读后札记,共计60余篇,字符数15万,基本上代表了这一时期柳宗元传播与接受的总体面貌。文献来源均为民国时期正式出版的各类期刊。
    彭二珂编著文学24.8万字
  • 会员
    本书将对新旧文学关系的考察植入立体的社会网络中,从晚清民初的启蒙思潮谈起,通过考察新旧文学与报刊市场以及旧体诗词的刊印传播,将社会生活新旧杂糅,交融互渗的复杂性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辨析了文言与白话、新文学与旧文学、传统与现代之间颇为复杂的关系。
    尹奇岭文学17.7万字
  • 会员
    本书回溯了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概括了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状况,回顾了为这一发展历程做出突出贡献的贝娄、辛格、马拉默德、罗斯等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四大奠基作家的生平及文学创作特征,然后梳理现代化进程中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国内外研究状况。从认同、民族认同概念出发,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建构美国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及其主要原因,美国犹太文学建构民族认同的相关举措,为学界开展其他国
    张军文学37万字
  • 会员
    本書以宋代禪宗書寫的個案為研究對象。上編以襌宗詩文傳統為主,研宄了襌宗世代相傳的詩歌範式在宋代所呈現的特殊樣態,内容包括十二時歌、山居詩、牧護歌、“瀟湘八景”詩等,同時也研究了宋代襌林筆記的書寫特徵。下編以襌宗書寫慣例與民俗禁忌為主,内容包括襌僧的法名與表字、庵堂與道號、忌日與生辰、鎖骨與栓索、奪胎與轉生等特殊語言現象。
    祁伟 周裕锴文学14.5万字
  • 会员
    作为文学评点大师,金圣叹关心的是一部作品的文本优劣,探寻的是文学形式本性。他主要采取以文观文的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美丑利弊,揭示作者行文用心,指点读者赏文门径,从而展示文学文心之美、文辞之美、章法之美、分解之美。本书力图总结金圣叹形式批评的特点,探讨他如何透过形式把握文本意蕴,如何在艺术和科学之间寻求感注与理性的张力。
    樊宝英文学23.3万字
  • 会员
    本书为作者20年来郁达夫研究部分成果之结集。作者采取区域文化批评、比较文学批评、文本细读、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或角度,结合郁氏文本和相考证,对诗人郁达夫的行旅生涯、社会交往、自叙传写作等专题开展了饶有个人兴味的探究。其尤让人瞩目者,是作者在北京、上海、杭州、安庆等地探寻郁达夫“屐痕”的一组演讲。这些与不同人文地理相结合的研究形成了“一幅别具生面的‘郁达夫学术地图’”。全书文字简朴,叙事详实,思维细密
    李杭春文学15.2万字
  • 会员
    本书对张爱玲的作品做了深层分析,从而透视出她思考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依据格雷马斯叙事理论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爱情和欲望的故事,挖掘了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功能。勾画了张爱玲在作品中呈现的隐含作者形象,隐含作者是真实作者张爱玲的理想的、文学的和第二自我的幻象,是在不同作品中的隐含形象。对张爱玲叙事时间策略和叙事时间维度进行分析,阐释了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叙事时间的维度;世界时间、作
    杨春文学22.8万字
  • 会员
    本专著运用社会历史学理论,将理论探讨与文本分析相结合,在水文化视阈下,全面深入地研究古希腊和现当代英美等海洋强国的海洋文学。通过系统梳理海洋形象的嬗变,探讨人类由敬畏到赞美海洋、由海洋探险到征服,最后到亲近海洋、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海洋认知历程,揭示英美等海洋强国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内涵,揭示人与海洋、海洋与社会、海洋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人海和谐”思想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重
    刘文霞文学2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文艺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些文艺论争对当时的政治走向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进入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带的状况,到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对推动意识形态转型的重大意义,再到新世纪头十年文艺学研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都作了认真的研究。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并不是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七十
    高建平主编文学理论96.8万字
  • 会员
    世界文学现在已成为一个前沿理论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东西方著名学者如弗朗哥·莫雷蒂(FrancoMoretti)、戴维·戴姆拉什(DavidDamrosch)、西奥·德汉(TheoD’haen)、王宁和张隆溪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凌叔华是一位不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关注的重要作家。凌叔华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在她从中国到欧洲的流散经历中,凌叔华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并以
    林晓霞文学理论20.3万字
  • 会员
    本书所说“史传”,是用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中所说的“史传”概念,指先秦至晋宋(即《文心雕龙》论述到)的史书,包括《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传与文学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史传本身就是文学。史传是文学,首先是一种观念的认同,也就是早期人们对史学与文学同类、同体关系的一种认知。同时,史传蕴含着文学的性质、特点和韵味。其二,史
    邓裕华文学理论24.6万字
  • 会员
    “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属于比较文学中的“理论比较”,文学理论中的“比较研究”。以“细读”为特点的文本分析包括语词分析、结构分析、语境分析三大步,本书从中西文学文本理论中提炼出涉及这三个方面的八组具有可比性的相关范畴,即:“细读”与“熟读”,“至言”、“不落言筌”与“朦胧”、“张力”、“悖论”、“反讽”、“本真的语言”,“隐喻”与“比兴”,“构架——肌质”与“形迹——神理”,“犯中求避”
    李卫华文学理论19.3万字
  • 会员
    在孕育东北文学的诸多报章中,《满洲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东北历史上一份有重要影响的报纸。在《满洲报》诸多的文学史料中,小说创作尤其值得关注。《满洲报》的小说家新老并存,有受传统文化浸润的旧式文人,也有受新思潮熏陶的新派作家。《满洲报》刊载的小说面对现实、反映现实,描写了旧时代东北地区民众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特殊时期的世相人情和民族文化心态。从文学史研究角度,《满洲报》小说勾勒出东北小说发展的原生态
    赵寰宇文学理论19.6万字
  • 会员
    格萨尔史诗也称《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一百多万诗行、两千多万字的作品。作品讲述了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及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抑强扶弱造福人群。《格萨尔史诗》被称为当今世界仍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传播范围遍及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由当代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者、作者共同完成,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牵头,集中了天津大学、南
    诺布旺丹主编文学理论3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