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辩是一种生存之道

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

——纪伯伦

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了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

在古代,苏秦曾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战国诸侯,成为一代谋略大家。而在近代,孙中山先生通过激情澎湃的演讲鼓舞士气,带领中华儿女推翻了清廷统治。到了现代社会,语言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无穷的魅力,它不仅鼓舞士气,而且凝聚人文,甚至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一切目的,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雄辩之人在历史上层出不穷,他们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更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口才,不仅是一种巨大的开拓进取能力,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在清乾隆帝时期,有一位才子因其学识丰富、机智敏捷而闻名于世,他便是纪晓岚。

有一次,乾隆帝突发奇想,想要试一下纪晓岚的机智究竟达到什么地步,便故意问他:“何为忠孝?”纪晓岚不知道乾隆帝为什么突然会问起这个,但他不敢怠慢,忙一本正经地回答:“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两者合起来,即为忠孝。”

话音未落,乾隆帝便说:“既然这样,那朕就给你一个机会尽忠,赐你一死吧!”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纪晓岚更是摸不着头脑,想不通皇上怎么会突然就对自己赐死。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他刚刚说过的话,乾隆帝的旨意又不能违抗,他只好谢恩退朝而去。

看到纪晓岚退下,乾隆帝在心里暗暗发笑,他等着看纪晓岚到底用什么办法来化解这个难题。可是一个时辰不到,只见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跪倒在乾隆帝的面前。乾隆帝故意做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说:“朕已经将你赐死,你怎么还活着?难道你想抗旨吗?”

只见纪晓岚一边喘气,一边急切地说:“回皇上,臣领旨之后便到河边去寻死,却遇到了屈原,他问我为什么投河,我将皇上的旨意告诉了他,结果他说:‘我当初投河是因为楚怀王是一个昏君,而如今的皇上却非常圣明,你怎么能说死就死,让他背上一个昏君的骂名呢?你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一个昏君,如果是,你再死也不迟。’所以,臣就回来了。”

听了纪晓岚的解释,乾隆帝也陷入了两难之中:让纪晓岚去死,则说明自己昏庸得像楚怀王。他只好笑一笑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先活着吧!”

在这个故事中,纪晓岚所采用的办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双方的面子都得到了维护,而自己也不用去承受乾隆帝的无理要求所带来的伤害。在乾隆帝首先发难时,他的依据正是纪晓岚自己所说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他由此出发对纪晓岚提出了“去死”的要求,显得顺理成章。而话是从皇上嘴里说出来的,纪晓岚又不得不服从这一要求,因此他骑虎难下。为了重新掌握主动权,纪晓岚想出了办法,利用因君主昏庸而投河的前人屈原之口说出了自己不去死的依据,将难题重新抛给了乾隆帝——去死的前提必须是皇上是昏君,而乾隆帝断然不肯在众人面前承认自己是昏君,因此他的要求也就不用去执行了。

纪晓岚的确机智过人,他用善辩能力救了自己一命。假如换另一个人去将怎么样呢?假如换作一个同样学识丰富,但是缺乏表达能力的人,他还能不能回来?或许他已经跳河自杀了!因此,口才的价值,口才的重要性,我们不可低估。

智慧箴言

明哲保身,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只有那些口才良好、善于雄辩的人才能临危不惧,从而更好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