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打造男人

一个女人聪明而又漂亮,就具备了重新修理自己丈夫的资格,因为经典人物早就有言在先:“女人的权利就是男人的责任。”毕业于师范学校的广西姑娘吴艳萍,结婚后把宝都押在了丈夫赵建军身上。“按着现代成功人士的做派重新为他设计了吃相,站相,坐姿,说话的神态,腔调,手势。规定他每三天必须修剪一次头发,两天习书作画一小时,还要经常阅读中外大富豪的奋斗史,每天临睡前做100次俯卧撑……”当然更不可不制定发财的指标。赵建军原本经营着一个只有6个人的小化工厂,吴艳萍却要求他“在两年内资产达到千万元以上,五年左右超亿元,在立足化工领域的基础上,涉足房地产、酒店、体育等产业,组建一个庞大的跨省、跨国集团”。

在吴艳萍的精心指导下,赵建军的表情越来越僵硬,心里因无所适从而越来越乱,最后变得沮丧、阴冷。大凡成功者受到的教育往往是来自自我,因为他们需要。所以说最好的教育是饥饿,而在这场妻子对丈夫的改造运动中,真正饥饿的是吴艳萍,并不是她的丈夫。他不饿,你非让他强吃,结果会如何呢?经历了十年奋斗,赵建军到底还是破产了。为了能筹措到可以摆脱吴艳萍的20万元,铤而走险去偷汽车,被当场抓获。

一场煞费苦心的打造男人的实验宣告彻底失败。

当下这类的事例多啦!因为社会上盛传着“阴盛阳衰”,女人们对男人们越来越不满意,别的男人管不了,就对自己身边的男人展开了一场场改造运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改造的手段以及培训科目虽各不相同,其结果却都不大美妙,往往以失去自己的男人为代价。即使千辛万苦终于把男人打造成功了,这个男人也就不属于你了,白让别的女人捡了个现成的。更有甚者,他们还会携款离去或对你狠下绝手。侥幸还在一起凑合的,男人也会变得脾气乖戾,反复无常,要不就是委顿琐细,自轻自贱,越发地不像个男人了。这让入觉得当今的男人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己没本事,还不愿意接受老婆的培训,可谓烂泥糊不上墙!但是,这也提醒了女人们,想干什么自己去干,别指望男人。君不见,现代社会的女能人格外多吗?那都是些清醒的明白的女人,有的也是被逼无奈才投身男人的世界一争高下的。

优秀的女人是因为自己优秀,并不是因为她嫁了个优秀的男人。在嫁人这件事上,最好是先看准了谁再去找谁,千万别把结婚典礼当成丈夫培训班的开课典礼,暂时找不到好的,临时先抓一个凑合着,而后再把这一个改造成另一种自己想要的男人。一意孤行的自负.不仅会破坏自身女性气质的协调,而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和精力,甚至付出整个一生,却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不得好报。因为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他们相互依存是为了爱和战争,并不是为了相互理解,甚或是为了相互改造。古今中外有数不清的女人因搞不清这种关系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包括精明如曾是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

许多人相信克林顿能当上总统,希拉里功不可没,说她在许多年前就眼光独到,在面前如森林一般的男人群中准确地发现了克林顿,并自信有足够的能力对他施以改造。且不说克林顿能当上总统并非都是希拉里改造的结果,可当克林顿在美国的政治天空耀眼地升起时,立即就成了许多美国妇女心中的偶像,甚至成了她们的梦中情人。从那一刻起,实际上就宣告了希拉里作为女人的巨大失败,她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已经失去了丈夫。以至于后来出了那么大的丑闻,让希拉里由“第一夫人”变为“第一失败的女人”,连所剩不多的政治虚荣也被抹了黑。倘若她不是女人,或者是女人而不是克林顿的妻子,那么她倒可以算是克林顿称职的高级顾问。

诸位女士,如果自问没有希拉里的本事,又绝对没有把握能打造出一个美国总统,那就趁早收拾起对男人的野心,安之若素地当好女人。

###“生稊”和“生华”

世纪末,在以促进婚配为主要目的的“天津世纪之约大型联谊会”上,非常突出地证实了社会学家早就担心的一种现象:男的择偶往下选,女的选婿往上挑,造成大龄的优秀女子过剩。真是怪了,现代人几乎没有不敢干的事,什么老规矩都可以打破,唯独在选择配偶时对年龄的挑剔,一直遵循古老的习俗,似乎越守旧就越时髦。《周易》上称老夫配少妻是“枯杨生稊,无所不利。”而老妻配少夫,则是:“枯杨生华,得不到称誉。”因而,中国古代有不少关于老夫娶少妻的佳话。

现在这种“生稊”的“佳话”就更多了。今年82岁的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让他30多岁的夫人给他生了个女儿;72岁的传媒业大亨默多克,迎娶了一位30来岁的亚裔姑娘;年逾花甲的法国影星伍迪·艾伦,在他收养的朝鲜裔女儿年满19岁的时候,正式把父女关系改为夫妻关系——这类事多啦!每发生一件,就被新闻界大炒特炒一番。中国的百岁老人章克标公开登报招婚,不也一时被炒得沸沸扬扬吗?于是乎就带出了这样一种风气:男的挑女宁小勿大,越小越好;女的挑男宁大勿小,越大越时髦。倘有违反这一古例的,便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20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海城一个19岁的小伙子和一个37岁的女人相恋,受不住舆论的压力,双双服毒自尽了。

现在,我越发地关注四川的那对夫妻了,他们是真正的一对佳偶。丈夫叫蔡强,今年26岁;妻子姓刘,现已43岁。20多年前,漂亮贤淑的刘正在积极筹备结婚的时候,一场车祸夺去了深爱她的未婚夫的性命。她万念俱灰,不顾家人反对,决定独守终身。不久收养了4岁的孤儿蔡强,两个人过起了相依为命的生活。今天,蔡强已经是个英俊能干的成年人了。但他面对身边不少年轻漂亮的女性从不动心,倒是总牵挂着养母的一举一动。多年来无依无靠的刘,也感到了一份来自成年男性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就越来越依赖他,慢慢滋生出一种异样的感情。两个人经过长时间慎重的考虑,决定走向婚姻,将母子关系转变为夫妻关系。他们不无忧虑地对人说:“我们知道自己的举动会遭到很多人的非议……”非议又怎么样?如今被人非议的事情多啦,常常是越遭非议越强大。其实,非议不非议是别人的事,幸福不幸福可是自己的事。古今幸福的名人中,也有不少是妻大夫小型的:德国文学巨匠歌德,最亲密的女朋友是大他7岁的夏洛蒂,被誉为“歌德的缪斯女神,评论者和他感情的归宿”。哲学家谢林,和比他大12岁的卡洛琳娜结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当然也包括许多非议。西班牙的天才画家达利,疯狂地爱上了好朋友又是诗人艾吕雅的妻子加拉,并最终娶为妻子。加拉比达利大十多岁,却成为达利诸多作品中唯一反复出现的“美神”。现在演艺圈的人都喜欢老少配,不仅有相当数量的老夫少妻型,也有不少老妻少夫型。52岁的弗朗西斯卡·阿尼斯和35岁的拉弗·费纳斯相差17岁,3年前两人在《哈姆雷特》一剧中扮演.母亲和儿子,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对美满的夫妻。51岁的苏姗·莎瑞顿和39岁的狄姆·罗宾斯结婚10年来,形影不离,互相忠实,已有两个孩子。也是嫁了一个小丈夫的著名影星奥内拉·穆蒂说:“双方关系的质量与年龄没有关系。”那些成功地和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共同生活的女人们,几乎有着一致的感受:生活比以前更加单纯简单、放松快乐。当今社会既然把一大批最优秀的女子留在闺房里嫁不出去,谁敢保证有那么一天,社会风气不会变成以找大妻子为荣?重又时兴“女大三,抱金砖”呢?

###作家,你为什么不自杀?

2000年秋天,我应广西理工大学之请做关于当代文学的讲演。在讲演的后半段请听讲者提问时,有个人传递上来这样一张纸条:“现在的作家为什么不自杀,不发疯?这是不是没有大师的一个原因?”当着两千多人的面,我老老实实地承认不能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手里没有资料。其实当代作家有自杀的,也有发疯先杀妻后自杀的。人们之所以感到过去的作家自杀的多,是因为年代很长,积累起来自杀者就是一个很长的名单了。学生有此一问,意不在自杀,而在把自杀和大师联系起来。我答不出,答应回去后写成文章,并寄给广西理工大学作为回答。

天才与精神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世界上许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后我找出了有关“天才和疯子是孪生”的资料,英国心理学家菲利克斯·波斯特博士积十年心血研究出了结果:精神病是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异常表现,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病态。然而,创造性才华和病态心理这两个人类心理活动上的极端,竟有着某种联系,天才中多有精神疯狂症,而精神疯狂症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患有精神病,高智商和精神病在遗传上有着双基因的可能性。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艺术家、作家进行测试,发现作家在概念过度包涵、怪异思想上和精神病人极其相似。

菲利克斯·波斯特博士按现代精神病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历史上300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得出的结论是:政治家中有17%的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理毛病,如希特勒、林肯、拿破仑等,他们中有嗜杀如狂的恶魔,也有美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总统。科学家中有18%,如高尔登、门德耳、安培、牛顿、哥白尼、法拉第等。思想家中有26%,如尼采、罗素、卢梭、叔本华等。作曲家中有31%,如瓦格纳、柴可夫斯基、普契尼、舒曼、贝多芬、莫扎特等。画家中有37%,如凡高、毕加索等。小说家中有46%,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福克纳、海明威、普鲁斯特、劳伦斯、卡夫卡、司汤达、福楼拜、莫里哀、托马斯·曼,等等不胜枚数。艺术家是波斯特研究中的“重灾区”,他解剖了50名文人,除莫泊桑以外都有轻重不同的精神病!惨啦,文人为什么这么倒霉呢?这与所从事的创作职业有关,敏感易冲动,或雷霆震怒,或极度狂喜,或愤世嫉俗,或精神分裂,容易发作,也容易压抑,容易狂傲,也容易绝望。所以世界著名作家自杀的特别多: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茨威格、法捷耶夫、叶赛宁、杰克·伦敦……几乎可以列出一个近百人的大名单!难怪大学生感到奇怪,现在的作家为什么没有自杀的?也许他们心里真正想说的是现在的作家没有写出惊世之作,不具备发疯和自杀的资格。其实,许多成为精神病患者的天才,恰恰是在一生中最健康的时期创作出他们最好的作品,他们是在完成了伟大的事业之后才得精神病的。

那么,现在的文人为什么自杀和发疯的少了呢?波斯特这样解释:“现代社会里文人艺术家们精神不健康者明显减少,原因是他们都变得很现实,不再像19世纪或20世纪上半叶的同行们那样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就少了许多苦闷和烦恼。”又岂止是文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也同样变得很实际了,难得再有发神经病的。他们现在比较普遍的病是因养尊处优而过于肥胖。

天才的疯子或疯狂的天才越来越少,对于人类社会不知是幸耶?悲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