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最有工作激情的员工

激情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状态,是干好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而缺乏激情,很可能一事无成。要想成为一名最好的职业人,干工作就应当有争创一流的志气、百折不挠的勇气、奋力开拓的锐气。只有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永远保持不断向前、向上的动力,从而创造辉煌的事业。

态度决定事业高度

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

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

而我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工作的态度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处。想做一个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就得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有人在雨天对公共汽车停车的方式作过观察,在一个路边有宽100厘米积水的车站,有8个司机把车停在距候车乘客180厘米左右的地方,这个位置,一般乘客无法一步上车,大部分人要涉水上车,还有4名司机快速驾车驶进车站,用溅起的泥水与乘客“打招呼”,只有两名司机将车停在乘客抬脚即可上车的地方。停在标准的位置,让乘客安全方便地上车,这一点在技术上对哪个专业司机都不难,但因为工作态度上的差别,工作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可见,人的能力其实是相差不远的,差距最远的是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个职业人,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如果连工作的态度都无法端正,那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被淘汰也就不足为奇。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最有激情的工作者,最重要的不是工作的好坏,而是你有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艾伦十多岁的时候,利用假期在南达科他州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一般人都不愿意做,可艾伦做得好极了,即使这看上去实在不算好工作,但他很认真地在做,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仅仅一个假期,祖父的储草间里,全是他的工作成果。

一年后,又到了假期打工的时候,艾伦的祖母开着福特车来接他,并告诉他说:“艾伦啊,祖父就要把你想要的新工作给你了。你将拥有自己的马匹去放牧,因为去年夏天你捡牛粪时表现得极其出色。”这样,他在工作岗位上得到第一次提升,他很开心。一个小小的信念也在他脑海中生根发芽。

后来,艾伦成为南达科他州一名每星期挣1美元的肉铺帮工,这份工作在别人看来很脏很累,但是艾伦却没有嫌弃,仍然努力做好肉铺师傅下达的每项任务。也正因为他的态度,不久,一次机遇,让他成为美联社的一个实习生,后来,他成为每星期挣50美元的美联社记者。态度端正地去工作,也成为艾伦工作的信条。很多年过去,最后,他成了年薪150多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

艾伦·纽哈斯现在是全美国受人模仿最多、阅读面最广的报纸《今日美国》的总裁。回想起童年的生涯,他只感叹了一句: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

事实上,很多的公司现在越来越重视人员的态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比技能更重要。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不爱用那些“顶尖”人才。因为这种人往往自负甚高,容易抱怨环境,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往往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忱,干起工作来不会出色,他有的那点才能也发挥不出来。而能力仅仅及这类人70%的那类人,能力虽然不够高,但往往没有一流人才的傲气,工作踏实肯干,反而能够为公司尽心尽力。因此,松下对公司雇用到能力只能打70分的中等人才,不仅不生气,反而说这是“公司的福气”。松下本人就认为自己也不是“一流”人才,给自己打的分数也只是70分,但是他的态度分,肯定比那些“一流”人才要高得多。

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成天抱怨,到处求职的人却都是一些受过专业教育,能力比较突出的人。也正是这点成了他们出走的“罪魁祸首”,因为这让他们蒙蔽了双眼,认为自己就应该高高在上,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对待工作,也就无法做一个最好的激情工作者。

美国西北大学理事会主席兼心理学博士史各特说:“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的85%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而仅有15%是由于我们的专门技术。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花费着90%的时间、精力、金钱,来学习那15%的成功因素,而对于占85%的成功因素却从未意识到。

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但自己是可以改变的;过去是无法改变的,但现在是可以改变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态度是可以改变的。端正工作态度,是对工作充满激情的第一步。

不只为薪水而工作

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

人才会激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许多管理学家在总结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普通的职业人和最好的职业人的差别也许就在于,他是为了大的人生目标而工作,还是为了眼下小小的利益而工作。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能超越自己、证明自己价值的事情。

一位心理学家在一项研究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工人没好气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天500美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您在做什么?”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在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会激动不已,也就不感到劳累了。”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

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可能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中的弃儿,完全丧失了生命的尊严。

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是企业可信赖、可委以重任的员工,必定得不到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也很难赢得社会的尊重。

在第三种工人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带来的乐趣,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尊严和实现自我的满足感。他们不仅真正体味到了工作的乐趣、生命的乐趣,而且他们才是最优秀的职业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身边总会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在工资上、福利待遇上,喜欢相互攀比,似乎薪水成了他们衡量一切的标准。如果他们在这方面没有占有上风,就会有许多怨言。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人们对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人因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将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放弃了,实在太可惜了。这让人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员工,他在一家外贸公司已经工作了10年,薪水却从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郁闷,当面向经理诉苦,问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经理显然对他早就有所了解。马上回答说:“你虽然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1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

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先暂且不说这个经理对这个员工的评价是否有失偏颇,但从这个员工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只注重薪水,而不提高自己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能力比金钱重要许多,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风光,也有坠落谷底的失意,但最终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无论是创造能力、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即使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在此,还是让我们看看成功人士是怎么看待薪水和工作的。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1亿美元,他们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的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那为什么他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退休、安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很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你认为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工作热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还是热情高涨地去工作。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任何有思维的人都不会认为他们是因为薪水和钱去工作的,还是让我们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对此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尽可能地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是的,就是这种自我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他们所做的事业,而非单纯地为了名和利。

不要只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即使你还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你也不要麻痹自己——告诉自己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不要对自己说:“既然管理者给的少,我就少干,没必要费心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或者安慰自己:“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这些薪水也知足了。”而应该牢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所以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消极的思想会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会让你放弃很多宝贵的机会,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永远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

有付出才有回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美国谚语

虽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天底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可以不劳而获。人们都知道要想出人头地,就得付出辛苦。但遗憾的是,有许多人仍然不动手去做,仍然梦想奇迹会发生,仍然想不劳而获。

大多数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们都希望拥有更多优秀的员工,期望优秀员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如果你能够努力付出,尽力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工作,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在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赢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惜的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有很多员工只知道报怨公司,却不反省自己的问题,他们整天应付工作,并发出这样的言论:“何必那么认真呢?”“说得过去就可以了。”“现在的工作只是个跳板,那么认真干什么?”结果,他们失去了工作的动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不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成绩。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升迁和加薪机会。

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不停的发牢骚,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得”,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天,奎尔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奎尔每时每刻都窥视着老板的眼神与行动,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奎尔一同进厂的3名员工,各自凭着自己精湛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了,独有奎尔,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的修理工。

只知报怨而不去努力去做,看来是于事无补的,只有真正的付出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辉煌。同样是在企业中没有受到重视,安德烈却在友人的提醒下过上了完全不同于奎尔的生活。

安德烈起初只是一家汽车公司下设制造厂的杂工,在不计个人得失,辛苦付出后,最终成为这家汽车制造厂的副总裁。这是件在常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从一个杂工到副总裁,简直不可思议。

安德烈刚进入工厂时很年轻,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对于工作很漫不经心,工作起来很没有劲头,直到他的父亲对他说:“你不可能在没有付出的情况下就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安德烈开始反思了。他开始转变了。开始细心观察工厂的生产情形,甚至不计辛苦的向一些老技术工人去讨教。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做点事业,必须要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是制造厂里最苦最累的工种,哪里有零星工作就要到哪里去。安德烈没有被吓倒,他一直牢记父亲的话,没有付出就不会得到。通过这项工作,安德烈和工厂的各部门都有接触,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也有所了解。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去工作。不到5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现在安德烈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厂里没有任何一个工人能够像他一样。这一切自然没有逃过老板的眼睛,顺理成章地,安德烈被提升为车间领班。他的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精神被大家普遍认可,最终成为了这家制造厂的副总裁。

奎尔和安德烈刚开始的境遇是何其的相似,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就在于奎尔除了报怨没有任何改变,而安德烈的转变始于真正地全身心付出。当安德烈真正去努力做好做精时,机会就降临在他的头上。看来,没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就要收获成功与希望,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回报。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

很多人经常埋怨公司的福利待遇不够理想,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为公司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多少的价值?这种不愿付出却又指望得到高回报的思想,永远不可能如愿以偿。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任何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都必须服从于一个基本的“投资回报”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考虑支付员工报酬的时候,必然要权衡员工对公司的劳动付出以及他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员工想要得到更高的报酬,就必须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利润。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下面的这个小故事同样发人深省。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富民强,连外敌也不敢来骚扰。

深谋远虑的国王却担心当他死后,人民是不是也能过着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召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到一个能够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

3个月后,学者们把3本10寸厚的帛书呈给国王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3本书内,只要人民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生活无忧了。”

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所以他再命令这班学者继续钻研。

1个月后,学者们把3本简化成1本。国王还是不满意。

又过了1个月,学者们把一张纸呈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很好,只要我的人民都能真正按这张纸上所说的去做,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说完后便重重地奖赏了这班学者。

原来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其实,天底下哪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唯有肯付出血汗与时间者,才能享有成功的果实。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你面对的工作环境是松散还是严谨,你都应该辛勤的付出与工作,不要老板一转身就开始偷懒,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你只有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加薪升职的事才能落到你头上。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认真工作,那你就会被老板毫不犹豫地排斥在他的选择之外。

诚然,我们无需回避这样一个现实,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薪酬制度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可能是因为你在企业中的砝码还不够,或者是你的价值还没有显现出来。你的价值和你的付出无疑是成正比的。付出的越多,你的价值也就会越高,甚至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只要是能为公司创造高价值的人,任何一个聪明的老板都是不会吝啬的。所以想要得到老板的尊重和更高的报酬,做最优秀的员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努力付出干出成绩,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也是主人

主人翁精神,并不是说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这么简单,而是以一种与公司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去面对每一个客户。

常常听到有的员工报怨:“凭什么让我们加班加点,管理者苦干是应该的,这又不是我的企业!”甚至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管理者在时装装样子,管理者不在时就自由散漫。在每个企业里都会找到这样员工的影子,但是人所共知,这种没有工作激情的员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扫地出门”。

在企业中,企业的领导者,可以说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但他更要为企业创造业绩,同时也要对自己负责任,对员工负责任。如果你有为自己工作、是企业主人的心态,那么你就具备了一个优秀职业人的素质。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很值得人们思索。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件,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这个工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有些员工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漫不经心、凑凑合合地去工作,认为那是老板的事业,老板的“房子”,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直到有一天,他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老木匠正是缺乏主人翁意识,最终陷入了自己构筑的困境中。所以,作为企业的员工,只有具备了不管老板在不在,主管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愿意去全力以赴,愿意帮助公司去创造更多财富走出困境的主人翁心态,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在一家知名企业中,刚刚招聘了一个新的销售业务员。当她被公司派到外省去做销售员的时候,所碰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前任销售人员所留下来的一笔欠款。本来她也可以不去理会这笔欠款,重新开拓属于自己的业绩,但她还是决定把欠款收回来。虽然这条道路是困难的,但这条道路却是一直往上提升的。

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主人翁精神,因为她知道,她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是一致的。

她用了很长的时间,通过各种努力,历经许多挫折,终于在40天后追回了这笔债务。她写道:“经过40天的斗智斗勇,终于追回了属于我们的货物。”从“我们的货物”可以看出,她已经把企业和自己连成了一体。也正因这种我也是主人的心态与意识,让她做出了更明智的选择。企业在外省的营销部门,被集体挖走了,她这样的出色人才当然在被挖之列。对方以高薪来诱惑她加盟,但她却拒绝这种诱惑,接受公司的派遣,到广州做营销主管,因为是领薪水,不拿提成,反而收入比以前还低了一些。可是她很乐意接受这样的一个挑战。这也可以给现在那些以短期利益为导向的年轻人一些启发。人们会发现,当初跳槽的人可能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了,可是她却已经成为这家知名企业的总经理,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的职业人。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兴,员工荣;企业衰,员工耻。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无论在何种体制下,都是如此。“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这就如天秤的两端,一方是企业,一方是员工,要保持天秤的平衡,必须达到双方的和谐与统一。企业创造了价值,服务了社会,造福了员工。社会得以安定团结,员工得以幸福安康。做企业的主人不能只表现在口头上,更应该体现在行动上,任何的不利于企业荣誉和利益的言论都是极端错误的,任何不利于企业稳定和发展的行为都必将导致众叛亲离的下场。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名有工作激情的员工,你的存在会使企业更强,企业的发展会让你更美。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

不可能获得同事的信任和支持,

也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尊重。

一个现代职业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极强责任心的人。在任何时候,责任感对自己、对国家、对社会都不可或缺。作为一个职业人,无论做何种工作,都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人品格和责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履行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者别的什么,而必须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

“大夫,你取出了11块纱布,”她对外科大夫说,“我们用的是12块。”

“我已经都取出来了,”医生断言道,“我们现在就开始缝合伤口。”

“不行。”护士抗议说,“我们用了12块。”

“由我负责好了!”外科大夫严厉地说,“缝合。”

“你不能这样做!”护士激烈地喊道,“你要对病人负责!”

大夫微微一笑,举起他的手,让护士看了看这第12块纱布:“你是一位合格的护士。”他说道。他在考验她是否有责任感——而她具备了这一点。

杜鲁门有一句座右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这名负责任的护士将这句名言诠释得淋漓尽致,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带入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与此同时,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责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出现错误,但是,当问题发生后,有些人从开始就推卸责任,会找出许多借口为自己辩解。其实,这样做并不能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

一个员工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理由,倒不如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上司很可能会因为你能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责难你;相反,敷衍责任,推诿责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不但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让别人觉得你不但缺乏责任感,还缺乏诚意。

其实,人难免有疏忽的时候,没有谁能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看待已经出现的问题,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杰克和哈森是速递公司的两名职员,他们俩是工作搭档,工作一直很认真,也很卖力。上司对这两名员工很满意,然而一件事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

一次,杰克和哈森负责把一件很贵重的古董送到码头,上司反复叮嘱他们路上要小心。没想到送货车开到半路却坏了。如果不按规定时间送到,他们要被扣掉一部分奖金。

于是,杰克凭着自己的力气大,背起邮件,一路小跑,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到了码头。这时,哈森说:“我来背吧,你去叫货主。”他心里暗想,如果客户看到我背着邮件,把这件事告诉老板,说不定会给我加薪呢。他只顾想,当杰克把邮件递给他的时候,一下没接住,邮包掉在了地上,“哗啦”一声,古董碎了。

“你怎么搞的,我没接你就放手。”哈森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我递给你,是你没接住。”杰克辩解道。

他们都知道古董打碎意味着什么,没了工作不说,可能还要背负沉重的债务。果然,老板对他俩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评。

“老板,不是我的错,是杰克不小心弄坏了。”哈森趁着杰克不注意,偷偷来到老板的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板平静地说:“谢谢你,哈森,我知道了。”

老板把杰克叫到了办公室。杰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说:“这件事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另外,哈森的经济条件不好,他的责任我愿意承担。我一定会弥补我们所造成的损失。”

杰克和哈森一直等待着处理的结果。一天,老板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对他们说:“公司一直对你俩很看重,想从你们两个当中选择一个人担任客户经理,没想到出了这样一件事,不过也好,这会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哪一个人是合适的人选。我们决定请杰克担任公司客户部经理。因为,一个能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哈森,从明天开始就不用来上班了。”

“老板,为什么?”哈森问。

“其实,古董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们俩在递接古董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还有,我看见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老板最后说。

杰克由于比哈森多了几分责任心,于是在工作中得到了重用,相信他肯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有责任心的人对工作的态度是积极负责的,能够将工作的目标与结果统一起来考虑,并主动地为达到工作目标付出更多的努力。缺乏责任心的人往往对待工作消极被动,机械地服从命令,对结果不负责任,缺乏创造性,所以很难得到提升与重用的机会。

因此,工作中承担责任,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去培养并固定下来,一旦出现问题,就敢于担当,并设法改善。慌忙推卸责任并置之度外,只会伤害公司和客户的利益,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绝大多数老板都不愿意让那些习惯于推卸责任的员工来做他的得力助手。在老板眼里,习惯推卸责任的员工,便是一个不可靠的人。

有较强责任感的员工,不仅能够得到老板的信任,也为自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

忠诚胜于能力

忠诚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

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与核心;

缺乏忠诚,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忠诚,已经成为人才的第一竞争力。人才越来越市场化,人才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能竞争,转向了品德与技能两方面的竞争。而在所有品德中,忠诚排在第一位。任何企业都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才是所有企业最想要的。有时,企业宁可任用一个能力一般却绝对忠实的人,而不愿重用一个缺乏忠诚的人。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员工的忠诚更是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兴衰。一个忠诚的员工,总会受到老板的青睐,进而加以重用,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这一点,在IR电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斯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当时,IR电子公司正面临赫赫有名的比利孚公司的挤压,处境非常艰难。

有一天,比利孚电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邀请斯特共进晚餐。在饭桌上,这位经理对斯特说:“只要你把公司里最新产品的数据资料给我,我就会给你一个出乎意料的回报,怎么样?”

一向温和的斯特一下子就愤怒了:“请你不要再这样说!我的公司虽然效益不好,处境艰难,但我绝不会出卖我的人格,我不会答应你的任何要求。”

“对不起。”这位经理不但没生气,反而颇为欣赏地拍拍斯特的肩膀说:“这事当我没说过。来,干杯!”

过了段时间,IR公司终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斯特失业了,没过几天,他突然接到比利孚公司总裁的电话,让他去一趟总裁办公室。

他疑惑地来到比利孚公司,出乎意料的是,总裁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拿出一张非常正规的聘书——聘请斯特去公司做技术部经理。

斯特惊呆了,喃喃地问:“你为什么这样相信我?”

总裁微笑着说:“原来的技术部经理退休了,他向我说起了那件事并特别推荐了你。年轻人,你的技术水平是出了名的,你对工作的忠诚更让我佩服,像你这样的人,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欢迎你的。”

斯特一下子醒悟过来,这就是忠诚的回报。但如果斯特当时没有拒绝比利孚公司技术部经理的诱惑,那么,后来的好机会是不可能降临到他头上的。

一个忠诚的人十分难得,一个既忠诚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难求。忠诚的人无论能力大小,管理者都会给予重用,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条条大路向他们敞开。相反,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忠诚,也往往被人拒之门外。毕竟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做出决策的大事很少,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甚多。少数人需要智慧加勤奋,而多数人却要靠忠诚和勤奋。

在马耳他流传着一个有关忠诚的古老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一位马耳他王子在路过一家住户时看到他的一个仆人正紧紧地抱着一双拖鞋睡觉,他上去试图把那双拖鞋拽出来,却把仆人惊醒了。这件事给这位王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立即得出了结论:对小事都如此小心的人一定很忠诚,可以委以重任。所以他便把那个仆人升为自己的贴身侍卫,结果证明这位王子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个年轻人很快提升到了事务处,又一步一步当上了马耳他的军队司令。最后他的美名传遍了整个西印度群岛。

战场上,需要人的忠诚,忠诚是认可命令的前提条件,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能战胜一切对手。同样,职场上,组织必须保证个体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才能保证预期结果的实现。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是靠员工的忠诚来维持的,同样,一个员工也只有具备了忠诚的品质才能受到老板的器重,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恩坦因曼思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恩坦因曼思是德国的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因为失业和国内经济不景气,不远千里来到美国,希望在这块热土上找到自己的梦想。

但举目无亲的他根本无法立足,只得到处流浪。最后他幸运地得到一家小工厂老板的看重,聘用他担任生产机器发动机的技术人员。

恩坦因曼思是一个对工作极其严谨而富有钻研精神的人,很快他便掌握了发动机的核心技术。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电机坏了,公司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正在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人推荐了恩坦因曼思,福特公司就派人请他来。

他来了之后,什么也没有做,只是要了一张席子铺在电机旁,聚精会神地听了三天,然后又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多时,最后他在电机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写上“这儿的线圈多绕了16圈”几个字。福特公司的技术人员按照恩坦因曼思的建议,拆开电机把多余的16圈线取走,再开机,电机正常运转了。

福特公司的总裁福特先生得知后,对这位德国技术员十分欣赏,先是给了他1万美元的酬金,然后又亲自邀请恩坦因曼思加盟福特公司。但是恩坦因曼思却对福特先生说,他不能离开那家小厂,因为那家小工厂的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他要与小工厂共荣。

福特先生先是觉得遗憾万分,继而又感慨不已。福特公司在美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人们都以进福特公司为荣,而恩坦因曼思却因为忠诚而舍弃如此好的机会。

不久,福特先生做出了一个决定,收购恩坦因曼思所在的那家小工厂。

董事会的成员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一家小工厂怎么会进入福特先生的视野?

福特先生说:“人才难得,忠诚更难得,因为那里有恩坦因曼思。”

确实,有很多人一面在为公司工作,一面又在打着个人的小算盘,一旦公司遇到挫折,他们就另辟蹊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对于这样的人,虽然看似他们在职场中有着自己的位置,但那也只能是暂时的,他们终将会为自己的不忠诚吞下苦果。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社会机构中奠基自己的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某一机构中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将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管理者的压力并给予体谅。一定要记住:作为一名优秀员工,忠诚于公司,实际上就是忠诚于自己。

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每一份工作都提供了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这些和薪水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因为它们能够使你终身受益。

福布斯曾经说过:“工作对我们而言究竟是乐趣,还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其实全要看自己怎么想,而不是看工作本身。”

仔细想想,工作给我们的回报是什么?多数人回答可能是工资、奖金、福利,其实,在你的工作报酬单上,还有以下更为重要的东西:

认识朋友,改善人际关系;

充实自我,开拓生活领域;

加强工作技能,提升自身附加价值;

肯定自我,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其他你想得到的东西。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费曼教授有句名言——“享受物理”,所谓“享受”就是乐在其中,把工作的焦点放在获得乐趣上。他的研究总是随兴之所至。

一天,费曼坐在餐厅里,旁边有些人在玩耍,把一个餐碟丢到空中。当碟子在空中转动时,边缘上的校徽也转来转去,而且校徽转动的速度比碟子转动得快。于是费曼开始着手计算碟子的运动。结果发现当角度很小时,校徽转动的速度是摆动速度的两倍,刚巧是2:1.

他跑去告诉他的同事贝特:“嘿!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餐碟这样转时是2:1,原因是……”

贝特说:“费曼,那很有趣,但那有什么重要?你为什么要研究它?”

费曼答道:“那没什么重要的,我只是觉得好玩而已。”他继续推算出盘子转动的方程式。随后他又思考电子轨道在相对论发生作用的情况下如何运动,接着是电动力学里的狄拉克方程式,再接下来是量子电动力学。而后来他获诺贝尔奖的原因全部来自这天他兴味十足地把时光“浪费”在一个转动的餐碟上!

当我们把焦点放在乐趣以外的收获上时,我们就会给快乐设下条件:“等我换了工作就会快乐”,“等我赚够了钱就会开心”或“等我换了上司就会高兴”,这样就永远无法找到快乐。能够体会工作的乐趣,才会越做越有趣,越做越有劲,才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心理学家发现,没有所谓“通往快乐的道路”,因为快乐本身就是道路。一个无法感受快乐的人,即使中了彩票也依旧找不到乐趣。而一个拥有体会快乐能力的人,不论外在环境状况如何,都能时时感受到轻松与喜悦。所以,快乐工作的动力来自心底,而非建立于外在的收获。

想想我们的童年,无论是奔跑、嬉戏、跳皮筋、踢毽子,还是到野外的山林中探险,我们都会沉浸在无忧无虑的欢乐中。我们不企求得到什么,只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这种忘我的投入中所体验到的生命的欢乐,恐怕是成年人难以体会到的。如果我们能够用童年时做游戏的心态面对工作,就可以把工作和快乐链接起来。

许多人从早忙到晚,总是感觉自己一直是被工作追着跑,感觉到身心十分疲惫。实际上,这些疲惫感并不是因为工作太多太忙,而是因为这些人对工作感觉不到兴趣,没有找到工作中的乐趣。所以才会让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身体越来越疲惫。其实,只要你学会了在工作中用乐趣替代那些不快和烦恼,你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带着兴趣去工作。

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他的著作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尔斯·兰博曾在东印度公司从事文书工作,干久了,他自然十分厌烦这个工作。终于有一天,他从这份工作中解脱出来了,他感到说不出的轻松和喜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十余年的无聊工作就换来这万把英镑,太不值了。”“我自由了,我终于自由了!我将自由自在地度过剩下的50年。一个人最痛快、最幸福的日子就是什么也不干。”漫长的两年过去了,尔斯享受着清闲的时光,但是他的心情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现在才发现那些单调乏味的工作原来一直挺适合他,可却一直未曾认识到。时间以前是他的朋友,而今却成了他的敌人。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真的相信,没有工作比过度劳累更糟糕,一个人一旦没有工作,他的心就会折磨自己。我几乎对什么东西都失去了兴趣。天堂的雨水也从来不会倾泻在那些无所事事者的头上。我唯一能做的,也是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周而复始的散步。我真是一个谋害时间的罪恶杀手,神的启示与我无缘了。”

这是一个失去工作的人的真实想法,我们或许会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当我们停止工作时,我们并不会感到轻松快乐,反倒会不安和迷茫。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内在的需要,是源自人性深处的一种渴望。

工作本身就有美丽、快乐的原因。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所从事的是怎样的工作,而是你是否能忍耐住枯燥、沉闷,带着兴趣找到了这些工作中的美丽和快乐。

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对工作保持兴趣。有时候你必须强迫自己采取热忱的行动,这样你才能渐渐变得快乐起来。深入发掘你的工作对象,尽量搜集它的有关资料,研究它、学习它,和它生活在一起,这样做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找到快乐。

不管你现在从事什么职业,你都应该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其实只要你愿意去寻找,总会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学会带着兴趣去工作,你就可以做得更好,从而成为一个快乐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