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我和老杜、湛庐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2年夏天我开始了我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当时的我对未来迷茫而恐惧,无奈之下我在QQ空间里发了一条状态,询问大家觉得我能做什么工作,想从大家的建议中找到一点启示。其中有两个人留言给我说,老秦,我觉得你应该去《非你莫属》,那上面有很多犀利的老板,不如去试试。出于好奇,我尝试搜索了几期节目看了一下,然后就看到了那个长相怪异、说话犀利、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头。

当时我心里还想,这老板,长这么奇葩还能上节目……但是,他几次对求职者的点评与提问让我觉得这人确实肚里有货。我觉得一个人刚毕业时如果能够找到有阅历的人做师傅,一定可以学到很多,在刚入社会的时候就可以少走点弯路。但难题也摆在眼前,我是学印刷专业的,平常学的都是什么油墨啊纸张啊之类的,跟新媒体、营销一点不沾边,更没有做过相关的实习。怎么办?思考后,我想了两点:第一,我没有任何传媒专业方面的沉淀,所以从能力上来说我必须有一定的积累,最起码得玩转微博,人家公司就是微博营销起家的;第二,从路径上来说,求职华艺的最近的一条路是《非你莫属》这个节目,可以直接面对大BOSS。

所以我的初步计划是这样的:先花一年时间潜心研究微博,然后在毕业的时候用我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去《非你莫属》求职。

除了每天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我每天要泡在微博上至少8小时以上。我抱着研究的心态进行看、问、试、思。我每天要把传播力强的、转化率高的、能撬动名人的各种帖子截图保存,然后分析总结,这样的做法我坚持了一年多。

当然,文件夹里还专门有一个文件夹是专门收集老杜的帖子的,根据领域不同还进行了分类整理,那个文件夹也就是这本书的雏形……慢慢地,我开始在微博上崭露头角,在微博活跃度下降的情况下用三个月时间实现了粉丝破万。

2012年年底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消息,说《非你莫属》节目在西安进行线下的面试(我当时在西安上大学)。机会难得,所以我去参加了面试。回到学校后我就在想,如果真的明天去求职,我该做点什么准备?于是,我决定发一条微博,这条微博第一要能展现我的能力,第二要给老杜一个跟我互动的理由。我将老杜的《微力无边》做成PPT书摘发了微博。这样做,原因有三:

第一,老杜的公司,培训是一块重要业务,那么,擅长做课件的人他一定是有需求的;第二,这个PPT可以展现我在概括、视觉化、逻辑等等方面的水平,我的提炼好不好、逻辑顺不顺、理解对不对,作者最有发言权;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这无疑是给《微力无边》打广告,老杜应该会给我一定的回应,也能给他留下一定的印象。

我很快完成PPT,但难题是,老杜是个几十万粉丝的大V,每天会被成千上万的人@,我的这条微博要如何让他看见?

老杜在书里说,“微博里任何与湛庐文化的书籍相关的微博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所以我请求一个朋友在转发我这条微博的时候,顺便@一下湛庐文化和他们的老总陈晓晖。很快陈总就加入了转发行列,然后湛庐文化官微也进行了跟帖。随着这些有数万粉丝的账号的转发,这条微博的转发速度和数量开始大大增加——就等老杜回应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吃晚饭时要了一碗油泼面,吃饭时我心神不宁,掏出手机登陆微博,想看看情况。手机微博页面一打开,我心“砰”地一跳:我发现页面上显示我有两百多个转发与评论提醒,粉丝新增八十多人!我知道,肯定是杜老师转发了!我当时心里猜想,他的转发语应该也就是赞一句,“哇,这个PPT牛逼!”有这样一句话就够了,给他留下印象的目的就达到了。

可当我再定睛一看,就不淡定了。杜老师转发时的评语是“大哥,你来华艺工作吧!求你了,真的。”然后,然后我哪还有心情吃油泼面啊,立即回宿舍。回宿舍,开电脑,先截图(保险起见先留个证据=_=)

我冷静下来,认真写了一条一百多字的私信,表述了我入职华艺的意愿以及我有哪些方面的能力,然后发送给杜老师。因为我实在不敢确定他这句话是不是在开玩笑。满腔希望发了过去之后,还真是半天没动静。然后,我的心就凉了:难道真是开玩笑的?

不得已在十几分钟后,我又重新发了一遍,然后瞬间得到回复:“应聘成功!祝贺”他这样一回复,我倒愣住了。这就完了?一个问题都不问?脑抽之下我竟然问了一句:“真的?”然后他又直接回复六个字:“春节后,来上班!”

哎呀,早就听说此人的DNA非人类,名不虚传啊,果然不按套路出牌。又过了几分钟,杜老师公布:“我宣布,私信聊系后;招聘成功。年后上班。你们抢,还来得及。”

这次的微博求职,很多人觉得是运气好,但是老杜说过,微博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樽被打碎的瓷器,把这些碎片拼接起来,就可以还原一个人,他是花了十多分钟回顾了我半年的微博之后才决定的。所以,我不是用一条微博求职的,我是用半年的时间用微博打造了一份特殊的“简历”成功求职的。

后来在华艺工作的过程中,负责老杜几个重要课件的制作,也听了很多老杜的课,记录了大量的笔记,我从笔记中精选了一些,汇集之前收集的微博上老杜的语录,整理成了一本书,老杜经常删帖,这样一本合集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我在书中加入了很多互动作业,就是希望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尝试用微博跟我们互动,正如微博让我跟老杜产生联系,微博也可以让你跟我们的距离更近,说不定下一个惊喜就发生在你身上。

最后,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了华艺,但十分感谢杜老师在我成长的这个阶段给予我的很多的指点与提拔,让我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能够提前获得三四十岁才明白的一些道理,我很幸运;

感谢当时求职时帮我转发微博的大V们。感谢微博这个有历史意义的社交工具让我们人人都有“发生关系”的可能,我坚信只要你真的有手艺有才华,这个时代埋没不了你。

感谢我自己不断折腾的劲头,真希望这个劲头一直维持下去。

我是秦阳,新浪微博@秦阳,微信公众号laoqinppt,如果你有什么问题需要跟我交流,欢迎你用你熟悉的社交工具与我“发生关系”,我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