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是一种有着较高要求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一般人的演讲,一般人的争辩,既有其相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标准。因此,领导者要提高讲话水平,不仅要学习讲话技巧,而且还要懂得领导讲话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只有这样,讲出来的话,才合乎领导讲话规则,才会使听众甘于听从领导的召唤。
第一节权威性标准
——让群众跟随你的旗帜
领导讲话的权威性标准,是领导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从理论上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体现在领导意志上
我们知道,社会组织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庞大的系统,这个组织系统是由许多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共同进行的活动构成的。要保证社会组织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就要使所有人的意志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这就是领导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组织的日益壮大,领导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从广义上讲,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要实施这一意志,领导者讲话必须要有权威性。
二、贯穿在领导活动中
社会活动是通过各种环节环环相扣而连接起来的链条,这根链条上的主要环节就是各个组织。选用人才、收集信息、制定目标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及监督检查等,无不贯穿着领导者讲话的权威性。
三、融合于原则和政策中
领导者的讲话不管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都可能对下属和社会产生大的影响。
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往往会带来不小的麻烦,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所以,领导讲话必须非常注意原则性和政策性。
1.讲究原则性
原则性是指领导不论在什么环境中,讲话都要有一定的限度、尺寸,不能脱离这个限度随心所欲地去阐述、说明、表现个人的思想观点。一是不能无原则地评价某些事情、某些人;二是不能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意思,一味地表现自己。
坚持原则是保证各项领导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如果脱离原则,自行其是,就没了章法,任何事情非乱套不可。语言是思想的体现,是行动的先导。讲话不讲原则,必然导致行动的无原则性。通常我们说某领导讲话不讲原则,说话很随便,随意表态,经常发表一些与集体意见不一致的观点,说一些不该说的话等,都是不讲原则的表现。讲话不讲原则,会降低领导的威信,影响集体战斗力的发挥,阻碍正常工作的开展。
2.讲究政策性
在一般情况下,领导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个组织、一个集体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的讲话往往是代表这个组织的工作方针、工作原则、工作目的、工作要求。讲话的政策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讲话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上级的指示和精神相一致;二是讲话要按照组织意图去讲,保持一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去感情用事;三是讲话要表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态度,允许什么,支持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都应讲得具体明确。群众常常把领导讲话作为行动的依据。
领导讲话的政策性在对外工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领导者在对外交往中的言谈举止,代表国家、民族的形象和尊严。对时事的评论,对双边关系的建议,对外谈话,对外声明等,都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地位和声誉。
1980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来中国访问,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会谈。
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一见面就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见到你很高兴。”
不料,邓小平却说:“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
接着,宾主双方在福建厅就坐。
对这次会谈,卫星进行了现场转播,全世界都注视着会谈的每一细节、每一句话,因为它将载入史册。人们从电视上可以看到,撒切尔夫人向邓小平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
既然问题再一次摊开,就必须回答。而这个回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威信。邓小平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两句话:“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这17个字铿锵有力,大义磅礴,决不妥协,决不退让,将中华民族收回香港主权的鲜明立场昭之于世界。
尔后,邓小平坦诚地对撒切尔夫人说,香港问题很简单,我看一二年能解决。同时他向撒切尔夫人讲了中国政府的三点原则性意见,即:第一,主权不容讨论。香港本来就是我们的地方,但从现实出发,“香港问题”可以谈,而主权不能讨论。第二,希望在一二年内解决香港问题,否则到时候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自己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第三,与其今后解决,不如现在解决。假如香港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那么我们将重新考虑收回香港主权的日期。
这次会谈,邓小平的讲话显示了极强的权威性,显示了收回香港主权的坚定立场,更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大。
第二节通俗性标准
——让群众理解你的意思
领导讲话的通俗性,是指讲出的话不但要生动,而且说理要易懂,使人乐于接受。
一、讲话要讲明白话
所谓明白话,就是讲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意思容易懂,道理好明白。
毛泽东讲话非常注意语言技巧。他讲话的鲜明特点是:简明通俗,深入浅出,善于把深奥复杂的道理用最普通的话讲得明白透彻。
例如,他在著名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中解释什么是矛盾同一性时说:
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条件之下。
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
这里毛泽东用鸡蛋、鸡子、石头等极为普通常见的词语,把非常抽象、难懂的哲学道理,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连没有任何哲学基础的人也能听懂。
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接见随同李宗仁夫妇从海外归来的程思远。交谈间,毛泽东问程思远:“你为什么取名叫思远呢?”程思远略略思考后说:“思远就是思得远,看到了未来。正因为思得远看得远,才回来跟毛主席和共产党走嘛!”毛泽东笑了笑又进一步问道:“你有别名吗?”“没有。”程说。“那好。”毛泽东马上说:“我来给你取个别名。”毛泽东想了一下说:“你姓程,名思远,字近之。思远是要看得远,近之,行动上要从现在做起。”程思远高兴地点了点头。毛泽东这席话使程思远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和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决心。
毛泽东的这种超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毛泽东那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的见面语。
二、讲话要讲大众话
大众语言来自于人民大众,是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的。它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在讲话中巧妙地运用,能够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俗语是通俗而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简练形象。恰当地引用俗语,可以增强讲话或演讲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上海一幢公寓中传出阵阵欢笑,原来,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生们为他送行,梅兰芳等名流也到场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和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笑着询问:“此话作何解释?”张大千笑着朗声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堂来宾,笑声不止。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大千简单的几句话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灵活运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俗语。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经历了千百年的传诵,千锤百炼,凝结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谚语具有寓意深长、语言精炼、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它和俗语一样,也可以为语言增色。
1985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到苏联访问,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欢迎仪式上,苏联领导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再补充一条,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
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忙催生。”
里根的谚语形象地说明了里根政府不急于和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政策。
两国领导人经过紧张磋商,在某些问题上缩小了分歧,都表示要继续对话。
戈尔巴乔夫担心美国言而无信,于是在讲话中用谚语提醒:“言必信,行必果。”
里根也送给戈尔巴乔夫一句谚语:“三圣齐努力,森林就茂密。”
两位领导人都是讲话高手,巧妙地运用谚语进行磋商,收到了其他语言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歇后语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半截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解说,像谜底。
在谈话中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强谈话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例如,为说明某人工作开展缓慢,可说:“他呀,大象屁股——推不动。”
为了说明自己没有能力办这件事,可说:“我是丫环带钥匙——当家不做主。”
为了说明办了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可说:“我办的这事真是‘公公背儿媳’——费力不讨好。”
毛泽东精通群众语言,讲话时善于运用这些精美的群众语言,深入浅出地宣讲革命道理,所以,人民群众非常喜欢听他的讲话,爱读他的文章。例如: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瞎子摸鱼”,等等,听起来生动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常言道:好东西不要多用。
如同生活中的调味品,用得恰到好处,则味道鲜美,如果过量,则会破坏一锅好菜。作为语言中调味品的俗语、谚语、歇后语也是如此,如果用得恰到好处,确能起到一语千钧的作用;如果用得过多过滥,就显得过于肤浅和滑稽,很不严肃,甚至引起听众的厌烦。
群众语言也有雅俗之分,在具体使用时雅一点好,还是俗一点好,这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而定。如果面向基层群众,就应当说得大众化一点;如果面对的是一些知识分子,就要尽量说得文雅庄重点。
三、讲话要讲实在话
领导者讲话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使听者能够接受的话,不要打官腔,不要故弄玄虚,不要用大话压人,用虚话蒙蔽人。
1.心平气和,实话实说
国庆前,某菜场,女青年营业员小徐接连气走了三个顾客,这三个顾客一气之下到办公室告状。菜场领导知道后,并没有草率地对小徐进行批评,而是将心比心地同她谈:“小徐,最近身体不舒服?”“没有。”“看上去你瘦了些,脸色不好!”“有点累,还有点操心。家里只有我和弟弟两人了,弟弟下班什么也不干,只知吃玩,一切家务全压在我身上,累得我精疲力竭,可真气坏我了。”这时小徐暴露了自己的思想:一肚子气没处发,结果在顾客身上发了。菜场领导听到这些就问小徐:“顾客对你的态度有意见,你看怎么解决好呢?”小徐讲:“我这就去赔礼道歉,组织上如何处理我都成,以后再有什么毛病,请您提个醒,我会听您的。”
这种处理方法就达到了最佳效果,既教育了职工,又树立了权威——“我会听您的”。
2.不摆架子,语言平易
李瑞环在任天津市长期间,有一次到天津大学和大学生对话座谈。当时,北京、西安等地的一些大学生因国际问题上街游行,对各大学都有些影响。怎样取得座谈的效果,即怎样达到稳定大学生情绪进而维护社会安定的领导目的?李瑞环同志没有摆架子,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今天来,一是听听你们的意见;二是和你们共同探讨一些你们关心的问题。我希望你们有什么说什么,我也有什么说什么。”几句话,打破了领导与大学生之间的界限。这里没有市长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家权力平等、地位一样,共同商榷问题。有人提出“怎样看待大学生的价值问题”,李瑞环同志是这样发言的:“人们怎么看你们,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自己怎么看自己。你们看没看到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大学生自己认识没认识到自己的地位?认识没认识到将来肩负的历史重任?要叫别人看重自己,首先自己看重自己。大学生要把自己摆在未来主人的位置上来要求,要有使命感。”
“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想挤进天津大学的有多少人?家里对你们寄予多大的希望?你们要珍惜时间,集中精力,认真读书学习,为将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打下雄厚的基础。”在这两段话中,李瑞环同志的第一段话着重谈大学生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价值,说的是十分浅显的“大学生是未来主人”的客观规律,虽有政策色彩,但语词平浅恳切,寓深刻的人生哲理于平凡的语言中,没有任何说教的气氛。第二段话简直是在唠家常,学生听来十分亲切。这些平易的话语,也表现出李瑞环同志朴素、和蔼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正是李瑞环同志具备朴实的作风,才能说出这段平易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