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完善自身,尽显人格魅力(2)
- 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 亦辛编著
- 4959字
- 2016-04-21 11:09:36
“衔环”一词见于南北朝时梁国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讲的是这样的故事:后汉人杨宝,他九岁那年,有一天在华阴山下见到一只受伤的黄雀,跌落在了树下,蚂蚁爬满了它的全身,眼看着它就要活不成了。杨宝觉得这只小黄雀十分可怜,于是将它救起,带回家中好生喂养,每天都要采集一些花蕊来喂它。就这样过了一百多天,小黄雀的伤终于好了。杨宝便把它放飞了。当天晚上,杨宝梦见一个黄衣童子,口中衔着四个白玉环要送给杨宝作为礼物,以感激他的救命恩情,并祝福他的子孙都像这些玉环般纯洁清白,世世代代享受着幸福。说完,就变作一只黄雀飞走了。
“结草衔环”这两则典故,虽然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是其中宣扬的就是一种善有善报、以德报德的观念。
《贾谊集》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楚惠王在吃酸菜的时候看到菜里有一条蚂蟥,他便马上吃了下去,导致他肚子痛得无法吃饭。这时令尹前来问候,问道:“大王怎么会得这种病呢?”楚惠王说:“我吃酸菜时看到菜里有条蚂蟥,我考虑,假如这件事情张扬出去的话,仅仅斥责庖厨等一干人,而不定他们的罪,就是违反了法令,那样一来,我的威信将无法树立了;但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就该杀了他们,如此,太宰、监食的人,依照法律都该被处死,这么做我于心不忍啊。我生怕别人见到菜里的蚂蟥,所以就把它吃了。”令尹向惠王施了一个大礼道:“我听人家说皇天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但是它会辅佐有德行的人。大王您大仁大德,正是皇天要保佑的人啊,这点小病痛是伤害不到您的。”果然,当晚楚惠王肚子里的蚂蟥就出来了,肚子自然就不疼了。
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们经常会采用示德于人的方式来宣扬自己的德行,从而让百姓和群臣因为君王有宽厚仁爱之心而甘愿服从他们的统治,并为其效命。今天看来,这是沽名钓誉,但是在特定的时代这乃是一种极为虔诚有效的统治艺术。与人为善,终会得到真诚的回报。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生活的目标是善良。这是我们的灵魂所固有的一种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
做一个正直的人
正直的人最吃力的工作是把难消除的恶念从灵魂中消除出去。
正直意味着有勇气坚定自己的信念,这一点包括有能力去坚持认为是正确的东西,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并能够公开反对认为是错误的东西。
明代时,宰相严嵩独掌朝廷大权,他手下的人依仗他的权势,作威作福,气焰十分嚣张。因此,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地方小吏,任谁都要让他们三分。但是,在浙江淳安县有一个叫海瑞的小小知县,却始终坚持秉公做事,对严嵩及其同党,丝毫不讲情面。
海瑞祖籍广东琼山。自小他便失去了父亲,是母亲一人辛苦把他抚养成人的,家中十分困苦。二十几岁他考中了举人,曾经在县里的学堂教过书,他对待学生特别严格。没过多久,他便被调往浙江淳安做知县。当时,县官审理案子多是接受了当事人的贿赂,就会草率结案。而海瑞到任后,认真负责地审理了堆积下来的案件。无论是何种疑难案情,海瑞都会将它们查个水落石出,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他被当地的百姓们誉为“青天”。
浙江总督胡宗宪是海瑞的顶头上司,他也是严嵩的一个同党。他依仗自己有严嵩做后台,经常对别人进行敲诈勒索,若是谁稍有违逆他之处,肯定就会遭到他的报复。
一次,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他带着一大批随从住到了县里的官驿。其他县的官员若是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巴不得阿谀奉承一番呢。但是淳安县则不然,海瑞早就定了一条规矩,即不论高官或是贵戚,全部依照普通客人的标准对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都是养尊处优,见到驿吏端来的饭菜,便觉得这是故意要怠慢他,顿时火冒三丈,把饭桌掀翻了,并喝令随从们将驿吏五花大绑,倒挂在屋梁上。于是官驿里的差役便急忙向海瑞做了报告。海瑞对这位胡公子招摇过境的行为,本来就十分厌恶;现在他居然又吊打起驿吏来,真是非管不可了。
听完差役的报告,海瑞假装很镇静地说:“总督大人是个十分廉洁的官员。他早就下过命令,要求各县在招待过往官吏的时候,不能大肆铺张。而在这里的这个花花公子,排场搞得极为阔绰,又蛮横不讲道理,肯定不是胡大人的公子。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无耻之徒居然敢冒充公子,来本县招摇撞骗。”
于是,他马上带着差役们来到驿馆,将胡宗宪的儿子以及他的随从全部抓了起来,并带到县衙内进行审讯。起初,这个胡公子还依仗父亲的权势,暴跳如雷,可是海瑞却一口咬定他就是冒牌货,并说要重办他,直到这时,他才放弃了争辩,只能自认倒霉。海瑞还没收了他随身携带的几千两银子,最后狠狠教训了他一番,并赶出县境。
等到胡公子回到家中向他父亲哭诉时,海瑞早已经把报告送到了巡抚衙门,说有人假冒公子,并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儿子吃亏了,可是海瑞的信中没有牵扯到他,要是把这件事张扬出去的话,最终只会令自己大失面子,于是便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
不久后,又有一个京城来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到浙江来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行事更为残暴专横。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求地方官吏“孝敬”他一大笔钱财。各地官吏一听说鄢懋卿要来视察,都犯愁。但是鄢懋卿偏偏还要装出一副廉洁的样子,他告知各地官员,说他崇尚节俭,不喜欢曲意奉迎。
海瑞闻听鄢懋卿将要来淳安,立即给鄢懋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收到通知,让我们招待一切从简。然而,据我们了解,您到任何地方都要大肆铺张。这真令我们感到为难!若是按章程做事的话,只怕会怠慢您;但是如其他地方般的大摆宴席,又会违背您的意愿。请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鄢懋卿见这封信一下子把他的老底都揭出来了,气得咬牙切齿。可是他早就听闻海瑞的铁面无私,又得知胡宗宪的儿子刚刚在淳安吃了个哑巴亏,所以感到有些害怕,便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去了别处。
这件事,令鄢懋卿对海瑞十分愤恨,后来他找机会,指使同党到明世宗那里告了海瑞一状,于是明世宗撤了海瑞的职。
直到严嵩倒台,鄢懋卿被发配至外地,海瑞才官复原职。不久后,他被调往京城。
到了京城以后,海瑞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现象,了解得更加清楚了。那时,明世宗早已有二十多年不上朝了,他躲在宫中跟一帮道士们瞎混。朝臣们都不敢说此事。海瑞虽然官微言轻,但却大胆地向明世宗进谏。他将明王朝所有的腐败情况全部揭发出来。他是这样写的奏章:“如今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天下百姓早就对皇上不满了。”
海瑞送上这道奏折以后,估计自己会触怒明世宗,并有可能性命不保。于是在回家途中,顺便给自己买了一口棺材。妻儿见他这样都被吓得呆住了。海瑞就把整个事情给家人讲了一下,还交代好后事,并打发掉家中所有的仆人,做好了等死的准备。
果然不出所料,海瑞的奏章在朝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明世宗看了奏章以后,真是又气又恼,扔掉奏章,立即吩咐左右侍卫:“速将此人抓获,不能让他逃了!”
明世宗身边有个宦官早就听闻海瑞的名声,便跟明世宗说道:“此人是有名的书呆子,他早知触犯了圣怒是死罪,就连后事都安排妥当了。依我看他是不会逃跑的。”明世宗终究还是派人将海瑞抓获,并交给锦衣卫对他严加拷问,一直到明世宗去世,海瑞才被释放出来。
正直是一种美德,正直的人往往能够获得众人的尊重和爱戴。但是正直也会招致一小部分人的怨恨和不解。所以,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有勇气,并且始终坚持。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
——德谟可利特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只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动一座山。只要坚信自己会成功,你就能成功。
自信来源于思想深处,是自己相信自己。拥有了自信便可以缩短距离,节省时间,加快速度,尽快地达到理想的目的,成就学业与事业。
纵观古今,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多自信的古人,吕不韦便是其中之一。最能表现吕不韦自信的有两件事:第一,他把人当作奇货可居的货物;第二,他悬赏千金修改《吕氏春秋》。
吕不韦原是战国末期卫国的一个商人。他往来于各地,低价买,高价卖,逐渐有了殷实的家底。一次,吕不韦去邯郸做生意,遇到了秦国公子——子楚。当时各国间常有战事,彼此关系都很紧张,所以各国便以交换人质的方法来避免战争。秦异人子楚是安国君排行居中的儿子,由于他的母亲夏姬不得宠,子楚便当作秦国的人质被派去赵国,在其国都邯郸居住。但是,秦国后来又多次攻打赵国,因此赵国对这位秦异人并不友好。子楚在赵国的生活十分困窘,他乘坐的车马和日常的花费也不富足。
但是,吕不韦觉得子楚虽然是赵国的人质,却是一个奇货可居的人物,以后肯定会带给他丰厚的回报。于是,到达邯郸之后,他立即前去拜访秦异人子楚。
在子楚的住处,吕不韦看出他十分困窘,便说道:“我能助你光耀门楣,让你做秦国的太子。”子楚看了吕不韦一眼,十分不屑地笑道:“你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吧!等你富了以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吕不韦不在意,继续说:“你还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只有光大了你的门庭,我的门庭才会光大啊!现在秦王老了,立了安国君做太子。据我所知,安国君很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偏偏没有子嗣,并且立太子之事由华阳夫人做主。你在二十多个兄弟里排行居中,秦王又不喜欢你,让你在赵国作为人质,即便是秦王死了,安国君继承了王位,你也做不了太子。”
子楚听罢,觉得吕不韦所言极是,便和他深谈起来,最后决定以稀奇玩物和吕不韦出色的游说本领来说服华阳夫人。
到秦国之后,吕不韦将他沿途搜罗的珍奇古玩全都献给了华阳夫人,还旁敲侧击道:“说到邯郸,当属子楚最为聪明贤能了,他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子楚还常说‘夫人就像我的亲生母亲一样,日夜都思念着太子与夫人’。”这番话令华阳夫人感到特别开心。
这时,吕不韦又趁机让华阳夫人的姐姐来劝她:“常听人说美人是靠美色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就不再受宠了。而今夫人您侍奉太子,十分受宠,可是您却没有儿子,不如趁早在众多的儿子里挑选一个立为太子。这样一来,即便是大王死了,您立的太子就能继承王位了,而我们才不会失势。”然后,她又委婉地提到了子楚:“听闻在赵国当人质的子楚很有才能,许多人都对他赞赏有加,如果夫人能立他为太子,便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凭着吕不韦超人的智慧和高明的游说本领,在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秦昭王去世以后,安国君继承了王位,华阳夫人当上了王后,子楚便做了太子。
做太子后,秦异人子楚自然被赵国护送回了秦国。而安国君继位仅仅一年就去世了,谥号为孝文王。于是,太子子楚继位,吕不韦被封为秦国丞相。子楚在位还不到三年就去世了。太子嬴政继位,这时吕不韦仍任相国,并被嬴政称为“仲父”。
后来,吕不韦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广招门客,编著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吕氏春秋》。
所有这一切行动,都跟吕不韦本人的自信有关系。倘若没有自信,他根本不可能把落魄的王子一步步扶上储君的宝座,自己也不可能成为一国之相,并被秦王尊称为“仲父”。当然,更自信的是,他为自己召集人马编撰了《吕氏春秋》一书。为了向世人宣扬自己的功绩和《吕氏春秋》的精辟,成书完稿那天,他命人在咸阳城门贴出告示,城门上还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把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都请了来,声称如果有谁能增删书中一字,就可以得到一千金的奖赏,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历。
不管这本书是否真的做到了不可增删,事实上是这本流芳百世、千金难改一字的经典之作,也使吕不韦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可以说,自信贯穿了吕不韦的一生,也成就了他的一生。
再简单的事情,让缺乏自信的人去做恐怕也难成功。而一旦连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就会更加没有信心,这样一来,就必定不会努力了。不努力的结果当然是白白花费时间和精力。于是,失败和放弃也就在所难免了。继而,就愈加丢失了自信。就这样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最终导致整个人生一事无成。而自信的人则不同,因为自信,他才主动积极地去做事,才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努力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而收获会激励他继续拼搏,这也是一种循环,是一种良性循环。萧伯纳说:“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圣。”
自信心定会给你带来生活和做事的勇气。无论是谁,都应当树立起自信心,并且执著地相信自己能成功,而后朝着成功坚定不移地走,这是成功的前提。
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自尊者人必尊之
如果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就不要奢望别人能够看得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