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蛰伏入贡 从肃慎到靺鞨(7)

黑水靺鞨部包含十六个小部落,史籍中有所记载,但没有尽数列出其部名。《新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记载,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往北走十天到达郡利部,向东北走十天到达窟说部,稍东南行十天到莫曳皆部,此外还有拂涅、虞娄、越喜、铁利等部。这里共记载了八个小部落。《唐会要·靺鞨》和《太平寰宇记·东夷·勿吉国》记载的数量,与《新唐书》相同。

唐灭高句丽后大量迁徙高句丽遗民,高句丽原有的占领地区出现了巨大的生存活动空间,黑水靺鞨乘机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九·靺鞨传》载,白山部起初依附于高丽,收平壤之后,部众多进入中国。汩咄、安车骨、号室等部,也因高丽被破而四处奔散,其后默默无闻,即使有遗民,也都被编入渤海户,只有黑水部强盛,分为南北十六部。这是黑水靺鞨开始吸收和吞并安车骨等其他靺鞨部落移民,形成广义的黑水靺鞨部落集团的时期。

黑水靺鞨与唐王朝的交往最早见于史书的时间是唐武德五年(622年),黑水部大酋长(渠长)阿固郎到西安向唐王朝觐见。在622年至631年之间,黑水部曾臣附于突厥,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领大军灭掉了突厥。第二年,黑水部入唐朝贡。黑水靺鞨日渐强大,也越来越得到唐朝的重视,唐在黑水靺鞨设置了羁縻府州。

唐贞观五年(631年),黑水靺鞨再次入唐朝贡。此后,随着黑水靺鞨与唐的关系日益紧密,唐开始加强对黑水靺鞨的行政管理,先后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了黑水州、勃力州、黑水军和黑水州都督府(简称黑水府)。

贞观十四年(640年),黑水靺鞨遣使前来朝贡,便“以其地为黑水州”。开元十年(722年),倪属利稽来朝,唐玄宗令其为勃力州刺史。于是安东都护薛泰请置黑水府,以部长为都督、刺史。开元十三年(725年),安东都护薛泰请求在黑水靺鞨内设置黑水军。而黑水州都督府设于开元十四年(726年)。

唐在靺鞨居住区设置的都督府有忽汗州都督府(即渤海国)、黑水都督府,是唐王朝管理东北靺鞨的主要羁縻机构。黑水都督府的设置晚于忽汗州都督府,当是唐王朝为加强对黑水诸部的管理,同时为制衡东北政治局势而设置的。

黑水州的建立是中原王朝在黑龙江流域实行羁縻政策的开始,但因为地处偏远,加之高句丽的存在,这时的羁縻有名无实。“羁縻政策”始于秦朝,目的是为了控制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使之不生异心。《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羁縻”意为“笼络、控制”。所以,“羁”的手段包括军事和政治压力,而“縻”的手段便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加以抚慰。唐朝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有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当地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其首领为地方官,除政治上隶属中央王朝、经济上进行一些朝贡外,其余事务全部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去管理。羁縻政策有一条总原则: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

当时的黑水靺鞨当是七部之一的黑水部,虽还没有形成黑水靺鞨集团,但黑水靺鞨英勇顽强,从未臣服于高句丽。唐政府想联合黑水靺鞨对付高句丽,这种想法在其建立羁縻府州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双方甚至可能联合起来共同夹击高句丽。

高句丽灭亡后,东北的局势虽然一度平静,但是随着渤海的建立与崛起,唐王朝又感觉到了渤海的威胁。而此时的黑水靺鞨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黑水靺鞨集团,成为了能与渤海相抗衡的主要力量,因而唐为平衡东北民族势力,更加强了与黑水靺鞨的联系。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赐黑水府都督姓李氏,名献诚,并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之职,仍以幽州都督为其押使,并向中央朝贡。另外,从唐政府在黑水靺鞨设置黑水军及派长史监管,可见其对黑水靺鞨的管理已经从虚置变为非常正式的管理。

对于黑水靺鞨来说,加强与唐的联系能得到唐政府的支持,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十分有益,对唐与黑水靺鞨是一种双赢的策略。但是唐与黑水靺鞨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帆风顺的,双方曾发生过战争。《新唐书·卷一百一·李多祚传》记载:李多祚的先祖是靺鞨酋长,称为黄头都督,后来唐朝讨伐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黑水靺鞨在受到唐的打击后与唐的关系不是变得疏远,而是日益紧密。

在渤海建国后不断发展,成为东北主要政治力量的同时,黑水靺鞨也在不断扩大与发展,二者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联系与矛盾。渤海建国之初就开始了对黑水靺鞨的征服活动,黑水靺鞨集团的许多部落先后被其征服,黑水靺鞨部本身也一度役属渤海。渤海王廷在已征服的黑水靺鞨地区实行设置府州与地方首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此时的黑水靺鞨分布区也有所变化。

但黑水靺鞨的主体部分并未臣服于渤海。黑水靺鞨请置唐官时,大武艺言:“黑水途经我境,始与唐家相通。旧请突厥吐屯,皆先告我同去。”这其中可以看出黑水靺鞨虽不曾臣服于渤海,但是当其“请突厥吐屯”,则必先与渤海通报,且一起行动,这种关系虽不是“臣”,却也是“畏”。对渤海来说,黑水靺鞨这种不通告就擅自请唐官的行为是对渤海地位的挑衅。可见黑水靺鞨虽畏渤海,却还达不到臣服的地步,因而大武艺认为黑水靺鞨“与唐家通谋,腹背攻我也”,于是遣其弟大门艺及舅任雅相发兵击黑水。从黑水靺鞨与唐此后的交往记录上看,二者的来往并没有因这次渤海的军事行动而减少,可见渤海对黑水靺鞨的军事行动成效不大。

在唐与渤海之间爆发的战争中,黑水靺鞨听从唐王朝的指挥,派兵参与对渤海作战。最后渤海与唐修好,大武艺在疆土扩展方面有所收敛,这从黑水靺鞨诸部的朝贡情况上可以看出来。自开元二年(714年)至后唐同光八年(925年),黑水诸部朝唐次数分别是:拂涅十九次、越喜十二次、铁利十五次、虞娄一次、黑水二十次。公元732年至819年大仁秀时期,各部朝唐次数分别是:拂涅十八次、越喜十二次、铁利十四次、虞娄一次、黑水十七次。从中可以看出,唐渤之战至大仁秀时期是黑水靺鞨诸部与唐交往比较频繁的时期。这说明渤海与唐之战受挫后,其对外扩张的野心有所收敛。

渤海控制黑水靺鞨诸部后,设置府州管理,促使黑水靺鞨诸部向先进文明迈进,这是其管理黑水靺鞨最主要的方法。此外,渤海采取因俗而治的灵活管理方式,在黑水靺鞨的基层,以靺鞨大小部落的酋长为首领,协助政府管理本地区事宜。渤海王廷对征服的黑水靺鞨地区并不是实行强硬的专制管理,而是学习唐朝的羁縻统治,巧妙地运用府州制度与地方首领制度相结合的治理办法,灵活管理黑水靺鞨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