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己走百步,不如贵人扶一步

拓展你的交际版图

卡耐基训练大中华地区负责人黑幼龙曾经说:“完整的人际关系包含3个阶段,发掘人脉、经营交情、出现贵人。”

无论做什么都是向别人传递信息的机会,一个懂得把握机会,同时又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人,最后才可能依靠人脉开创事业的舞台。

贵人可能出现在陌生人中,但那属于一种个别的情况。大多数时候,贵人是出现在你的人际网络中,贵人最有可能是你认识的人、与你有交情的人。所以说,你的“人际版图”越大,在其中出现贵人的几率也就越大。贵人的数量几乎与朋友的数量成正比,这也正是强调人脉网的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人脉网的关键在于高品质,要多结交一些成功人士、有能力的人、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的人。并且你必须保证这些人愿意在关键时刻帮助你,否则,即使他们的能力再强,也与你的发展无关。结交那些不能帮助自己的朋友,是徒劳无功的。

生活中,我们谁都缺不了贵人。多交一个贵人就多一条路,在你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的贵人帮助了你;离开了贵人,你往往就会陷入无助之中。贵人,是你人生中一笔巨大的基金,是关键时刻可以靠一把的人脉大树。

刘师傅下岗1年多了,如今他又上班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居然是工作主动找他的,当然这得益于几年前刘师傅结识的一位朋友。

5年前刘师傅为了给儿子筹集上大学的学费,决定将自己的房子出租。在出租房子时,刘师傅认识了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陈女士。在会谈中,双方商谈得十分愉快。后来,刘师傅把家搬到了别的地方,与陈女士的公司离得远了,双方联系得也少了。

不久后,刘师傅工作的厂子破产,个人承包之后,刘师傅被迫下岗了,赋闲在家。一次刘师傅去河西办事,又遇到了陈女士,双方聊了起来。在得知刘师傅下岗在家待业后,陈女士说自己的公司正在扩大,需要一个办理产权手续的员工,不知道刘师傅是否愿意屈就。刘师傅想,自己和人家只是为了出租房子打过几次交道,双方又有好长时间未曾谋面,认为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因此,他并未往心里去,只是口头应承着说回家考虑一下。

可是,刘师傅刚办完事回到家,陈女士就打电话问他是否下个星期就能上班。陈女士说,办房产手续对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岗位,交给陌生人不放心,刘师傅是个热心肠,又是熟人,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马上上班。

就这样,过了1周,刘师傅就到陈女士的公司上班了。如今陈女士的公司又扩大了,刘师傅成了河西分部的经理。

对此,刘师傅深有感触地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呀。

扩大交际网的前提是培养、提升自己的气质,改善自己的交际。如果你希望拓展人脉圈,那么照着以下建议去做,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乐于结交朋友

采取主动的姿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是拓展交际圈子的一个必然途径。可以选择一个社团,加入一个集邮社或健身俱乐部,等等。被动的方式最常见的是,旅途中,必须学会和陌生人相处。所以,要乐于结交朋友,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有人想主动结识你,绝不要当场拒绝,而应马上作出友善的回应,向对方展示你的友善和真诚。永远记住,多善待一个希望结识你的人,你就能多增加一份人脉,并可能因此多得一次事业良机。

2.自信

每个人都有一套拓展人脉的方式,接待人的特点和方式也都不同,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善于社交的人必然是个自信、开朗的人,一个腼腆、保守的人很难打入新的社交圈子。对抗这种“社交紧张症”的最根本方法是培养自己的信心。一个人如果很不自信,他就不愿意走出去主动与人交往,更甭说拓展人脉了。

3.培养受欢迎的性格

俗话说:“千人千面,各人各性。”有一种人尽管有很高的社交要求,但他们仍然会觉得和别人交际来往会让他们心神不宁,会带给他们莫名的紧张。对于这类人,锻炼自己的耐性,可以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4.以开放的心态容纳朋友

开放的心态包括要勇于听取朋友们的意见和批评。只有善于吸收意见的人,才成长得最快。如果你想有更多更好的朋友,就应该养成开放宽容的心态。建设人脉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自己增加发展的外力,能够为自己提意见的朋友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朋友。处处寻找朋友,并听取他们的建议,才是理性和成熟的体现。

5.多参加应酬

生活中的应酬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为人处世有许多事需要应酬,张三结婚、李四生日、王五喜得贵子、马六新升了职务,这些事要避当然也能避开,但别人会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那些善于社交的人,常常会伸长耳朵来打听这些事,帮人凑份子,送礼请客,使双方都皆大欢喜。为什么?因为他们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应酬可以帮助他们在感情账户上多存储资源。

不是富人也要搭几次头等舱

彼克出生于贫穷的家庭,在贫民区长大。他只上过6年学,为生计所迫,他从小就干杂工、当报童。这样一个苦孩子,看起来命运十分惨淡。但是,他13岁时,看了《全美名人传记大成》后突发奇想,要直接和许多名人交往。他的主要办法就是写信,每写一封信都要提出一两个让收信人感兴趣的具体问题。结果许多名人纷纷给他回信。再一个做法是,凡是有名人到他所在的城市来参加活动,他总要想办法与他所仰慕的名人见上一面,只说两三句话,不给人家更多的打扰。就这样,他认识了社会各界的许多名人。成年后,他创办了《家庭与妇女》杂志,约请他所认识的许多名人撰稿,从而使这份杂志特别畅销。就这样,彼克自己也成了名人和富翁。

彼克是一个聪明人,他的聪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了解到凭借自己的地位和经济条件很难取得成功,所以必须求助于贵人;第二,他知道要主动接近贵人,并且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的贵人。由于抓住了写信和名人做活动的机会,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彼克的做法和“搭乘头等舱”的做法是一个道理,这就是所谓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彼克参加活动是为了结识名人,人们搭乘头等舱也是为了结识名流,而不是为了活动和旅行本身。因为搭乘头等舱的乘客大都是政界人物、企业总裁、社会名流,他们身上可能存在许多重要的资源。由此,搭乘头等舱就可能为自己搭建更高层、更高品质、更高价值的人脉关系网,因为这里出现“贵人”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场所。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的人在短短几个小时的飞行中就能说成几笔生意,或者结下难得的友谊,而这在经济舱内的旅行团体中是很难完成的。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读MBA的人可能不是为了充电,考托福的人也未必想出国,考司法的人也不一定要当律师。这些人中,许多原本是为了一张证书进入了这个圈子,后来却变成了融入这个圈子,顺便拿张证书。证书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已经不是一张许可证,而更像是一张融入某个社交群体的准入证。

当然“搭乘头等舱”的意思并不狭义地指出入高级场所,而是指找到贵人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和最易接近贵人的方法,这也算是寻找贵人的一个小窍门。

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30岁以前就拥有了1000万元的资产,那时的他真的有点骄傲得不知天高地厚。后来,当他参加了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班,才知道“天外有天”。刘建原打算读MBA,但最后还是多花10万元选择了EMBA。2年下来,许多同学成了他的股东,刘建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这是因为读MBA的同学一般是二三十岁,工作没几年,实践经验也不多,还没形成自己的风格;而来读EMBA的人层次就大不一样了,他们都有8年以上工作经历,很成熟,而且都是某个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头羊。和比自己更成功、更出色的人在一起,刘建的收获大大超过付出。

刘建认为,受什么样的教育并不重要,关键是和谁做同学。他花巨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交往结构”。过去是在饭局中拉关系,现在则是在MBA或者EMBA班上建立起自己的超值“人脉”, EMBA的开放式教育更加促进了同学交往的升温。“要知道,在这里汇集的都是中国管理层的精英,今日的同学关系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同桌的你’、‘同班的你’都很重要。”刘建说道。

“搭乘头等舱”的做法看起来很容易,但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这就需要掌握一些相应的要领了。

1.要舍得付出,不要计较一些“小账”和眼前利益

去乘头等舱,出入高级场所,当然需要比较大的花销,但这笔花销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如果你总是舍不得手里的一些小钱,便等于将自己与贵人的圈子划清了界限,缩小了自己的格局。

2.要历练自己的风度和气质,让自己成为一个举止优雅、文明大方的人

这样才能在一个较高层次的圈子里才能如鱼得水。要努力让自己融进这个圈子,而不是被圈子里的人嘲笑、被这个圈子排斥。试问,一个在餐桌上表现失态的人,怎么可能与一位上层社会的贵人相谈甚欢呢?

3.不要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

无论你抱有什么样的目的,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结交贵人都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大功告成的事。如果过于急切地表明自己的意图,甚至不惜作出谄媚的样子,那么你将失去贵人对你的好感和尊重,最终得不偿失。

用显微镜看他人的优点

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歌德是一个善于发现他人“闪光点”的人。

歌德比席勒年长10岁,当席勒还是一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作为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当年的歌德,他21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3部风靡一时的悲剧。

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不再如从前那样长期共存自如了,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同时忘记了席勒的短处——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若干年后,他还保持着与席勒深挚的友谊。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

两人在写作上多次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

歌德的宽容和欣赏既促进了他与席勒之间的友谊,也为两人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促进的机会。

对一个人感兴趣才会去发现对方的优点。而你对对方的关注,更是你重视对方的一种表现,这会让对方感之于心而发于情,从而对你产生很深的好感。

这让人想起了小说《飘》中充满积极人生态度的梅兰的一句话:“假如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眼中将遍地荆棘。”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平常的人身上也有闪光点。你可以尝试真诚地欣赏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以使对方备受鼓舞。这时,你也会发现,欣赏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欣赏别人,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在一个无暇沟通的生活环境中,学会欣赏别人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一分融洽、少一分隔阂。

对于处理与贵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结识贵人以前,你应努力去挖掘他人身上的优点,或者向他们学习,或者让这样的优点、优势为我所用,那么这些人就成了你为自己“创造”的贵人。

在结识贵人之后,努力发现并指出他们身上的优点,会让他们感到更加自信,从而促使彼此之间的关系向更深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次,维克去邮局寄一封挂号信,他发现那儿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见此情景,维克心里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

维克问自己:“他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吗?”维克仔细寻找着,立刻找到了工作人员能让他欣赏的优点。

当工作人员在磅秤上称维克的信件时,维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

那人听后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孔露出微笑,说:“嗯,不过它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

维克说:“虽然失去了一点光泽,但看上去仍然很好看。”

那人听后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交谈起来,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要想培养欣赏他人的修养,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醒自己欣赏他人优点

应该将互补者的优点一一列举出来,并时刻提醒自己,他们哪些优点是自己不具备的。也正是这些优点值得自己学习,并让他们看起来更可爱。

2.理解他人也是欣赏他人的一个基础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关系转淡的朋友有一半左右是因为彼此的个性比较强,因为彼此看不惯而相处得很别扭。

要学会欣赏他人尤其是贵人,还要明白我们身边的贵人是最切实的老师,要以他们为荣,这样才能以真挚的友情加上谦虚的态度去学习。有一些人不但不会欣赏贵人,反而排斥贵人的成就和优点,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欣赏别人如果变成了廉价的吹捧、无原则的夸奖,那就成了拍马屁,只会适得其反

欣赏贵人并不是投其所好的精神按摩,更不是卑躬屈膝的精神行贿。欣赏贵人是要发现贵人的长处,并真心加以尊重和学习,使之变成促进自己进步的力量。

寻找贵人也要对症下药

莫尔是一位美国商人,他看中了中东石油带来的利益,于是便移居沙特。

莫尔移居沙特后,人生地不熟,所以一连在几个地区都没能获得石油开采权。如果向沙漠纵深开采,那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特批许可。

通过一名外国朋友,莫尔认识了一位王子。莫尔得知,王子喜欢枪支,于是他便特地从德国高价买来镶有钻石的手枪和无弹壳的新式冲锋枪相赠。哪知王子无动于衷,因为给他送枪的人太多了。

随后,莫尔在法国购进一辆奔驰6005型防弹车。王子虽然收下了礼物,却没有多少特别的表示。

不久,莫尔又从非洲买来几头狮子,送到王子的私人动物园。最后,莫尔为王子订制了一架小型豪华客机。他将订单送到王子手里,并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王子问莫尔:“你送我的礼物都很值钱,既然你这么有钱,为什么还想着地下的石油?”

莫尔说:“为陛下送礼物,我已负债累累。”

王子说:“难得你这么专一和诚心,我就给你想个办法吧。”

终于,莫尔拿到了沙漠深处的石油开采特批许可证,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贵人能给予我们提携和帮助,所以找到贵人是很重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找“对”贵人才是重中之重。

“对症下药”是医学词汇,指根据病人的不同症状来开药才能够保证药到病除。找贵人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能为自己办事的贵人。

在你遇到棘手之事的时候,可能身边会有几位贵人可以帮你的忙或者可以通过关系网络找到几位贵人,但是究竟让哪一位贵人来办这件事能收到最佳效果,就需要用心思考、反复思量了。

找到一个不合适的贵人,只会空赔人情,对事情的解决没有用处;找到一位勉强合适的贵人,可能会将事情办好,但你要为这种“可能”提心吊胆,因为他没有办成的把握,更糟糕的是,最终事情也可能办得不那么如意;只有找到最合适的贵人,像莫尔找到中东王子那样,才能将事情办得精彩、漂亮,超乎寻常地好。

一个偏僻的小学破烂不堪,校长多次按规矩层层请示拨款事项,却始终没有结果。无奈之下,他决定向本市木材厂的厂长求援。校长之所以打算找该厂长,是因为这位厂长重视教育,曾捐款1万元发起成立“奖教基金会”。

遗憾的是,最近该厂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校长虽然深感希望渺茫,但也只好“背水一战”了。

于是,校长敲开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校长开门就夸:“厂长,我近日在省城开会时听到教育界同仁对您的称赞,实是钦佩!今日途经贵公司,特来拜访。”

厂长说:“不敢当!过奖了。”

校长又说:“厂长您真是一位有远见、有卓识的人,首创‘奖教基金会’,不但在本市能实实在在地支持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您的思想影响还很大。‘奖教基金会’由您始创,如今已由点到面,由本市到外市,甚至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了,真可谓香飘万里……”

校长紧紧围绕厂长颇感得意之处,从各个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夸得厂长满心欢喜。

此时,校长诉说了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身为校长,明知校舍摇摇欲坠,危及师生的生命安全,我却毫无良策排忧解难。要是教育界领导都能像厂长您这样支援教育,只要拨1万元钱就能卸下我心头的重石,可是至今申报十几次,仍不见分文。”

这时,厂长的脸上立刻起了微妙的变化。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校长,既然如此,你就不必再打报告求三拜四了,1万元钱我捐献给你们。”校长听完后,紧紧握住厂长的手,满意地笑了。

“对症下药”这一原则在结交贵人时是十分重要的,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以下几个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寻找贵人时要“对症下药”

即首先找到自己遇到问题时的“症结点”,然后根据自己需要的帮助找到合适的人。比如需要资金要找有钱的商人,需要职务调动要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高手,这样做才不至于缘木求鱼,找错方向。

2.结交贵人也要“对症下药”

即了解自己的贵人,根据贵人的为人来与之相处。比如给贵人送礼,就要留心他们的喜好,如果贵人是一位高雅、有艺术细胞的人,可送古籍字画。

3.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识人的能力

只有把自己的问题分析清楚,把自己的贵人看透,才谈得上“对症下药”。所以,培养自身的这两种能力是重中之重。

你慷慨助人,贵人自会慷慨助你

名古屋有一家公司叫做“加它”,是因制造咖啡用新奶酪而闻名的名古屋制酪公司。这里的社长日比孝吉先生十分乐善好施,无论是什么都免费或超低价供给。

一种无味大蒜是由一个拥有此项开发技术的人推销到日比先生这儿的。据说日比先生自己试过后感觉很好,于是就买下了这项技术,然后让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来的研究人员对其效能进行研究。原来这种特别方法制成的无味大蒜中含有一种叫“阿霍安”的物质,它能净化血液,除了对预防癌症有效之外,还有利于白内障、高血压、哮喘等病的治疗。

有一次,一个朋友来要点儿过年用的咖啡。“那么,这个也给你,一起用着试试看。”日比先生顺手将无味大蒜也给了这位朋友一些。没想到这成了一个开端。据说到现在为止,这种无味大蒜已经被派发给了全日本2.5万余人。

结果,有感谢信寄来:“这种无味大蒜效果惊人。”其中还有人写信来说道:“哪怕只付邮费呢?”“不能白白接受啊!”

这正是有趣之处。对后者,日比先生进行了劝服:“那样的话,就请多多使用本公司的产品,或帮助宣传一下‘加它’的产品就行了。”

派发给2.5万余人,简单算算,这需要多少经费呢?每年竟然要超过25亿日元。

但是,自从派发这种无味大蒜以后,加它公司的营业额迅猛增长,1994年年收入竟超过了700亿日元。日比先生说想把派送给无味大蒜的人数增加到10万人,而这需要的成本花费将达到100亿日元,“可是,那个时候公司的营业额也会达到3000亿日元吧。”

简单地说,善待他人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日比先生这样的商人,他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希望得到他馈赠的人们帮助他宣传产品,从而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营业额;另一种是纯粹无求的人,他们只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帮别人一把,并不希望有一天会得到什么回报。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人,他们总有一天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在这个世界上,仿佛真的存在一个“帮助”的链条,它的首尾两端扣在一起,如果你帮助了A先生,A先生帮助了B小姐……他人帮助的对象沿着链条绕一圈,最终还会回到原点——你的身上。而那些你曾帮助过的人们,也就因此成了你的贵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事实,但这些“报”不是上天或者超自然力干预的结果,而是人际关系在起作用。

做了好事的人,会得到他人的感激,从而使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自己曾帮助过的人的回报,这些人就是他的贵人。做的好事越多,他的贵人就会越多;相反,总做恶事的人,贵人也会越来越少,到最后也许就没有人能帮他,只剩他自己单打独斗,这样他遭遇困境时就很难摆脱。

这也就是“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的道理。

吴春和胡榆是老乡,都来自西北地区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大学毕业后他们一起工作,但胡榆比吴春早到公司5年左右。由于同在一个办公室上班,因此他们联系得更加密切。胡榆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几乎每天都会加班,尽管有时候工作并不是很忙,但他依然毫无例外地每个星期天都会去办公室看看,以至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生活中,他又是一个非常爽快、好结交朋友的人,经常跟朋友一块儿打牌、玩球。周末,胡榆又经常会把吴春这帮单身者招呼到他家吃饭。有一次,一下子涌到他家3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20多人。年轻人在一起总是喜欢闹腾,一顿饭就吃了他们家半袋面——学做西北拉面。他的妻子也为此忙得团团转。正因为如此,大家常来常往,所以都非常了解胡榆的为人。后来,单位调来了一位领导,居然是吴春爸爸的同学,这实在是个凑巧。一次吴春去看望这位长辈,谈话间提到了胡榆,吴春只是按照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胡榆的看法,完全是拉家常,没有任何目的或是意图。但没想到这成了一次机缘,胡榆被安排担任了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他本来就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又非常勤奋上进,所以更加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赞赏和钦佩。现在胡榆已经升为项目开发部经理了。胡榆总认为是吴春帮了他不少的忙,其实,那纯粹属于偶然。但正是由于这些,吴春和胡榆的个人感情更深、交往更密了。

善待他人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这种“善待”有时并不是只靠心地善良就可以表现出来的,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注意:

1.既要对他人好,又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意愿

既不要过分热情,让他人心生厌烦,也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于人,甚至让对方有被怜悯、被救助的受辱之感。

2.善待所有人,而不仅仅是那些你认为可能成为贵人的人

因为那样做既有趋炎附势的嫌疑,又容易让一些貌不惊人的贵人与自己擦肩而过。

3.帮人要帮到点子上

要进行真诚的、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比如对方一时缺钱的时候,用好听的话去安慰他就不会起到作用;当对方事务缠身的时候,打电话找他谈心的结果肯定适得其反。

在他人的矛盾缝隙中寻找自己的贵人

邹文怀本是香港邵氏企业的员工,服务于邵氏影城。后来,他升任为制片主任,职务仅次于老板邵逸夫。在邹文怀的协助下,邵氏企业迎来了事业的辉煌。

1970年4月,邹文怀带着他的几个亲信离开邵氏,自立门户创办了嘉禾影业公司。原先有一批导演和演员,准备在嘉禾筹备停当后加盟,邵逸夫闻之立即给他们加薪,结果真正肯效力嘉禾的只有三四个导演和演员。

由于势单力薄,创业之初嘉禾备受歧视,当初答应投资的台湾富商也临阵退却。

邵氏公司明星如云,而当时嘉禾只有一个男明星,他就是与邵氏反目的武打演员王羽。按嘉禾当时的财力,只能拍一些小成本影片。而且由于缺少大制作,这些影片大都业绩平平。直到李小龙加盟,才真正使嘉禾摆脱困境,并从此走向了辉煌。

李小龙,广东顺德人,从小生长在香港,是个少年武术迷。18岁那年他赴美留学,先后在西雅图和洛杉矶开武馆。他的武艺高强,在西方掀起了中国功夫热。李小龙还喜欢拍电影,渴望做好莱坞的动作明星。但他怀才不遇,只在影视中做过第二主角和一些跑龙套的角色。

通过朋友牵线,邵氏公司与李小龙都有合作意向。双方在一起谈条件,李小龙开出每部片酬1万美元的价格。但当时邵氏公司的一些大明星,每部片酬也只有五六千港元(约折合1000美元),邵氏认为李小龙漫天要价,只肯出2500美元。邵氏吩咐手下人,叫李小龙自己先来,一切再作安排。此举激怒了李小龙,他宣布不与邵氏合作。

邹文怀识才,立即指示在美国的女干将刘亮华前往游说李小龙。嘉禾开出7500美元的片酬,虽低于李要求的1万美元,但大大高于邵氏。尽管这个片酬还不及好莱坞配角的片酬,但李小龙从中看出了邹文怀的诚意。李小龙答应了邹文怀。

1971年夏,嘉禾与四维公司合作,由李小龙主演的《唐山大兄》在泰国开机。拍片的双方投入了40万港元,若不成功,嘉禾与四维都只有关门倒闭一条路。李小龙脾气不太好,拍片时老与导演发生分歧,邹文怀一直当“和事佬”。

同年10月,《唐山大兄》在港首演,结果一炮打响,创下350万港元的全港影院票房最高纪录!李小龙凭此影片则一夜成为大明星。

后来,李小龙主演的第2部功夫片《精武门》,又创下400万港元的本地首轮票房纪录。为了笼络这匹“野马”,邹文怀让他自编自导自演第3部影片《猛龙过江》,结果该片创下450万港元的票房纪录。再后来,这三部功夫片还发行到东南亚、中国台湾、日本等地,为嘉禾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收益。

邹文怀之所以能够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取得事业的成功,是他请动了贵人的缘故。他的贵人就是李小龙。但是以李小龙的才华和能力,即便到别的影视公司也同样有成名的机会,他为什么偏偏要帮邹文怀呢?这就得益于邹文怀高超的策略。他发现了李小龙与邵氏之间的矛盾,并利用了这一矛盾,既然他们矛盾的根源是片酬,邹文怀就从这里入手,开出了更高的价格,打动了李小龙。

利用他人的矛盾并不是要教人去投机和钻营,而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手段。他人之间的矛盾对于当事人来说当然不是好事,但却给了旁观的第三者和第四者以难得的机会。

这一策略是有实用性的,比如你的竞争对手与其客户之间有了矛盾,你就可以利用这一矛盾将客户争取到自己的手里。

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贵人,只是贵人的所在并不显而易见。这就需要你想办法、运用策略去发现他们、结识他们,如“在他人的矛盾缝隙中找贵人”就是一个好的方法。

某家电公司推销员小郝,主要销售电视机、洗衣机等大件家电产品。每次客户要货,小郝都会亲自送货上门,并按客户的要求放到客户认为最合适的位置;如有客户告知需要维修,小郝就会及时赶到,快速高效地修好。而另一家家电公司的推销员小陈,同样也实行送货上门服务,但他每一次都是把货送到门口甚至楼下就不管了;客户要求上门维修,他也迟迟不愿照面,经过三催四请终于来了,也常常修理不到位,如修好的电视往往没过多长时间就又开始出现毛病了。凑巧小郝的客户和小陈的客户离得不远,有一次没事聊天的时候,他们的话题就扯到了家电上面。小陈的客户一听小郝客户的介绍,感叹万分。经过介绍,小陈的客户见到了小郝,并亲身体验了一下他的售后服务。从那以后,小陈的客户每次遇到亲戚朋友需购买电器时,都会把小郝介绍给他们。他的儿子结婚,添置的家电产品也几乎都是从小郝的公司买的。

利用他人矛盾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几种情况可以作为参考:

如果是企业的领导,下属之间有了矛盾,这个时候,要仔细分析矛盾的具体情形。如果矛盾是由于两个有才华的下属互相不服气而产生的,可以通过一定的调节手段让这种矛盾成为激发他们更大潜力的动力,并借助这股矛盾让下属们更加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业绩,从而使公司的整体效益有所增长。

如果同行业中,有几个竞争对手之间有矛盾,并导致了恶性竞争,那么你不妨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静观其变,让其互相争斗,而你则坐收渔翁之利。只要沉得住气,不卷入这股恶性竞争的洪流中去就可以了。水落石出,对手实力下降,你的名字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你的同行与其合作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你可以找到合适的渠道与其合作伙伴取得联系,并积极进行联合,因为在他们与你的同行发生纠纷之后,他们会乐于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这样,你的力量也会相应壮大。

以实力为饵,“钓”贵人上钩

有一年,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家长都想让这位歌王听听自己子女唱歌。帕瓦罗蒂出于礼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

来自陕北的黑海涛,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这所著名的音乐学院。他也想得到帕瓦罗蒂的指点,但他知道自己没有背景,很难得到与歌王见面的机会。但是,难道白白浪费这么好的机会吗?黑海涛不甘心,他灵机一动,就在窗外引吭高歌世界名曲《今夜无人入睡》。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

实力就像一个诱饵,运用它可以吸引识才的贵人“上钩”,这也正应了“姜太公钓鱼”那句俗语。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贵人,但大多数时候,这些贵人是潜在的、隐形的,我们很难发现他们的所在。既然寻找贵人这么难,为什么不运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想办法让贵人来发现我们呢?

自古以来,才俊之间往往惺惺相惜,如果你真的是人才,有能力,那不妨亮出自己的实力。贵人看到你的实力之后,一定不会无动于衷,他们一定不会错过那些自己赏识的人。多数贵人都有识才、惜才之心,因为或许当年他们就是由于某位识才贵人的赏识才得以出人头地的,如今异地而处,当然也一定会对有才华的年轻人施以提拔和帮助。

所以,贵人是你“吸引”来的,而不是等来的,或者碰运气碰来的。如果你一直没有贵人相助,那么你只能怪自己,怪自己没有实力或者没有抓住机会将实力表现出来。

马克应聘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主管职位。由于待遇丰厚,接待大厅被应聘者挤得水泄不通。马克灵机一动,走到入口处高声喊道:“请大家自觉遵守秩序!前来应聘的人排成3排。”应聘者看到马克与公司的工作人员站在一起,以为他也是考官,便很快排好了队。接着,马克又把大家的简历收在一起,把自己的简历放在最上面,这样他便得到了第1个面试的机会。考官已将马克刚才的行为看在眼里,看了他的简历后,便说:“你被录用了。”

用实力吸引贵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展示你最优秀的一面

如果你没有“关系”,又想在竞争中取胜,那你只有依靠自身的“软件”了,比如你有没有团队精神,是否知道编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等等。当然,你所拥有的这些“软件”一定要是对手所没有的,这样才能体现你的优势,然后再通过适当的途径把它们展示出来即可。

一个人可能有多方面的能力,但你对贵人展示的必须是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因为实力足够强,才可能在瞬间对贵人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让他被你打动。

2.要注意实力和贵人的搭配

就是说你应该首先对自己的贵人有所了解,然后在他面前展现出他所熟悉或者从事的领域的实力。比如黑海涛在歌唱家面前展现歌唱实力,马克在人力资源考官面前展现组织能力,都是很恰当的。因为只有这样,贵人才会看到并了解他们的长处。所以,如果贵人酷爱书法,你不妨写上几笔大字;如果贵人喜欢读书,你不妨与他谈谈名著,这样你的才能便会更容易被他发现。

3.实事求是地表现实力

无论你的实力有多强,只要照实际情况表现出来就好了,千万不要自我吹嘘,也不要表现出骄矜的样子,那样容易引起贵人的反感,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益。

结交贵人,多多益善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之初,反对者成千上万,连太子也不以为然,一再触法。商鞅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抵抗。”于是他便想把太子刑之以法,以杀一儆百。可是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所以他便拿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当替罪羊,他们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脸上被刺了字。可由于当时商鞅甚得秦孝公的宠信,权势极盛,太子拿他也万般无奈。

商鞅的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秦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扩充,兵力也得到极大的增强,由一个西部的边陲小国一跃成为七雄之首。

然而,正当商鞅的权势如日中天之时,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也就是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师——那个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虔便出面告发,于是惠文王便下了逮捕令。无奈之下,商鞅匆匆忙忙逃离咸阳。但当他来到潼关附近想要投宿时,旅店的主人却拒绝收留他,并说道:“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进监狱的!”

商鞅这才觉得自己是自作自受,他开始后悔当初得罪太子。想想看,如果当时他能像别人那样对太子稍稍奉承几句,那也不会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了。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当初不知结交,今日只能无奈“坐收其害”了。最终,商鞅走投无路被收捕,车裂(即五马分尸)于咸阳街头。

秦孝公重用商鞅,让他主持变法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可以说是他的大贵人。但是商鞅却因此只剩下这一个贵人,身边的其他人大多都成了他的敌人。所以当秦孝公去世之后,他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走投无路了。

因而,找贵人也需要用心衡量,既要左右逢源,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事情细腻周到,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即千万不要仅仅依靠一座大山,若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关系就不要因粗心大意而忽略。如果你所要办的事情是非常重要而不能耽搁的,那最好多找几层关系,以便于为失败做一些应急措施,以防后患。

同时,面对同一个贵人,采用一种方法进攻失败,就要考虑另外的方法。不要随意地放弃贵人,要知道,放弃贵人就意味着你的事情永远没有希望成功。

在结交贵人的时候应该注意:

1.左投右靠,为自己多结交几个贵人

“贵人”是永远不嫌多的,多一个贵人就多一条路,也多一个靠山。此路不通时,可以换另一条路;这也正是所谓“狡兔三窟”的道理。

2.懂得变通,不要认死理

贵人只是能够帮助你、提携你的人,与你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更没有忠诚不忠诚之说。一个贵人遇到了麻烦,陷入了困境,你当然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助他。但这不代表你不能结交其他贵人,而只能被一个贵人牵制、牵连。

3.左右逢源

争取在每一位贵人心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并积极促进多个贵人之间的联系,力求让你的贵人们能因你的存在而扩大交际网络,变得更加强大。这样,你的靠山也会更加牢固。

远离“舒适圈”,呼吸新鲜空气

有一位女孩叫阿莲,读高中一年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慢慢地产生了摆脱父母的心理,有了自己的书房和小书桌后,每天偷偷地写日记,写完后将日记本藏在抽屉中,不让妈妈看。她希望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世界,可是面对形形色色的现实世界、繁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沉重的学习压力,阿莲又感到一种内心的不安全。于是,她开始变得孤僻,害怕人际交往,心中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封闭心理。有时,一个人跑到小河边望着静静的河水流泪,顾影自怜。她渴望与同学进行交往,羡慕其他同学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参加集体活动,可她却又害怕主动与别人交往,还抱怨别人对她不理解、不接纳。

这种心理特征就是心理自我封闭,与外界隔绝,生活在个人的小圈子里,难以与人交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种疾病。

因为阿莲给自己营造了“舒适圈”!把自己锁在了安逸的窝里,把外界想象得过于深不可测,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尝试从你的“舒适圈”走出去,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在一个小村庄里,由于过去曾发生过几件不愉快的事,导致村民之间相处得很不融洽,家家户户自扫门前雪,别说互相帮助了,见了面也熟视无睹而且还时不时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闹得整个村落鸡犬不宁。

村长很想改善目前的窘境,不希望这股相敬如“冰”的风气继续蔓延下去,于是请来了一个外地人帮忙。

这个外地人自称是技艺精湛的魔术师,并通告乡里说:“我有一个神奇的魔法铲,用这个铲子炒出来的菜,会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一道菜。口说无凭,我可以当场试验给你们看!”

村里的人听说了这件神奇的事,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搬来了家里的大锅,有人搬来了家里的大炉子,有人自愿提供木材,有人点火,全村的人围着村子中央的空地,静心等待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魔术师煞有介事地在锅里放了油,把青菜放入锅中,魔法铲翻炒几下,然后带着遗憾的神情对大家说:“这么一点点哪里够这么多人吃?如果可以再多一点菜,那么大家就都可以吃得到了。”

于是,有人飞快地从家里拿了青菜出来。魔术师把青菜放入锅中翻炒,试了一口,然后兴奋地说:“味道真是太好了!如果可以再加一点盐,或是一点肉丝,那就更可口了。”

大伙儿听了口水直流,盐、肉和其他的调味料也很快地送到了魔术师的手上。

没多久,魔术师的锅里已经装满了佳肴。

这盘菜刚端上桌,就已经被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吃得盘底朝天,村民们发现,这果真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一道菜!

虽然是一则小小的故事,但它的寓意很深奥,各家自扫门前雪,各家吃各家的饭,天天都一样的菜,一样的调料,当然吃不出新鲜来。但如果和大家一起吃,那肯定有滋有味。

人际交往也是一个道理,一个人整天蒙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如井底之蛙,当然不知道井口之外的天是多么的奇妙,但是和大家一起分享,把你知道的和他知道的汇合,那就不只是井口大的天了。

如何走出舒适圈呢?

1.初步建立“圈子”

有米才成炊,“圈子”要靠自己一点点聚拢才能成型。已故的台湾报界名人高信疆,在创办《人间副刊》之初,没人愿意为其投稿,只能自己“造米下锅”。但他坚持不懈,每天会写20封信,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能否接到回信。坚持的结果是,“米多锅少”,就一再扩版,成就了以副刊带动整个报纸的辉煌。而他自己的“圈子”也同时扩大了规模。另外你可以推而广之,每天发20封电子邮件,不怕陌生、不怕不熟。联系多了,顺其自然就成了你“圈”中之人了。

成功建立关系网的关键是和适当的人建立稳固的关系。很好的人际关系能提高你生活的情趣,让你了解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并提高交流的能力。

2.扩大“圈子”

“圈子”不能一成不变,像盖好的楼盘,要想着开发二期。在打造关系网的过程中,已经认识的人很重要。你目前的联络网是奠定你未来关系网的原料。他们都有自己的熟人,而他们所熟识的人又有自己的熟人。总是几张熟得不能再熟的脸相对,哪里还有新鲜?你的“圈中人”不可能只认识你一个,不妨互相交换,带好各自的朋友扩大联盟。这样交叉着,你的“圈子”很容易扩张,你的获得就永远新鲜。

3.拥有不同的“圈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分”当然有其特定的标准和规则。但当这个标准或规则太具有功利性时,“圈子”有时就会从圈住共同东西的领域变成了阻碍人迈出脚步的套子。这时,“圈子”便不知不觉变成了圈套。别让圈套套住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几个不同的“圈子”。涉猎广泛一些,发挥自己不同的侧面,就很容易拥有不同的“圈子”。

与恰当的人建立稳固关系对成功至为关键。

不想做个平庸的人,那就走出来吧!

社交馈赠也需要窍门

中华民族向来是礼仪之邦,“礼”文化也源远流长。即使在今天,礼尚往来,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礼轻情义重”,我们既可以体味到人情缔结的温馨,又可以享受友好往来的愉快。但是,有时也会因为方法不当、时机不对、礼品不妥而事与愿违,反而人情未结,芥蒂又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些不值得。

送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这些都很有讲究,千万不能小看,绝不能随心所欲,盲目瞎送,从这个角度讲,送礼也需要技巧。社交馈赠也是需要一定窍门的。

社交馈赠一定得明白几点:礼品如何选择才能用礼达意,赠礼的时间选择在何时比较恰当,既不打扰别人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一点就是赠礼的方式到底该选择哪一种,这些都是进行社交馈赠时应该考虑的。

1.礼品选择

针对送礼对象的特点,侧重于礼品的现实价值和纪念意义,这是选择礼品时要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具体来说,选择礼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明确双方之间的关系。在选择礼品时,如果忽略了自己与受赠对象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与状态,就容易选礼不当。对待公务交往的对象与私人交往的对象、老友与新朋、异性与同性、中国人与外国人……选择礼品时一定要有所区别,具体关系具体选择。

(2)要投其所好。如果所赠礼品符合了受赠对象的兴趣与爱好,受赠对象会格外满意,因为他感到你尊重他,而且与他有更深的情义。1990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接见了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获得冠军的美籍华裔张德培。张德培把在法国公开赛中使用过的球拍作为礼物,送给这位爱好网球运动的总统。布什不禁露出了顽童般的高兴神态,说:“老天,太棒了!”

不过,要是为了对受赠对象投其所好,而超出了个人能力或彼此关系的界限,去不择手段地向对方赠送能满足其兴趣爱好的礼品,不仅毫无必要,弄不好还容易被对方及旁观者怀疑为另有所图。

自古“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送人礼物必须确知能令对方感到满意,才能实现该份礼物的价值。如果将一双崭新的溜冰鞋送给发白齿摇的老翁;买一只贵重的瑞士手表,赠予初次见面的朋友;或者送内向保守型的教授一辆山地自行车……这些不恰当的东西,都只会适得其反。何况,男女老少有所不同,个人的爱好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购买前必须仔细考虑,才能为受礼人带来无比的温馨。

(3)不要触犯受赠对象的禁忌。禁忌,就是因某种原因(尤其是文化因素)而对某些事物所产生的顾忌。禁忌的产生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纯粹由受赠对象个人原因所形成的禁忌。例如,向一位从来忌恨烟酒的人赠送烟酒,向一位刚刚中年丧妻的男士赠送情侣表、情侣帽、情侣上衣,都会令对方心情大坏。有些是由于受赠对象某些方面的自尊和不足造成的禁忌。198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送给法国总统密特朗英国作家狄更斯1859年撰写的一本小说《双城记》,这部小说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暴力和恐怖同当时英国生活的平静作了比较。法新社评论说:“这份礼物不能平息法英两国在本周末巴黎七国首脑会议上的争执,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二是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以及职业道德等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禁忌,那就要顾及习俗礼俗,入乡随俗,才能真正打动对方。

比如,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区别对待。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奇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还有比如中国还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者,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中国人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恋人不能送梨,因“送钟”与“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还有,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用品等。

(4)要重视礼品的现实价值和纪念意义。礼品的本质价值在于寄寓和传输意识、情感、交情而不在于其使用价值。因此,在选择、定制礼品时,要着重考虑它的深刻本意。

(5)赠礼一定要态度友善,说话有分寸。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的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似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间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在中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不足挂齿!”“只是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这种做法最好避免。当然,如果在赠送时以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价值连城的东西”也不合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受贿的感觉。

(6)礼物也要有包装。礼物是你真情的代言者,礼物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如果你能在礼物的包装上再用点心思,那么你的礼物一定能够更有效、更深刻地打动对方的心。

譬如,鲜红的玫瑰花配上红色包装纸,是象征燃烧的热情;绑上粉红色的蝴蝶结,是你那颗跳动的爱心。又如,大胆地采用黑与白来包装,把你难以启齿的爱慕装进里面,不就可以送到那个人的心扉里吗?

包装的材料有蝴蝶结、可爱的小盒子、透明的小箱子……还适合各种用途的卡片、贴纸。

想要包装哪一种礼物,就从这些包装的材料当中,挑出适合赠品颜色和形状的各种材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包装好绑上缎带。

包装的好坏,虽然与是否能灵巧地使用包装纸和绑蝴蝶结有关。但是,更重要的在于色彩感觉的好坏,这与包装得漂亮与否有直接关系。

2.时机的挑选

一般情况下,以下时候适宜向受礼者赠送礼品:

(1)应当道喜之时,如交往对象结婚、生育的时候。

(2)应当道贺之时,如交往对象升学、晋级、乔迁、出国、事业取得成功或是过生日、过节日时。

(3)应当道谢之时,如受到他人提携、照顾、帮助之后,可在适当时机,以礼相赠,表示谢意。

(4)应当慰问、鼓励之时,交往对象遇到困难、失败、身处逆境时,可以赠送适当礼品表示慰问或鼓励。

(5)应当纪念之时,久别重逢、参观访问、临行话别之际,可以赠送礼品,以为纪念。

(6)在遇到传统节日,如春节等,可向交往对象赠送一些礼品、纪念品。

3.方式的选择

(1)面送礼仪。

当面赠送宾客礼品时应表现得自然大方,正确表达礼品的含意、用途以及赠送礼品所表达的情意,增加彼此友谊,使对方欣然收下礼品。切忌当面赠送礼品时表情紧张,鬼鬼祟祟,令旁人和宾客内心起疑,那样就失去了赠送礼品、增加情意的意义。

(2)代送礼品。

当自己不能当面赠送礼品时可委托他人代送礼品。在代送礼品之前,应向受礼人讲明自己赠送礼品的原因、礼品的相关意义、自己不能当面赠送的理由,使对方能够理解,并收下礼品。

(3)邮送礼仪。

赠送异地友人礼品时可通过邮寄的方式。在邮寄礼品时应包裹得当,以免礼品在运输途中被损坏。对方的地址、姓名、联系方式及自己的相关信息应写清楚,以免寄错、丢失。在礼品寄出后应立该给对方打电话,告诉其关于礼品的相关信息,使其对礼品有所了解,不至于收到后“零星看花”。

4.地点的选择

赠送他人礼品时,如果选择的赠送地点不合适,会严重影响赠送礼品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公务交往赠送礼品时应在工作场所或交往地点进行,而私人交往赠送礼品则宜在私下里进行。切忌不分场合地赠送他人礼品,这会造成难堪的局面。

整个礼物馈赠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适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受礼者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婉言推卸,或事后返回,都会令送礼者难堪,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只有巧妙掌握社交馈赠的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过程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