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杨姓是中华民族第六大姓,有两大来源,一是以国为氏,一是以邑为氏,这两支都源于姬姓,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直系后裔。
关于以国为氏的记载,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有记述,杨是“姬姓,周宣王子尚文,幽王时封为杨侯,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意思是说,周宣王的小儿子尚文,在幽王时被封为杨侯,后来杨国被晋国灭掉,杨国的人逃亡后以国为姓。
杨姓的另一个来源是以邑为氏。周武王第三子叔虞受封于晋,晋国传至晋武公时,周釐王赐杨地(今山西洪洞东南)以为食邑。武公之子伯侨,被封为杨侯,于是开始了“以邑为氏”的杨姓历史。
一、杨姓迁变
杨氏早期默默无闻,但是人丁兴旺,居住在陕西华阴县东南一带,后来逐渐向外迁徙,居住在以华阴为中心的潼关、灵宝、洛阳等地,形成一个大的杨氏家族,称弘农杨氏。杨姓在陕西的繁衍昌盛,使陕西成为杨姓的第二个姓源之地。杨氏后来的播迁,先只是限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北诸地,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后,才渐有杨氏南迁江南之记载。杨氏南迁,先后到达今湖南、湖北、浙江、江西、贵州和福建等省。经过几代的沿袭,到宋朝时,福建已成为杨氏的一个播迁中心。据《杨氏家谱序文》称,杨姓人家大都定居于漳州。福建漳州的杨巷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率先入台开基,把杨姓带入了台湾。广东的杨姓也相继入台垦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来台定居。
杨氏这个古老的姓氏兴盛于各地,几乎代代都有名人,战国初期就有杨朱,先秦古书称他为杨子。东汉杨震,字伯起,人称“关西孔子杨伯起”,他任东莱郡太守时,留下了“四知”佳话。文学家杨修,好学能文,才思敏捷,曾任曹操主簿。弘农杨氏自杨震始,四世三公,权倾朝野,为汉代名族。隋朝有开国皇帝杨坚、大臣杨素。唐代的杨贵妃及其父子兄妹,“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北宋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更是家喻户晓,他们的事迹被后人编为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宋代诗人杨万里,元朝诗人杨载、杂剧作家杨显之,明代诗人杨基,清末维新人物杨深秀,都曾在杨氏家族的史册上留下不朽的一笔。杨氏在当代中国已成为第六大姓,名人自然更多,有京剧名角杨小楼、爱国将领杨虎城、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等,还有杨氏的海外名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二、郡望堂号
杨姓郡望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邦(今甘肃天水市)。
河内郡:楚汉时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杨姓的堂号较多,主要有“四知”、“清白”、“衔善堂”等,其中以“四知堂”最为著名。
三、帝王将相光耀杨门
纵观杨氏历史,不难发现,有不少帝王将相都出自杨门。
杨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政权隋,其开国者是隋文帝杨坚。604年,杨广继位,他是隋炀帝。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杨侑。
除帝王以外,杨氏最显赫的就算秦汉时期四世三公的杨震家族和北宋杨家将了。杨震身居太尉高位,公正严明,称得上是东汉士大夫的优秀代表。杨震之子杨秉,曾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以廉洁著称。杨秉子杨赐被封为临晋侯,他死后汉灵帝穿素服,三日不临朝。杨赐之子杨彪任光禄大夫,每次朝见,魏文帝曹丕都以宾客之礼相待,给予他很高的荣誉,杨震家族显赫一时。杨家将始祖杨培是唐宰相杨嗣复长子杨损四世孙。937年,杨培与折从远(折太君祖父)联合抗击契丹,攻克麟州,自立为州主。杨培的儿子杨业在20岁时就任北汉保卫指挥使。杨业的儿子杨延昭作战以骁勇著称,镇守边关20余年,辽军基本上不敢进军。1054年,宋仁宗以杨延昭之子杨文广有统御军事之才,晋升他为广西一路的总兵,前后达7年之久。此外,还有著名的“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和“明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个个功绩卓著。在唐王朝统治时期,杨氏子孙出将入相,其中共有8人任宰相,辅佐李唐王室,如杨恭仁、杨师道、杨执柔等。
四、杨姓名人
1.“圣人可汗”杨坚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势,统一了分裂长达百年的中国,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实现了传颂千古的“开皇之治”。
杨坚本是北周皇室的外戚,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后,杨坚控制了朝政,并先后平定反杨叛军。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定国号为“隋”,称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开支,多次减税减轻百姓负担。稳定了经济发展,促进国家农业生产,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南北朝时,北方最主要的游牧民族突厥时常侵扰内地。北周时期,杨坚一直采取和亲政策。杨坚统一中国,建立隋朝后,不再向突厥国赠送礼物,突厥怀恨在心,屡犯边境,大举南侵。隋文帝派兵将其击败,并大修长城加强防御。杨坚挑拨分化突厥势力,将其分为东西两部,致使突厥内乱不息。东突厥向隋朝称臣,尊杨坚为“圣人莫缘可汗”,即贤圣的君主,杨坚即为隋朝皇帝兼任突厥名义上的君主。杨坚北击突厥,打击了嚣张的外来势力,使北部边境逐渐趋于稳定,为隋朝以至于后朝各代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风流帝王亡国君杨广
杨广又名杨英,小名阿麽,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隋朝建立后,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并任并州总管。588年,杨广统兵灭陈,因功封扬州总管。600年,他率兵抵御入侵的突厥,斩敌数千。杨广虽然品行不佳,却有过人的文武才能,战功远在太子杨勇之上,渐渐地他就有了篡夺太子地位的野心。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1C95/5216047603152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7_0001.jpg?sign=1739044270-y8pin3zhHYbKAmqksKG00cXJ0DquNV20-0-2899ff0d05916ac5189e694d7c4dfb0c)
隋炀帝龙舟出行图
杨广很会伪装,他经常投父母所好,在父母面前摆出一副简朴、爱民的假象,以博父母喜欢。但背地里,他却使出种种手段,诬陷杨勇,致使杨勇被废为庶人,自己被立为太子。
当上太子后,杨广野心更大了。为夺皇位,心狠手辣的杨广先陷害弟弟杨秀,致使他被废为庶人,确保了自己太子的地位,相传他又将病中的父亲和哥哥杨勇杀死,登上皇帝宝座。605年,杨广改年号为“大业”,他就是千古第一昏君隋炀帝。隋炀帝杨广一得到帝位,马上就暴露了荒淫、奢侈、残暴的本性。
他生活极其奢靡,不但好女色,还喜欢华丽宫殿,喜欢四处游玩。为了营建洛阳,他每个月要役使200万农民千里迢迢地把从各地征集来的奇材异石运送到洛阳,许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
杨广还下令开凿了一条东北起自涿郡,东南到苏杭,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为了游玩方便,他让人在河的两旁开辟大道,道旁种上榆树和柳树,岸边每隔两个驿站设置一座供他休息的行宫,总共有40多座。虽然从客观上说,大运河的开凿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这却成了他残暴骄奢的又一实证。开凿大运河的6年时间里,杨广共用约1.5亿个人工,许多民工累死在河中。有一段河道挖浅了,杨广竟下令将负责的官吏和民工5万多人全部捆住手脚,活埋在岸边。
为了从陆路去北方巡游,他征调十几个郡的民工,开凿太行山修大道。他还征调100多万人,限期20天修筑长城,以保护他的安全。到了北方,没有行宫,他又命人建造了一座活动的、可装拆的宫殿,叫作观风行殿。这个宫殿可容纳几百人,下面还装有轮子可转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1C95/5216047603152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8_0001.jpg?sign=1739044270-nM7mwkuxB19gfyzoLfVRzCCs2OMHvoL5-0-fe78da8765ea262b864553d43eb69be0)
隋文帝像
杨广在位期间先后发动了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这三次战争不是兵败,就是无功而返。第一次出兵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东莱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中不分昼夜地劳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的有十分之三四。他还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阳仓,洛口仓的粮食运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继,长达1000多里。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经常有几十万人。
隋炀帝杨广为了炫耀隋朝的富足强盛,竟然命令沿途郡县耗费巨资迎送西域使者和商人。610年,西域各国使者和商人齐集洛阳,从正月十五夜间开始到正月底,杨广命令置设盛大百戏场,1.8万多人为西域人表演百戏。西域人到洛阳做交易,杨广命令本国商人都穿上华美服装,广积珍货,连地摊上的卖菜人也得用龙须席铺地。西域人经过酒食店门前时,店主还得免费招待。市内树木也都用帛缠饰,以示富足。杨广把隋文帝时期积累起来的财富及民力挥霍和消耗得精光。
杨广暴虐的统治,使得广大农民无法生活,他们靠吃草根、树叶度日,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611年,反抗隋朝暴政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618年,杨广被起义军困于江都,被发动兵变的部下缢杀,终年50岁。
客观说,杨广即位之初也还有一些政绩。他为选拔下层优秀人才,创建了科举制。他还修订了法律,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另外,杨广还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加以保护。他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400卷和《区宇图志》1200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也作出了贡献。
3.忠烈勇猛话杨业
杨业,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杨培是后汉麟州刺史。杨业自幼随父征战,擅长骑马射箭,特别喜欢狩猎,曾对人说:“将来我用兵,就要像使用鹰犬追逐野兔那样。”958年,他就任建雄军节度使,骁勇善战,屡立奇功,时人称他为“无敌”。宋太宗征讨太原时,闻杨业的威名,曾悬赏招揽他。北汉灭亡后,宋太宗任命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镇守代州。正好赶上辽军入侵,杨业率兵大败辽军于雁门关。从此,辽军只要望见杨业旗号就自动退去。
杨业虽不识字,但有智谋,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对部下有情有义,士卒乐为之用。朔州兵败时,他打算疏散剩下的100多名将士,将士们都哭着不肯离去,结果全部战死在沙场。杨业被俘后,绝食三日而死。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1C95/5216047603152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99_0001.jpg?sign=1739044270-596vVbZd5nw4w7IQZcjw8nGnCNa0lNcn-0-f14cc906358699a8c89f6008342453eb)
宋代武士复原图
4.倾国倾城杨贵妃
杨贵妃和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她是隋朝名臣杨汪的五世孙女,父亲杨玄琰做过唐朝蜀州司户。大约10岁时,杨贵妃的父母双亡,她由叔叔杨立璬抚养。她天生丽质,聪颖好学,能歌善舞,精通音律。17岁时,被选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31C95/52160476031528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00_0001.jpg?sign=1739044270-J7U60ihgZxC4ynvyGUMM9HY7Gp4c9hTm-0-9fa26158f803188917ae35a3f403862b)
杨贵妃像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风流天子唐玄宗到骊山温宫游玩时,被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的美貌吸引,决定把杨玉环从寿王府接到宫中。可是,杨玉环毕竟是自己的儿媳,碍于伦理道德,唐玄宗先让杨玉环戴发修行,赐道号太真,住进宫中。天宝四载(745年)八月,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杨贵妃不但擅长歌舞,琵琶也弹得出色,而且还能作诗,“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这首收在《全唐诗》中的《赠张云容舞》就出自她的笔下。在这首诗中,杨贵妃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描写了女子的舞姿,栩栩如生,不失为佳作。
在宫中,多才多艺的杨贵妃深得唐玄宗的喜爱,享受的待遇和皇后一样。“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两人经常是一个打羯鼓,一个弹奏琵琶,一个轻歌,一个曼舞,真是如遇知音,成天歌舞酒宴,恣情欢娱,终日厮守,寸步不离。其兄杨国忠凭贵妃得宠,位及丞相,权倾天下。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经常出入宫闱,享尽了世间的荣华富贵。所以当时京城有民谣说:“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感情也曾经出现过波折,曾先后两次被玄宗逐出宫门。没有杨贵妃,唐玄宗终日郁郁寡欢,食不甘味。最善揣摩主子心思的高力士,给唐玄宗出主意,以“有罪谪出,悔过召还”为理由,让杨贵妃应召回宫。
因为唐玄宗终日沉溺于酒色,无心打理朝政,大权落到了杨国忠、李林甫的手中。杨、李二人对上阿谀谄媚,对下嫉贤妒能,诛除异己,朝政日益败坏,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惊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美梦。转瞬之间,洛阳失陷,潼关失守。唐玄宗只好携爱妃杨玉环逃离长安。当车子走到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还请求玄宗处死杨贵妃,以绝后患。唐玄宗无奈,只得与杨贵妃诀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竟落得如此下场。
有传闻说,杨贵妃没有死,而是逃到了日本,但是真假却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