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他因尊重远古贵族的后代,就将他们都加以封赐。其中有一个叫文叔的人,是炎帝的后代,武王就把他封于许地(今河南许昌)。文叔后来建立了许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许国人便世代以许为姓,这就是许姓的一大来源。另一个来源则是许由,许由生活在远古尧帝时期,德行和才干都很突出,尧帝便想把君位让给他。许由不愿意,便逃到箕山下隐居起来。

一、郡望堂号

许姓的郡望主要有汝南郡、高阳郡、河南郡、太原郡、会稽郡等,其中以汝南郡为最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五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许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平舆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许姓的堂号主要有“洗耳”、“得仁”、“训诂”、“高阳”等。

二、许姓名人录

历史上,许姓名人很多。战国时便有农家代表人物许行。东汉时有文字学家许慎。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名士许劭。三国时有被号为“虎痴”的曹操大将许褚,晋时有被封为“神功妙济真君”的许逊。唐有写下“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的诗人许浑,有与唐高祖李渊同学、以三郡归唐的许绍,还有安禄山叛乱时与张巡协力守睢阳达数月之久的许远。

宋元时期有讲授程朱理学、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的学者许衡。清末有著名外交家许景澄,近现代有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大将许光达、上将许世友,革命家许继慎、许百川,小说家许地山,数学家许宝,经济学家许涤新,教育家许崇清等,为许姓大增光彩。

三、许姓名人

1.许由洗耳

许由是尧舜时期的贤人,帝尧听说他非常的贤德,就想将自己的帝位让给许由,却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并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耕种而食。帝尧以为许由是谦虚,就又找到许由对他说:“如果不愿意接受帝位,希望能出来担任‘九州长’这么个职位。”没想到,许由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跑到山下的颍水边,掬起水开始洗自己的耳朵。

正巧,同样隐居在箕山上的许由的朋友巢父,牵着自己家的小牛来颍水边上喝水,见到许由便问他在做什么。许由把事情告诉了巢父,并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不料,巢父听了不但没有认同许由的话,还冷笑一声,说道:“哼,这都是你自讨的!谁让你在外面招摇,现在惹出麻烦来了,还说什么洗耳朵!算了吧,别弄脏这清溪,玷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罢,牵起小牛,向水流的上游走去了。

2.《说文解字》撰者许慎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一生没有做过大官,只担任过本郡功曹,后来举孝廉,做了洨县令。

许慎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并不在经学,而是在文字学方面。他撰写的《说文解字》一书,流传极广,至今仍是研究古文字的重要参考文献。书中,许慎科学地阐述了汉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字的功用和汉字的构造,还收集了各类书籍中出现的大部分汉字,囊括了经书(特别是古文经)中的常见字,包括篆文、古文、籀文、或体、传体,既有先秦时的字,也有汉代新产生的字,为后世考察汉字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材料。近代识别甲骨文、金文,也多是依赖于这部工 具书。

手抄《说文解字》帖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