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姓的祖先,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少康。少康是大禹之后,其父相即夏帝位后,被后羿赶走;不久后羿又被寒浞杀死。王后缗从墙洞里逃出,奔回娘家,后来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联合诸侯,诛杀寒浞,恢复了夏朝。为纪念母亲从洞中逃出,少康的次子龙就被少康赐姓窦(窦即洞)。窦龙便是窦姓的始祖。

一、郡望堂号

窦姓的郡望主要有扶风郡、河南郡和清河郡等。

扶风郡:汉时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河南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

清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

窦姓的主要堂号有“世和”、“承恩”等。

二、窦姓名人录

西汉大臣窦婴,爵至魏其侯,因反对黄老之术,武帝时,被窦太后贬斥。东汉有名将窦固,北击匈奴;国舅窦宪,把持朝政,北击匈奴至燕然山;大将军闻喜侯窦武,迎立灵帝,掌握朝政,打击宦官。隋末有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唐有宰相窦威,修道人窦子明。五代宋初时窦仪,入宋后曾官至工部尚书,主编了《宋刑统》三十卷和《建隆编敕》四卷;其弟窦俨历仕晋、汉、周、宋,官至礼部侍郎,撰定祀事乐章、宗庙谥号甚多。元有医学家窦汉卿。

三、窦姓名人

1.崇尚节俭的窦太后

窦太后名漪房,其父窦充在秦末避乱于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垂钓为生,生计艰难。后来,窦充溺死水中,其妻也一病而死。漪房以良家女选美入宫。吕后裁减宫女时,漪房被遣至代王刘恒宫中,渐得代王宠爱,生子刘启、刘武。

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右相陈平、太尉周勃诛灭诸吕,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文帝。刘启被立为皇太子,漪房为皇后。漪房成为皇后以后,寻找到兄窦长君及弟窦广国。窦氏兄弟习礼守制,为朝臣所尊重。

窦后支持文帝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厉行节约,穿粗布衣,自织布匹,并在宫中提倡节俭之风。一次,南方一个藩国进贡了一条十分精致、漂亮的长裙。窦后初时十分喜爱,但突然却把它扔到一边,进贡使者慌忙跪倒谢罪。窦后命宫女取来一把剪刀,将长裙剪短后再试穿,十分难看。她对使者说:“这样的裙子太费工、费钱,应该让百姓努力从事粮食生产。今后,不得再进献任何东西给我。”她又对宫女说:“今后,宫中妃子、宫女所穿衣裙不许过长。要当好民间女子的榜样,免得她们互相攀比、浪费。”

2.汉室重臣窦融

窦融是窦太后弟窦广国的后人。

西汉时,窦氏虽有窦太后之盛,但自窦婴被田蚡害死,诸窦被逐离长安后,窦氏一蹶不振达百年之久。王莽时,窦融力助汉室,中兴窦门。

窦融初时投在王莽军王邑旗下,后来王邑兵败,他辗转降于刘玄手下赵萌,更始(23~25年)时被封为巨鹿太守。当时,战乱未止,他决定联合来自河西的昆弟窦士,不往巨鹿,而是举族西迁,屯垦河西。窦融在张掖郡为都尉,联合酒泉、金城、敦煌、威武四郡,割据河西。

君车出行图 汉

建武五年(29年),窦融归附光武帝,任凉州牧。后他助东汉攻灭隗嚣,封安丰侯,任冀州牧。光武帝对窦融封赏有加,而窦融却更加小心谨慎,谦虚恭和,宽待上下。他后来官至大司空。

窦融数次想要辞官,光武帝均未准可,并尽量少与他单独会面,以免飨他开口的机会。

光武帝初年,北方边疆问题突出。有一天,他单独召见窦融,一见面就说:“今天我们只谈军国大事,你不要再提辞职。那天我让你出殿凉快,也是为了不让你辞职。”

窦融只好称是,他建议在北疆修亭立台,让边军灵活机警地作战,再开边市进行交易,这样就能安定北方。光武帝采用他的计策,果然使北方得以安定下来。

窦融居功至伟,不仅自己封侯,而且使整个家族显赫一时,公侯满门,权倾朝野。

虽然窦融一生谨慎,但他家族中人却渐渐骄纵。他从弟窦林一案后,获准辞职归家。但其子窦穆又因伪造太后诏书获罪,举族被逐扶风,后虽又被追回安丰,但窦氏自此衰落。

窦融不久死于洛阳,汉明帝下诏厚葬,加谥为戴侯。

3.隋末起义领袖窦建德

窦建德是隋时清河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人。他家世代务农,建德有勇力,曾为里长。大业七年(611年),窦建德任二百人长。他为同县人孙安祖招募了几百人,助他起义。建德被官府怀疑,家属全遭杀害,他遂率众投高士达。后高士达不听建德劝,被杨义臣斩杀。建德整部称将军,广招人马,包括归顺的隋将,得十几万人。

大业十三年(617年),建德定都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率军攻取河北大部。武德元年(618年)改国号为夏,并擒杀了弑隋炀帝自立的宇文化及。建德不杀隋吏,自奉俭约,还兴修水利。李世民围困王世充于洛阳,窦建德往救,被阻于虎牢。国子祭酒凌敬建议转而渡河东上,却因听信被王世充贿赂的部将之言,建德不予采纳。其妻曹氏也建议他转向,既可轻取河山,又可解除洛阳之围。建德却说:“这不是女人家所能理解的。我既然答应救他,就不能失信。”他过于轻敌,贸然进击,被李世民设计击溃。建德受伤被俘,解至长安后遇害,时年49岁。

隋末农民起义晚期势力分布图

窦建德爱民节俭,不重杀戮,河北人感念其恩德,建“窦王庙”于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