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与情绪、心态和健康
- 刘丽娜
- 2054字
- 2020-09-01 11:51:23
6.天才情绪:不被理解的孤独
平日里,你的朋友遍天下,可一说到孤独,你便感慨颇多,你认为自己心中苦闷,特别想要找个人倒倒苦水——可就如那句网络流行语一样,将手机里的电话本翻了一遍,连一个可以谈心的人都找不到。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自认为合适的朋友,但话不投机半句多,最终只好无奈地放弃。等到下一次想要找人聊天时,依然手足无措。
“朋友虽然多,但了解自己的却很少。”这是很多人自认为的无奈。这种孤独被心理学家视为“天才情绪”,正如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感慨的那样:“古来圣贤皆寂寞。”但事实上,孤独是天下凡夫俗子们都享有的情绪,只是,有些人惯于沉默,不善于将心声说出来罢了。
那么,你是否知道什么是孤独?
心理学认为,所谓的孤独其实是孤独寂寞的心态,而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个人与社会缺乏正常的接触。这种人人都有可能出现的孤独往往有三个特点:
❖它是因为社会关系缺陷导致的;
❖它是不愉快、令人苦恼的;
❖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并非客观状态。
换句话来说,你可能感觉自己孤独的要死,但在他人看来,你这种情绪只是“庸人自扰”,因为你其实有朋友可联系、有家人可依靠。
孤独,让你有机会与自己在一起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体验孤独,就如同每一个人都会体验抑郁一般。产生孤独情绪时,往往是一个人真正与自己在一起时产生的身心状态。当没有外界的喧嚣来做掩饰,没有纷杂的人际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时,人便不得不面对与自己的关系。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都没有评论、没有参照,一切全凭本心而来。此时,个体很可能产生“自由”的正面感受,也有可能产生“孤独”的负面感受。
人是社会性动物,孤独会使人产生明显压力,这是源于我们的本性: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以群居狩猎的方式生存,被种群抛弃、独自一人,便意味着饥饿、受伤乃至死亡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个体存活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从而产生原始的生存焦虑。
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测试:通过播放相应主题的电影,来观察参加者进食量的多少以测试人的压力水平。事实证明,当参与者感觉到孤独时,空虚感所造成的压力值是最高的。它甚至高过了悲伤与恐惧,因此,他们不得不大量进食,以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源维持生命。
不过,换成正面的思维,孤独感令“社会倦怠(即混在群体中时、个人努力水平会降低)”现象大大降低,使人的自我觉察水平提升,这意味着,个体更能够连接到深层自我,意识到自己的生命。
为了生存,孤独感会使个体更想要充实自己的能源,加强前进的动力,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而这也是孤独可以带来的积极作用之一。
接纳孤独,与孤独和解
自由的代价往往是孤独。实际上,人越往高处走,往往越孤独。在一个分工细致的社会里,能注意到自己的观众也会越来越少。很多艺术家、科学家在技艺、知识达到一定境界时,都会产生“曲高和寡”之感,因为自己在相应领域中的造诣高度已经极少有人可以理解,甚至已经有些与众不同了。
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我们不断进步与成长,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大,相应的,也会越来越孤独——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这都是正常的。唯有当个体自身还不够成熟、圆满,还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孤单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且没有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时,才会产生孤独感。
此时,首先要能够调整认知,认识到孤单是一种自然且正常的发展状态,然后,可以主动地去充实、圆满自己,来适应这种孤单的状态,使其变成一种有利于自身进步的条件,自然便可以摆脱这种孤独感。到那时,自由与孤独将会转换成自身成长的力量,而不是令个人痛苦的抑郁情绪了。
别让孤独走向“孤立”
如果你一直沉溺于自认为孤独的情绪之中,那么,朋友与你对话时,你势必看不到对方与你交流的真心;家人关爱你时,你也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情。这种情绪走向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世界保持原样,但你太过于沉浸在个人天地之中,使孤独成为了惯性,因而与世界脱节。
无所计划,最终你会失去与人交际的能力。你的社交圈不会等你,他们会继续前行。你与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失去了联系。最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身边一些有趣的事情,你在隔天才会知道。你陷入了固定的模式中——沉溺于工作,然后宅在家中告诉自己:“我很孤独。”
你越是孤独,你在他人眼中就越奇怪,你越会感觉到谈话很尴尬。与人聚会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你很可能没有办法做到。你想与朋友聚会,但害怕与他们谈话,在社交软件上与他们相处真是简单多了!
孤独或许能够让你更有动力,但一旦孤独变成了孤立,它对你便没有任何好处可言了。拥有一定的独处时间是很棒,但过分的独处往往会走向反面,让你变成一个被社会遗忘的人。
利用纪律,享受孤独,而不是走入孤立
治疗孤独最好的办法就是纪律。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项纪律:拿起电话,打给你喜欢的人。
有时候,这种看似死板的纪律是最能让你走出自我舒适区的。你需要纪律去与朋友们交流,更需要纪律使自己计划一个远足旅行,同时也需要纪律让你接受他人的邀请——即使这并非你的最佳安排。
关键不是你必须要做什么出彩的事情,而是你必须要做点什么。任何事情都可以,只要可以让自己接触他人就行——当然,与自己谈得来的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