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的伟大旗帜,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开创未来的自信之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永续奋斗的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自信产生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基本内涵包括: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即: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领导人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中、高级阶段,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二是立足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个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三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心任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动力之源。四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任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五是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布局。六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先进文化,逐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七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八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21世纪中叶的目标任务。这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一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解答。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三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信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其基本内涵包括:一是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是基本政治制度。这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历史文化、民族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四是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其他所有制主要包括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等。五是各项具体制度。这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体制机制。它们分别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机制。这几个方面的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