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应试经验与技巧

“审计”也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其他科目一样,采用的是机考系统。一般情况下,机考系统的题库中会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试题,在考试时,机考系统将为每一位考生随机抽取一套。考试涉及的试题面广,考生必须做到全面复习。

此外,考虑到机考会对考生的答题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试题难度会有所下降。因此,考生在牢固、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归纳,分题型加强练习,以适应机考的答题模式,尤其是简答题和综合题,要准备充分,能快速地作出判断和处理,这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下面分别介绍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一、客观题

“审计”考试的客观题分为两种:单选题和多选题,以下我们进行分别介绍。

(一)单选题

“审计”科目的考卷一共有42道题,单选题25题,占了55%左右的题量,每题1分,总共25分,其分值占了25%。因此,单选题的特点就是题量大、覆盖面广,难度低。这就要求考生知识点全面、掌握准确、反应迅速,答题时要快、准。对于把握不准的题目,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可先做个标记,回头检查时再处理。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单选题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有些选项虽然正确,或者是部分正确,但不完整、不全面,因而它不是“最佳”。因而考生必须仔细审题,并且要耐心读完四个选项,而不是看到某个选项的说法正确,就匆忙选上,这就把不该丢的分丢掉了。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单选题】(2016年真题)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

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

解析】首先要认真读题,可以直接根据所学知识排除选项中的正确与错误,在单选题中如果能排除3个选项,剩余的一个即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的是信赖过度风险。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故选项A错误;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故选项B错误;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故选项D错误。由此可以得出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答案】C

(二)多选题

“审计”科目考卷中多选题有10道,占了25%左右的题量,每题2分,共20分,占了20%的分值。因此,多选题具有知识涉及面广、细致、灵活等特点。这要求考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审计基础知识和理论,在答题时应全面考虑每个选项,以及选项和题干之间的联系,进而使用排除法、比较法以及猜测法等。

(1)排除法

【例题·多选题】(2016年真题)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抽样是评价样本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分析样本误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所有误差进行定性评估

B.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以高度确定异常误差不影响总体的其余部分

C.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无法计量,但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样本结果时仍应考虑抽样风险

D.在细节测试中,如果根据样本结果推断的总体错报小于可容忍错报,则总体可以接受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审计抽样。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可以计量,选项C错误;在细节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如果根据样本结果推断的总体错报小于可容忍错报但二者很接近,则总体不能接受,选项D错误。根据多选题的特点,排除两项错误,剩的两项就是正确答案了。

【答案】AB

(2)比较法

例题·多选题】(2013年真题)下列各项控制活动中,属于检查性控制的有( )。

A.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追查调节项目或异常项目

B.对接触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文档设置访问和修改权限

C.财务人员每季度复核应收账款贷方余额并找出原因

D.财务总监复核月度毛利率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考查两种控制,检查性控制和预防性控制的区别,当考生不能确定什么是检查性控制,什么是预防性控制时,可以从选项入手,进行选项之间的比较来找出差异,进而做出判断。选项A对“已经存在”的具体调节项目或异常项目进行“追查检查”;选项B仅是活动设置了访问和修改权限,并没有进行任何检查;选项C对“已经存在”的具体应收账款贷方余额进行了“复核检查”;选项D对“已经存在”的具体月度毛利率进行了“复核检查”。通过比较这四个选项,考生可以发现选项A、C、D都采取了一个“检查”行为,而选项B并没有,又因为本题为多选题,因此可以推断本题选择A、C、D。

答案】ACD

(3)猜测法

对于多选题,因为有多个正确选项,因此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难度也相对大一些。当考生遇到确实不会的题目时,可以使用猜测法做出选择,因多选题无论是选错还是不选均会扣分,做出选择还有可能得分,切忌徘徊不定,浪费后面主观题解答时间。

二、主观题

“审计”考试的主观题包括两种:简答题和综合题,下面我们进行分别介绍。

(一)简答题

审计考卷中的简答题一般有六道,每题6分,其题量比重相对较小,而分值比重较高,为36%。对于简答题,具有分值较大、涉及审计理论与实务操作较多、难度较大等特点。这要求考生做到审计理论与实务操作融会贯通,能够在实务操作中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因此此类考题应高度重视。

考生应注意的是,对于这类考题,应首先仔细阅读题干,准确理解题意,获取题干中有用信息而删除无关信息;其次,在答题时,切忌答非所问,考生应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要点清楚,必要时可以使用编号或者根据要点分段让阅卷老师能够快速找到答案的要点。下面举例说明。

1.指错类的问题

例题·简答题】(2013年真题)甲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0年度至2012年度的比较财务报表,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合伙人,B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合伙人。

相关事项如下。

(1)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审计费用为200万元,甲公司应当在ABC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后10日内支付70%审计费用,成功上市后10日内支付其余30%审计费用。

(2)根据ABC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规定,B注册会计师对该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通过实施下列程序完成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1)与项目合伙人讨论重大事项;

2)复核财务报表和拟出具审计报告;

3)评价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并考虑拟出具审计报告的恰当性。

(3)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就其执行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作出以下记录:

1)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政策要求的程序均已实施;

2)没有发现任何尚未解决的事项,使其认为审计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得出的结论不适当;

3)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在审计报告日之前已完成。

(4)A注册会计师由于事务繁忙,委托B注册会计师代为复核甲公司下属重要子公司乙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

(5)A注册会计师拟利用会计师事务所聘请的外部信息技术专家,对甲公司的信息系统进行测试。该信息技术专家不是项目组成员,不受ABC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的约束。

(6)A注册会计师就一项疑难会计问题同时咨询会计师事务所的技术部门和外部专家,得到的咨询意见存在分歧。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纳外部专家的意见,审计工作底稿中仅记录向外部专家咨询的情况。

要求:

针对上述第(1)~(6)项,逐项指出ABC会计师事务所或其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对于事项(1)的做法不恰当。其中“成功上市后10日内支付其余30%审计费用”表明30%的审计费用实质是或有收费,因此不恰当。

对于事项(2)的做法不恰当。业务的总体质量应当由项目合伙人负责,即A注册会计师负责,因此,其中“B注册会计师对该项审计业务的总体质量负责”不恰当,并且B注册会计师执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时还应当,复核选取的与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得出的结论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因此不恰当。

对于事项(3)的做法恰当。

对于事项(4)的做法不恰当。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应当保持客观性,在复核期间不以其他方式参与该业务。因此,其中“委托B注册会计师代为复核甲公司下属重要子公司乙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做法不恰当。

对于事项(5)的做法恰当。

对于事项(6)的做法不恰当。对于同时实施多方咨询,审计项目组应当完整详细地记录全部咨询情况,并且当多方咨询结果存在意见分歧时,应当给予解决,因此,其中“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纳外部专家的意见,审计工作底稿中仅记录向外部专家咨询的情况”的做法不恰当,还应记录向技术部门咨询的情况,并且解决之间存在意见分歧,因此不恰当。

解析】这类指错的问题,在简答题中考查的概率很高,有的是关于职业道德的问题,有的是关于函证的问题等。这类题的难度一般较大,主要是结合实务操作来考查,需要考生同时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具有审计实务操作能力。考生在解答时一般注意以下几点。

①做到化整为零。审计简答题的提高通常具有分步的特点,因此在做题时,考生可以化整为零,单个事项逐步解答。

②答题时做到简洁规范。因为审计简答题的考试模式较为固定,因此考生可以参考历年简答题的答案来学习其答题模式,进而做到简洁规范。

③对于这类指错的问题,通常只有一到两个事项是恰当的或者正确的,因此考试可以以此推断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

2.计算类的问题

例题·简答题】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在针对应收账款实施细节测试时,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实施统计抽样。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合计为300000000元。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总体规模为6000,样本规模为200,样本账面余额合计为12000000元,样本审定金额合计为9000000元。

要求:代A注册会计师分别采用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三种方法计算推断的总体错报金额。

答案

(1)均值抽样

第一步: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

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9000000÷200=45000(元)。

第二步:计算总体估计金额

总体估计金额=样本审计金额的均值×总体规模=45000×6000=270000000(元)。

第三步:推断总体错报

总体错报=总体估计金额-总体账面金额=270000000-300000000=-30000000(元)。

(2)差额估计抽样

第一步:计算平均错报

平均错报=(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样本规模=(9000000-12000000)÷200=-15000(元)。

第二步:推断总体错报

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15000×6000=-90000000(元)。

(3)比率估计抽样

第一步:计算比率

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9000000÷ 12000000=0.75。

第二步:计算估计的总体金额

估计的总体金额=比率×总体账面金额=0.75× 300000000=225000000(元)。

第三步:推断总体错报

推断的总体错报=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225000000-300000000=-75000000(元)。

解析】这类计算的问题,在简答题中经常出现,主要与审计抽样有关,具有基础性强等特点。考生在解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在分析与计算时,切忌画蛇添足,计算与输入本题无关的内容;②分步骤解答,清晰有条理,在判卷中多数计算题均按步骤给分的,因此考生要注意“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争取拿下每小题的“步骤分”,避免出现会做但得分不全的情况;③计算公式要写全,有的计算题目会要求列出算式并计算正确,有的计算题目没有要求列出算式。即使对于没有要求列出算式的题目,建议也把算式列全。如果算式正确,但计算结果因某数字的代入有误而出错,此时判卷老师亦会酌情给分;若计算错误,又无算式,则肯定会彻底丢失分数。

(二)综合题

审计考卷中的综合题通常只有1道,分值一般在20分左右,分值占比为20%左右。对于综合题具有综合性强、信息量大、分值高等特点。综合题一般涉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判断、审计程序是否存在问题判断、具体业务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及相关认定的判断等多方面内容。这要求考生不仅要全面掌握各章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还要充分运用会计财务知识。这类题的答题技巧可以归纳为:

(1)考生应先读要求再读题。在综合题中通常会给出4~5个资料,所以所涉及的信息量大,如果先读题,再依据要求作答时很可能已忘记题目内容,从而导致浪费时间。因此,考生应先读要求,然后依据要求有的放矢地读题,从而提高答题效率。

(2)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考生在解答综合题时,切忌不要匆忙作答,而应详细阅读要求,真正做到明确题目要求,因为要求中可能会提示考点的所在,如“认定”“内部控制”等。考生应明确不是写得多,判卷老师就会给字数分,而是涉及了答题要点才给分。

(3)化零为整,分层解答。在综合题中给出的各个资料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完全不相关,因此,考生应根据要求进行逐一答题时应注意可以化整为零,分层解答,不要看见一处不会做就全盘放弃。

(4)做到层次明确,条理清楚。和简答题一样,综合题涉及的文字表述较多,并且判卷老师是根据答题的要点进行给分的,因此考生在作答时务必做到层次明确、条理清晰,必要时多使用序列号甚至分段来明确层次以及答题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