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
- 灌木文化
- 1691字
- 2020-06-27 03:05:18
墨的选择及使用
墨是古代书写与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的艺术意境才得以实现。
墨的种类
墨的种类繁多,主要有油烟墨、松烟墨、朱砂墨、选烟墨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面两种。质量上乘的墨分量重,胶轻烟细,乌黑而透紫光,上砚无声,磨过的端面平光如镜,无孔点。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成烟制成的墨。松烟墨黑而无光泽,适宜书写,作画不常用。偶尔也可以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烟墨打底)。油烟墨是以桐油、胶、香料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书画用墨。
松烟墨淡黑无光泽,墨色略带青色,偏冷,倾向于墨青色调,墨色淡而不薄、苍茫古雅,能够让人感受到静意和平静。
油烟墨的特点是浓黑光亮,浓淡层次丰富。墨色略带茶色,能够给人带来暖意和深意。
近年来作画常用的墨汁,如“一得阁”、“曹素功”、“中华”和“胡开文”等品牌的墨汁,虽使用方便,但效果一般不如磨出的墨。使用瓶装墨汁,注意在使用时要轻轻摇动,使瓶内墨汁上下浓淡均匀。不管使用墨锭还是瓶装墨汁,均忌偏浓偏淡,太浓则容易滞笔,笔墨不能挥洒自如;太淡则容易漫漶,字无神采。
如何研墨
研墨时要注意研墨的力量、墨身和磨行的方向、注水量等。
首先研墨力量要均匀,轻移慢行;其次墨身与砚面保持垂直,磨行轨迹呈圆形,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注水要少,随研随添,以浓度适宜为佳。墨锭研完之后,应擦干保存。若长期立在砚上或泡在墨汁中,会导致墨与砚粘连,从而伤砚毁墨。
墨分五色
在国画中,墨不单单只是一种颜色,与水的结合可以让它充满丰富的变化。在国画中,运用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可以画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焦
将瓶中的墨汁(或者砚堂上的墨)直接倒入碟中,使毛笔三分之二的笔头都吸收墨汁,转动笔杆,将笔头上的墨汁调节均匀,一笔画下,就是焦墨。
浓
将毛笔放入笔洗中,蘸一下,不需要涮干净,再回到调色盘中,在边缘部分转动笔杆,将墨汁稀释,从而调制出浓墨。
重
继续将毛笔放入笔洗中,将笔头浸湿,回到盛满浓墨的碟子中调和,待均匀后,再将清水浸满笔头,调匀后在纸上画出的墨渍即是重墨。由于水分一次较一次多,纸上的水渍也随之显现。
淡
将小碟子中的墨倒掉一半,将毛笔蘸一笔水,在残留的重墨基础上调匀。可以在边缘刮一下,若流下的墨汁浓重,继续添加一笔水,调匀即可。
清
调清墨需要换一个干净的小碟子,在盛有淡墨的碟子中蘸一笔墨,两笔水,切忌少放墨,多放水,后期在应用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酌情处理墨和水的关系。
基本调墨方法
画写意画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要将墨色的浓淡层次之美完美地展现出来。为了做到这一点而调制墨色色泽的过程就称为“调墨”。其中含水量是关键,这些调墨方法都是写意画的基本功,所以一定要掌握。
首先将笔头浸泡在水里,直到淹没笔头的根部。
将笔提起,顺势在笔洗边缘刮笔头,使笔头水分饱满,再放入墨中调和。
在砚台上转动毛笔,让三分之二的笔头都吸收墨汁。
横向画线,上方较浓,下方较淡,形成了墨色浓淡的层次变化,常常用来体现立体感和深度。
用墨技法
我们常讲“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这是指墨色由深、厚、干的焦墨向淡、薄、湿的几近清水的过渡,以形成不同层次的墨色变化。常见的用墨技法有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焦墨法等。
积墨法
积墨法是指待前面墨色干后,再累加不同墨色的方法。用淡墨染后,再用稍重的墨加上去,连染带擦,层层积染,以达到层次丰富、墨韵深厚的效果。积累时每一层次笔触的复叠在前一层次的笔触干时才进行,而笔触的相叠必须既具形式感又能表现物象。
泼墨法
泼墨法指用毛笔饱蘸水墨,随意挥洒,使笔墨酣畅,可产生画面墨色淋漓的艺术效果。这种挥泼而成的笔痕、水痕有一种自然感与力量感,但也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是作者有意与无意的产物,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泼墨和泼彩可以兼用。这种方法多运用在大写意或山水画中,力求达到水墨淋漓的画面效果。
破墨法
破墨法指作画时,在前一笔墨迹未干之际,复加另一笔墨色,从而求得浓淡墨相互渗透的艺术效果。破墨法中有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湿破干、以干破湿等多种形式,常用于花鸟画的创作中。
以浓破淡
以淡破浓
以湿破干
以干破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