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学霸练成记:新东方名师的英语学习之路
- 《新东方英语》编辑部
- 22字
- 2020-06-25 10:11:5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师是这样学习英语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英语学习之路
英语对每个学习者来说都很难。尤其是刚刚接触时,大家会感觉一头雾水,所有的声音和文字都像是某种外星人的密码符号,该如何破解、如何记住以及如何推理都需要经历一番艰苦的摸索。回顾我的英语学习历程,那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候没有语言环境,没有听说设备,没有英语高手,没有学习资料。我第一次接触英语是看电视节目中播放的教学片《跟我学》(Follow Me)。该教学片里的语言对话是通过情景短剧来展现的,节目中老外夸张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在聊节目中的语言小故事时会笑着模仿里面的口语。那时,我才意识到学习一门语言是要靠趣味来拉动的。上初中时,英语课教得很死板,比照本宣科还费劲,因为老师总在强调一些比语言本身更复杂的抽象语法现象,让我们死记硬背各种语法规则,对此,我倍感恐惧,感觉自己难以坚持下去。暑假参加英语培训班,口语老师也生硬地强迫每个人轮流复述和翻译,词汇量还不够的我常常答不出来。因此,那时的我对英语课非常抵触,不知如何是好。
趣味教材引导主动学习
正当我为学英语犯愁时,我在书店遇到了一套好玩的教材——《新概念英语》。这套书配录音磁带,里面的每一课都有趣味漫画、生动的对话或故事,以及滑稽、幽默的语言。我当时感觉学这些比上英语课有趣多了。于是,我利用了一个暑假挑战自己,把读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作为暑假的学习目标。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天学三课,把单词抄写在卡片上,做完每课的练习,再跟读一遍录音,将听、说、读、练习、背诵结合到一起学习。我在学习上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而且我对课文中的生动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幽默很痴迷,因此每天下午我都能按计划坚持学习《新概念英语》,每天都很有规律地读新的故事,征服新的词汇。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回到学校上英语课时,我发现自己以前对英语课的恐惧感消失了,因为大量的知识点我已经通过自学接触过了,能够很轻松地回答课堂上的问题,参加考试也感到很轻松。我一般是随着自己的语感答题,从不刻意去理会老师所讲的晦涩的语法概念。在《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的陪伴下,我顺利地读完了初中、高中。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能够像疯子一样坚持自学完每一课,那主要归功于这套教材的趣味性,这是我真正想读的书,爱读的书,读完和学完之后还感到意犹未尽。其实当时也有不少同学在学这套教材,但是我更用心些,而且坚持下来了,因此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中学时代也正是我最爱音乐的年龄,我经常背着吉他唱歌、练歌,学习和弦伴奏,还跟着一个长发青年老师学会了“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Yesterday Once More”等英文歌曲。每天我都要翻阅的书是《英文歌曲100首》,一边看着曲谱弹吉他,一边把优美的英语歌唱出来,不知不觉就学会了30多首歌。从此我对英语的畏惧感彻底消失了。
凭着自己在英语上的优势,我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虽然高考结束了,但是还有更多的目标没有完成,我很想坚持自学完《新概念英语》系列。高考之后1990年那一整年军训的业余时间就成了我攻克《新概念英语》第三、四册的宝贵时光。因为自己对《新概念英语》的热爱,因为在艰苦训练后有很多能够专注的时间,我每天都能学上其中的一到两课。有人会问,自学会不会很累?我的答案是“不累”。跟老师学是被动学习,不管老师有多少精彩的发挥,自己总归还是机械地被人牵着走,时常会忽略独立思考和记忆。而自学是自己在探究,在思考,在查阅,在记诵,这样自己对知识和信息会掌握得更牢。《新概念英语》第三、四册的课文比较长,只读一次的话,吸收的东西有限。因此,每天晚上熄灯后,等教导员检查过后,我又会打开手电,仔细地品读课文。起初自学《新概念英语》是兴趣所致,但军训的那段时间里,我感觉到了坚持的力量:每天推进,坚持不懈,不读一两篇就难以入眠。周末我就带上录音机到大草坪上去静坐一天,把一周的听说内容补上。《新概念英语》伴随我度过了艰苦难熬的军训,教材里的故事及其中的幽默也让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海量阅读扩大视野
进入大学之前,我没有想到读英语专业是另外一种体验。在北大读英语专业,兴趣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要凭自己强大的毅力和自制力来适应北大严谨的学习生活。从语言到文化和文学,从精读、泛读课本到包罗万象的英语图书和工具书,英语学习的重点已发生了改变。当接触到文学和语言学时,我才发现自己以前只是接触了语言这门工具,真正的英语知识来自于每门专业课要求的阅读书单。从此,学英语不再是简单地精读课文,而是要有海量的阅读、独特的思考、勇敢的表达。如果自己仅仅掌握了这门语言的外壳,而并不了解语言包装的精彩世界,那会有多么遗憾!于是,大学阶段我的目标逐渐形成了,那就是博览英美世界名著及文学评论。
从英美文学史开始,我开始接触一个个作家以及他们的一部部文学作品:Geoffrey Chaucer(杰弗里·乔叟)、William Blake(威廉·布莱克)、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Jane Austen(简·奥斯汀)、William Thackeray(威廉·萨克雷)、Charles Dickens(查尔斯·狄更斯)、Brontë Sisters(勃朗特姐妹)、Thomas Hardy(托马斯·哈代)、D. H. Lawrence(D. H. 劳伦斯)、Oscar Wilde(奥斯卡·王尔德)、Mark Twain(马克·吐温)、Nathaniel Hawthorne(纳撒尼尔·霍桑)、Ernest Hemingway(欧内斯特·海明威)、F. Scott Fitzgerald(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William Faulkner(威廉·福克纳)……阅读诗歌、小说的原著让我在名作精彩、生动的语言中冲浪,也接触到一个个不同的时代以及许多非凡的人生故事,了解到作家深沉的哲学和人生的思考。在读过的数不清的作品中,有生动幽默的短篇小说,有充满神话隐喻的诗歌,而更多的是厚重的长篇小说。自己还记得读的最艰苦的几部长篇小说是《名利场》(Vanity Fair)、《飘》(Gone with the Wind)、《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和《白鲸》(Moby Dick)。这几部小说部部像砖头,都在一千页以上,读起来很费工夫,不过读进去之后真的让我废寝忘食。阅读完每部作品,我还会在图书馆借上五六本文学批评图书,辅助自己做研究和论文。这样的日子非常艰苦,我一直以教授们的治学名言“要坐得住、忍受寂寞才能有收获和成就”来勉励自己。
在艰苦的读书岁月,身边的教授们给我们带来很多精神上的快乐。罗经国教授在诵读John Keats(约翰·济慈)的唯美诗歌时会潸然泪下,刘意青教授经常畅谈旅美趣事,申丹教授让我学会了叙事背后的视角以及多视角交错的奇妙,胡壮麟教授常常提起在澳大利亚讲学的见闻,辜正坤教授平和的语言背后是对莎士比亚作品及翻译深刻的洞察和研究。总之,北大的读书生涯让我全身心浸泡在英文里,在浩渺的文学世界里自由旅行,读书辛苦但身心快乐。阅读完这些文学作品,各种艰深晦涩的文字对我来说也都能够轻松地破解了。我的本科和研究生论文研究的都是20世纪英国作家W. S. Maugham(W. S. 毛姆)和E. M. Foster(E. M. 福斯特)。我读完了两位作家所有的小说作品以及在图书馆能够找到的评论书目,也研究和领会了两位作家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两位作家的作品对我自己的人生价值选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功底出自严谨
读书生涯中,有三位老师的告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良好的功底出自严谨的道理。
一次是英语系王逢鑫教授在口译课堂上对背诵的强调。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能把要求背诵的相关段落顺畅地翻译出来,每个人都很焦虑。王逢鑫教授告诫我们,就算口译员的英文水平再高,在临场口译时也会感觉捉襟见肘,狼狈不堪。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艰苦的训练,就谈不上熟能生巧。基本功不是靠recognition(认知)来做出反应的,而是靠100%的牢记,只有背诵才能达到牢记的效果。上他的翻译课,我们每个人都很紧张,必须在课前大量背诵固定表达和古文翻译。不过,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大量的背诵练习,我们背诵东西终于能够更加顺畅了。同时也对那些口译高手感到无比敬佩,因为他们出色的临场发挥不是因为见识得多而取得的,而是通过惊人的努力,牢记得多外加练习得多才达到的。而一般的英语学习者还仅仅停留在见识多少的程度之上。
另外一次是陶洁教授的美国文学课,几名成绩一贯优秀的同学论文分数都不及格,陶教授的理由是他们论文的观点和措辞与某些书中的细节相似。这是一门必修课,如果这门课的论文没有通过,他们将无法拿到文凭,情况十分严重。然而,不管这几位同学如何恳求,教授的回答都是他们要为自己的做法付出代价。事实上,这几位同学的论文也谈不上抄袭,仅仅是少量的细节相似。但陶教授想借此严厉地告诫我们治学要严谨,不能有半点蒙混的态度,而且写论文时出现拼写、标点、表达、搭配、用词等方面的错误都是不可原谅的。正是这样的严师培养出了班里严谨的学习风气。从那时起,我们就会互相检查论文,互相挑错,对任何一点疑问都不敢放过。
第三次是在新东方的GRE课堂上,牛气震天的钱永强老师不停地打击那些背单词偷懒的学生。红宝书的词汇是GRE考生们夜以继日猛攻的堡垒,而最终还是有很多人不能全部攻克下来。“如果连单词都拿不下,这些‘土鳖’就别想进美国高校,连上课都听不懂。”钱老师经常这样说。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自己见识过很多单词,往往会误以为自己不需要花很大力气去背单词,然而这往往是错觉。像我这样在大学背诵过《新英汉词典》的人在GRE学习班上也不敢怠慢,仍旧安下心来踏实学习。因为我知道仅仅认识这些单词还不够,还要熟练分辨词汇的差异、相关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精确判断、推理和选择。在钱老师百般打击下,来自首都各高校的学生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疯狂,在结班前把词汇都背了下来。
学习英语的历程非常漫长,在此无法对听、说、读、写、译如何学习和训练一一赘述。而我在这篇回顾中所提及的是我认为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三点经验。第一,通过对一套优秀教材的精学打下扎实的功底;第二,在大量原汁原味资料的阅读中让自己真正获得营养;第三,严谨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学英语没有太多捷径可走,你可以花20%的力气,也可以花50%的力气,更可以花100%的力气,因为态度和付出不一样,也就有了差、中、好的结果。
作者简介:
汪海涛,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考研英语、四级、六级教学专家,先后编写出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理解精要》、《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高分速成》、《考研英语历年全真试题解析》、《考研英语写作创作策略与高分范文》、《中/高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中/高级口译口试词汇必备》、《英语高手是这样炼成的》、《英语考试高分全攻略》等学习图书。同时在国内《成才与就业》、《海外留学》、《新东方英语》等杂志发表诸多文章,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