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言
-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
- 李少斐
- 1789字
- 2018-12-12 11:14:13
理想信念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位置。开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是从严治党的核心内容。本书致力于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本书通过系统清理、检讨评估传统方式、方法,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力争回归、尊奉教育的原旨、本真,寻找更有效方式、方法,即既“返本”也“开新”。
本书不赞同片面地从狭义的教育方法、手段的改进和教育主体素质的提升等方面去寻找解决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出路,不赞同过度地从教育受体及其所处思想文化环境方面去寻找问题的成因,我们认为目前要解决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问题,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而应从抓好教育的源头基础工程做起,即除了要重视选择具体的教育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着力加强理论教育资源建设,着力提升理论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这是提升教育有效性“经济得多”的手段。本书认为拥有足够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真的内容、善的宗旨和美的形式)是理想信念教育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不断开发新的教育资源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治本之策。
科学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要让人们确立对缺乏理性或经验证明的超自然观念的信奉,而是要让人们确立对经过理性或经验证明的科学知识的坚定信奉,对科学思想的理性信仰。有鉴于目前理论界对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头脑的必要性、重要性强调重视得多,而对理论自身这一方的科学性建设强调重视不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资源本身的开发、优化问题关注重视、研究不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赖以开展的支撑性科学理论资源与教育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认识、研究不够,本书以丰富拓展教育资源内容作为研究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本书将致力于夯实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确立所必需的理论基石,让我们的理论教育内容及时吸收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汲取当代人在最新实践基础上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展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和生命力。
本书认为,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就必须认真汲取苏共意识形态教育失效的教训,切实解决教育理论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切实抓住重点关键环节,站在新起点,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去把握和谋划新的理论资源,主要立足于对“三大规律”的最新认识和实践成果,从合规律与合目的角度重新界定、取舍理想信念教育资源,认真反思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化和利用问题,以辩证的否定,扬弃、重构教育资源,以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资源的即时性问题。
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及四个“讲清楚”的启发,本书着力“讲清楚”几个关键问题,作为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几个关键链接与着力点。本书从重新认识现实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入手,从寻找当前受教育者的价值共识集合点入手,深入研究了当前一些对于引导人们的“行”有突出意义的“知”的方面的问题,即一些与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关系度大、紧密度高且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如,“两制”关系问题、所有制实现形式问题、民主实践形式问题、人民权利保障问题、人民公仆和廉价政府目标的兑现问题等。这些问题既是当代社会矛盾问题的聚焦点,也是可能引发人们思想认识共鸣的突破点,同时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着力点与切入点。的确,如果能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做出新的界定、诠释和论断,无异于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系中去解决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知问题,无疑将会非常有助于向人民说明“另一个社会主义的世界是可能的”问题,深化大众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问题的理解认识,促进大众社会主义价值共识的生成。也只有通过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新思考认识一些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凸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和在场性,才能切实开发、优化意识形态理论教育资源,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本书力求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放在历史长河和当代时空坐标系中考察思考,从已经走过的道路,从当下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事情去认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进行整体性研究,在国际比较中,在历史比较中,在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的把握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支撑性思想资源。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囿于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本书无论内容还是体例都有不尽完善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批正。
李少斐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