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灾难逃生自救丛书:海啸
- 樊毫军
- 1823字
- 2020-08-28 23:52:11
认识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不断扩大,传播很远的距离,就像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自然灾害,但是破坏力惊人,曾经给世界各国沿海一带的居民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人类历史上,已经数次经历惨绝人寰的海啸大灾难。
中国最早在汉朝就已有对海啸的记录。公元前47年(即西汉初元仁年)和公元173年(东汉熹平二年),我国就记载了莱州湾和山东黄县海啸。这些记载曾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两次海啸记载。
我国古书中记载的海溢、海潮溢、海吼、海唑、海沸等都是指海啸。
海啸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另外,水底核爆、陨石撞击都可以引起海啸。如此众多的海啸中,地震海啸最为多见,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海底震动引发海啸。海啸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在一次巨大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水里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海啸能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路程(这种速度甚至超过波音747飞机的速度),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破坏力惊人!
海啸所卷起的海涛高度可达十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极具危害性的“水墙”,因此,如果海啸到达岸边,高能量的“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虽然破坏力惊人,但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航行在深海中的时候,船或人是感觉不到海啸的,这是为什么呢?
海啸是由海底震动产生的,海波主要沿水平方向大规模运动,只有遇到海底陆地阻挡的时候才会出现海浪。深海当中由于没有陆地阻挡,所以不会产生巨浪。所以,当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反而越安全。然而,海啸一旦进入浅海岸边的大陆架,在浅水中常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带来毁灭性灾难。
据中国地震局相关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能够引起海啸。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群岛和东南亚诸国阻挡,加之大陆架宽广,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较快,对大陆沿海影响较小,很少有海啸侵袭。
但是,一旦中国南海一带海域出现大地震,势必也会对中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台湾西南沿海等地造成海啸威胁。
人类不能控制海啸的发生,但是可以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和减少海啸所造成的损失。目前,我们已经能够通过地震监测系统预警海啸的发生,从而预防和减轻海啸的危害。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海啸波的运行速度快。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进行提前预报,而提前的具体数值取决于岸边距离震中的距离以及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例如,当震中距为1000千米时,地震波大约2.5分钟就可到达,而海啸则要走大约1个多小时。
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激发的特大海啸中,地震发生22小时后海啸才到达日本海岸。于是,科学家们在可能产生海啸的海域中预先布设压强计,一旦发生海底地震,根据实测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及海岸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相关资料,模拟计算海啸到达海岸的时间及强度,就可以及时发出预警警报了。
海啸预警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2013年2月6日9时12分,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东南部的圣克鲁斯群岛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5.8公里。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地震后发布海啸预警。
遗憾的是,目前海啸预警的成功率还比较低,不足25%,需要进一步提高海啸预警的精度和速度。
发出海啸警报的同时,电视台、电台、无线通讯网络等也会基于判断,迅速对民众发出紧急警报、广播、短信息等。
地质灾害是重大公共事件,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信息发布平、稳、准,不具备发布灾害信息资格的个人或单位不得擅自发布信息,特别是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
目前的海啸预警对于“远洋海啸”比较有效。但是,对于“近海海啸”即激发海啸的海底震源离海岸很近,例如只有几十至数百千米的海啸,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海啸早期预警就比较难于奏效。另外,海底的地形太复杂,很难准确测得,所以海啸预报比地震探测还要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