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大运河由哪十段河道组成?
按照历史上的习惯提法,中国大运河由十段河道组成。各段河道分段凿成,时有兴废。依据历史时期大运河的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总体上分为:通济渠段、卫河(永济渠)段、淮扬运河段、江南运河段、浙东运河段、通惠河段、北运河段、南运河段、会通河段、中河段。中国大运河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时空体系,由以上10个始建于不同年代、处于不同地区、各自相对独立发展演变的河段组成。这些河段大多历经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其构成、主要特点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较大的差异。但7世纪和13世纪的两次大沟通,将这些河段改造、连接起来,组成了贯通中国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并持续运行了数个世纪,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中,南运河与卫河是在东汉末年曹操所开白沟、平虏渠和利漕渠等区间运河基础上形成的,约始建于3世纪初;淮扬运河的前身是公元前5世纪开凿的邗沟;江南运河于公元前3世纪已经出现雏形;浙东运河的兴建始于春秋越国的山阴水道,约建成于公元前5世纪;通济渠部分河段可上溯至战国时期魏国的鸿沟水系,约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
7世纪初,隋代中央政府在以上多条区域运河的基础上,通过统一的规划、施工,新修了部分河道,将之前已有的多个地方性内陆水运体系连通起来,完成了中国大运河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大沟通。
通惠河与会通河都是元代初期(13世纪)第二次南北大沟通时开凿建设的运河河段,北运河为相对稍早的金代开凿的运河河段,中河是清代为了进一步畅通漕运而开凿的河段。这些河段都是中国大运河第二次大沟通过程中重要的通航河段。
隋唐大运河的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运河均是在原有自然水道和运道基础上疏通联系、提升航道等级的,与其说它是运河开凿工程,不如说是航道整治工程。元代的大运河除临清至安山一段的会通河为新开凿外,其余各段均有旧迹可循。因而,中国大运河的建造并非一次形成,而是在各个区域运道不断发展丰富的基础上,经数朝数代,不断加以贯通、疏浚,终成一体。
迄今为止,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中河及会通河等河段依然作为在用的区域性航运河道,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大运河分段遗产特征表
通济渠枊孜运河遗址中的石砌桥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