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凉拌海参

凉拌海参又是一种吃法。夏天谁都想吃一点凉的东西,酒席上四个冷荤,其实不冷,不如把四个冷荤免除,换上一大盘凉拌海参。海参煮过冷却,切成长长的细丝,越细越好,放进冰箱待用。另外预备一小碗三和油(即酱油、醋、麻油),一小碗稀释了的芝麻酱,一小碟蒜泥,上桌时把这配料浇在海参上拌匀,既凉且香,非常爽口,比里脊丝、拉皮好吃多了。这是我先君传授给我的吃法,屡试皆受欢迎。

——(梁实秋《雅舍谈吃·海参》)

海参是传统中餐的重要食材,但过去算不上名贵,近年价格大涨,小小一条关东参在餐馆卖个四五百元不稀罕。外国人除了日本、韩国,应该少有吃海参的习惯。国人重视海参,心理却微妙难言:有人吃海参是为了摆排场,有人觉得吃这样高档的食材是种罪恶,有人是为了补身体(中医有所谓“以形补形”的说法,海参形如男根,故又名“海男子”,古人以为食之可以补肾壮阳,堪敌人参),有人觉得海参既无味道又无营养,不值一吃,有人根本不会欣赏海参,只是人云亦云跟着起哄。

究其实,海参不过是一种广布世界海洋的无脊椎动物,与海星、海胆同属棘皮门,有野生有养殖,生产过程既然不影响环保,就大可食之。吃的时候心态不妨放平,偶尔吃一条就希图补益未免太痴(您别说,还真有人一天吃一条,也没听说有什么奇迹发生)。炫富或罪恶感都是人的心理活动,更与海参无干——不过是一种食材而已。

这种奇怪的心理,古人也有。袁子才作《随园食单》,一边在“戒耳餐”篇中理直气壮地宣称,“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一边在“海参三法”篇里津津有味地记载了钱观察(“观察”为道员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地市级官员)、蒋侍郎(相当于中央六部的副部长)家海参的独特做法。有趣的是,钱观察家的拿手菜居然是“夏日用芥末、鸡汁冷拌海参丝”,同著于清乾隆年间的《调鼎集》中记载海参做法十三款,也有一款是“芝麻酱拌海参丝衬火腿肚片”——看来梁家老太爷的传授是颇有来历的。

梁家的做法也不是没有瑕疵。仅就我的经验而言,北京风味中,三和油是一种配伍,芝麻酱、盐、芥末、醋、蒜泥是一种配伍,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适,一般不会混合;而且芝麻酱和麻油都源于芝麻,所以放了芝麻酱也不必再加麻油;钱观察家的做法大有道理:北京的芥末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国产的“土”芥末色黄,与日本佐食刺身的山葵不是一码事——芝麻酱、盐、芥末、醋、蒜泥是北京凉拌菜调味的绝配;酱油也以不用为好,因为颜色偏深——海参已经够黑了。

《调鼎集》以火腿、肚片垫底无锦上添花之美,有画蛇添足之累。其实在这里把海参当凉粉拌就行,可以垫些黄瓜丝,使之更加清香爽脆,同时也配得上调味汁(北京夏季家常凉菜拍黄瓜、拌凉粉都是这样调味),还可以调剂色彩。

中餐海参吃法甚多,无非以好汤焖煮入味而已,像这样凉拌的似乎少见(近年有用活海参凉拌的,加入酱油和日本辣根调成的“工业芥末”,入口仿佛皮筋,实在无啥吃头)。细料粗制,俗中见雅,创制者堪称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