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卦五十五)

〔卦画〕离下震上

〔经文〕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辞解〕《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译释〕本卦象征盛大,通顺,君王可以达到这个状态。不必忧虑,此时就保持如日中天的状态好了。

《象传》说:雷电一起到来,象征盛大。君子据此明断狱讼,恰当地施行刑罚。

〔义悟〕实力强大的时候,不必患得患失,只管自信地依靠实力奋然前行就是了。同时,要保持明晰的判断,避免盲动,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强大实力的作用。

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战国时期,风行各个诸侯国的变法浪潮中,秦国不是最早开始的,却是变法最彻底的。

魏国是最早变法的国家,封建政治和经济体制建立较早,所以魏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成为战国初期迅速崛起的强国。魏文侯与韩、赵结盟,先是击败秦国,割取秦河西之地,又灭掉中山国,还分别击败齐国、楚国,威势一时无两。魏惠王即位后,国力愈发强盛,于是在公元前361年将都城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自恃强大,穷兵黩武,甚至不断攻击韩、赵这些曾经的盟国。公元前354年魏国攻赵,战事延绵一年有余。前353年,齐国将军田忌、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计谋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齐国又出兵相救,结果在第二年发生的“马陵之战”中,齐国打败魏军。经过这两次战役,魏国元气大伤,逐渐失去了东方霸主的地位。

这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与经济体制封建化比较彻底,国势渐盛,开始不断地与相邻的赵、魏、韩等国发生摩擦。公元前298年,齐与韩、魏等国联合攻秦,一直攻到函谷关前相持3年,迫使秦国割地求和,韩、魏等国收回了一些被秦侵占的领土,齐国则声威大震。公元前288年,秦昭王约齐闵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不久齐闵王放弃帝号,并再次与燕、韩、魏、赵等国联合攻秦,秦国的东进势头被暂时遏止。公元前286年,齐国灭掉了宋国,引起各国不安和不满,燕国乘机联合各国攻齐。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联军在燕将乐毅的指挥下,在济西大败齐军,乐毅指挥燕军攻入齐国境内,连下都城临淄等70余城。齐国只剩下即墨和莒两个地方,后来齐国贵族田单于公元前279年以反间计加上火牛阵大破燕军,才使齐国转危为安。但这时的齐国也成弱势,已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作为变革的后起之秀,赵国在赵武灵王的主持下,通过革命性的军事变革,拥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由于齐、楚等国的衰落,赵国成为此时唯一勉强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家。然而,从真实的力量对比来看,赵国还是处于劣势的,因为秦国绝对优势的经济发展为它提供了不断增长的实力。秦国正是依靠这样的实力,不断地纠缠赵国,消耗赵国难以为继的战斗力量。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取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韩国向赵国求救,赵国派大将廉颇率兵进驻长平,坚壁固守、以逸待劳,秦军久攻不下。公元前260年,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改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赵括缺乏实战经验,盲目向秦军全面出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另出两支奇兵包抄赵军后路,包围了赵军。赵括在突围时被乱箭射死,赵军40余万被俘,白起将其全部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击败赵国后,关东六国一片颓势。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幽禁太后,诛杀嫪毐,罢免吕不韦,任用尉缭、李斯等主持政治,秦国内政为之一振。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统一六国行动,秦国派内史腾攻韩,俘韩王安,韩亡。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军攻赵,次年赵王被俘,赵公子嘉率宗族数百人逃往代郡,自立为代王。公元前222年,代王嘉为秦将王贲所俘,赵亡。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秦王未遂,秦国起兵攻燕,次年攻克燕都蓟城,燕王逃到辽东,杀太子丹求和,但是仍然于公元前222年与代王嘉同时被俘,燕亡。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引河水灌大梁,三个月城破,魏王假出降,魏亡。公元前224年,秦王派王翦率军60万伐楚,次年俘楚王负刍,平定楚地。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齐,俘齐王建,齐亡。至此,秦国倚仗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统一了六国,天下一统,秦王政称始皇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