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五辑
- 郝虹
- 862字
- 2025-02-22 04:12:15
序
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葛志毅教授和王善军研究员先后担任中心主任,为中心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四辑,以及论文集《海粟集》。
作为一所市属高校,大连大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及成果方面,当然无法与“985”“211”等人员众多、实力深厚、传统悠长的高校相比。然而,在这样一所既非教育部直属,也非省属的地方性院校,大连大学的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却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自中心成立以来,共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在《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安徽史学》《史林》等较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应该说,对于这样一所市属高校的人文学者而言,坚持着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的研究本身,就如同保存了主流学术研究的火种,虽微弱,却可薪火相传,如缕不绝。因为无论是否身处文化中心之地,作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都有了解、传承和发扬的无可旁贷的责任。尤其处于非文化中心之地的学者,更需尽力存续、播扬火种。
历来主流学界对地方史的研究多有轻视之意。其实,地方院校服务地方是无可厚非的,学校生长于斯,发展也多需仰赖地方的养育,以学术文化反哺地方,天经地义。只是不必太功利,否则违背了学术的旨趣,所谓反哺和服务亦是无根,走不远的。具体言之,仅仅强调凸显地方特色,易流于自言自语、自话自说的境地,无法融入更大更宽广的学术语境中,地方史的研究终将难以为继。主流学术研究是树之根干,地方史的研究则是树之枝叶。无根干,枝叶无法生机可然。反过来,无枝叶,根干亦太过单调乏味。要言之,主流学术和地方史的研究本就应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汇聚成学术研究的大江大河。
本论文集收录了大连大学从事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的同人们近年来的成果,亦收录有关地方史研究的诸多新见,从中约略可窥得主流研究与地方研究的互融共存。
学术道路终非坦途,中流击水,砥砺方可前行。
是为序。
郝虹
2017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