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珍逸文:老浙大期刊集萃
- 许高渝等
- 1349字
- 2025-04-14 13:25:58
《工专学生》
该刊由浙江公立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出版部编辑。1926年1月出版第一期(共136页)。该期刊首登有浙江公立专门学校学生自治会成立大会摄影以及发刊词和友恭撰写的刊首语。正文分论述、专载、科学(附工艺)、译述(附实习)、文艺、校闻六栏。“论述”栏刊出了《经济政策之可怕》等3篇文章;“专载”栏登载的是《工科学生应有的觉悟》一文(原作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科歇尔教授向该校四年级学生的讲话,由本校钱昌祚教授翻译); “科学”栏目中有光德坤、柳升荣、周祖训、戴尚文、程祥德、方以矩、王声孚等7人撰写的论文,“译述(附实习)”载有3篇译文和1篇实习报告。“文艺”一栏登有4篇作品,其中有小说和诗歌。“校闻”中报道了新年同乐会盛况。
该刊仅存一期。
发刊词
我们的能力薄弱,是无可讳言的;我们的学识浅陋,更是不难知道的。具备“能力薄弱”“学识浅陋”双重条件的出版品——《工专学生》,不能得着读者诸君的热烈的欢迎和同情,也是我们早料到的。我们既然知道自身的微弱,又看透了对方——读者诸君——的态度,更何必自寻烦恼说些话来讨人厌呢?啊!我们不敢相信《工专学生》是高深学术的记载,却也不是袒护官舍方面的机关报,它是供我们表现思想,发挥学业和记载事实的唯一出版品。它的内容是:论说、科学、校闻等类。
研究自然科学的同学,在研究期中,每日为“自然科学万能”这句话所笼罩,很容易忽视实际现象,可是自然科学,又全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不能解决实际现象,决不能肃清实际问题。好比中国的实际问题是要解决“穷”,要想由穷转富,非振兴实业不可,这句说话,差不多是从戊戌政变(光绪廿四年)以后直到现在,无论其为农为工为商或为官吏,若不是蠢然无知,莫不如是说的。真是一句老生常谈!可是目前的中国,竟穷到总统府缺文具费的程度,这就是要解决“穷”的实际问题,不先解决“穷”的实际现象的原故。救“穷”,要振兴实业,固然是句名言,但是实现这句话,非先办到关税自主不可,因为关税的高低,是实业振兴的致命丧和生活素,所以要解决中国“穷”的实际问题,须先做到关税自主的实际现象。许多研究自然科学的同学,学识极宏硕,经验也很丰富,因为轻视决解实际问题的实际现象的原故,结果总是所学非所用,或所用非所愿,因之在研究时代具有的热烈救国救民的大志,顿成泡影,不知不觉堕入悲观的境地,多么可惜啊!《工专学生》的论说一栏,专载实际言论,空泛论调,是不许容留的,以冀收效于万一。
我们觉得知识不是专利品,也不是个人用以自豪的奢侈品,当然我们不肯把我们私有的些少知识,当做“版权所有”, “待价而沽”的宝货,很实在的确切的写出来给大家看看,并且很希望读者诸君的批评和指示我们自己察觉不到的错误。《工专学生》的科学栏,就是我们最近研究所得的发挥。
“好的总是少的,我们总是要好的”这是列宁一篇名著的题目的说话。我们极端相信我们学校的不坏,不过我们总是不知足的要它比好的更加好,同时也希望一切学校跟着我们学校一起好。《工专学生》的校闻栏,专登载本校学生生活一类的消息,恳求大家下痛切的批评:不好呢,我们设法避免,改良;好呢,我们当更进一步的求精。
《工专学生》的内容如是,《工专学生》的目的如是,希望读者诸君切实的批评指点,同时更希望我们的同学爱惜它,为它努力,它是我们的代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