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渡荆门送别[393]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394]。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95]。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39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前两句写送朋友离开的地方,中间两联写荆门空阔的景色,全诗只有最后一句点明了这是一首送别诗,图穷匕首见,一语点题。古人作诗,往往喜欢用卒章显志的手法,最后再向我们交代诗的主旨。第二联气象万千,甚至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楚蜀山脉,绵延不绝,直到荆州才断绝;江水从万山之中奔腾而下,到了平原的开阔地带才四处漫流。所以山势随着原野的出现渐渐平缓,这一景象在诗人所处的荆门最贴切。第四句虽然写的是平常在江上行船都会见到的景色,但与上句相比,不失壮健。向后看,群山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之中;向前望则一片混茫,景色壮阔。第五、六句写诗人在江中见到的景色,用天镜比喻月色光明,用海楼比喻云彩形状的奇特怪异。只有江天高旷才会有这样的景色。如果是在院子里看天上的云和月,就没有这样的景色。最后两句诗人写离别之情,说江水随着朋友的船越走越远,诗人的心好像也跟着朋友的船越走越远。

此诗首二句言送客之地,中二联写荆门空阔之景,惟收句见送别本意,图穷匕首见,一语到题。昔人诗文,每有此格。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至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四句虽江行皆见之景,而壮健与上句相埒(liè)。后顾则群山渐远,前望则一片混茫也。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俞陛云《诗境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