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补偿

有一些人有这么一种想法,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已经无法挽回了,而这些事情确确实实给某些人造成了损害,只是遭受伤害的人还未发觉或者遭受损害的人迟早要发觉的,错在自己,遭受损害的人是无辜的,那么就趁这一段还未被揭穿的日子里,好好补偿一下遭受伤害的人吧,或者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他更好,或者经常给他以惊喜,总之对待他比以前更加好就是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内心有鬼,心里会很不舒服,总要为受害人做一些事情,才会让自己的内心好过一些。这是补偿心理在作祟。

有这么一句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仔细想一下,这句话还是包含了许多合理的成分的。一个人的表现突然好了起来,那么可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在了他/她的身上。

比如,一个员工损坏了公司的财物,但是无人发觉,或许这件事情永远也无法查出是谁干的。别人的确是不知道,但是当事人自己知道,那么他肯定在心理上有负担,总是会觉得过意不过,想去上司的办公室里去承认,怕被开除。不去的话,又会坐卧难安,那怎么办呢?适逢第二天,顶头上司走到了工作间:“昨天我们发现公司的财物有了损坏,老板大发雷霆,说一定要揪出这个人是谁,我已经给做这件事情的人挡了回去,没有什么事情了,大家安心工作,做这件事情的人也不用来办公室找我,好好工作。”这个员工听到“好好工作”之后,眼神一亮,终于找到了补救的办法,那就是更努力地工作,更好地完成顶头上司交代的任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员工做错了事情,老板不一定要选择惩罚或者一定要揪出来开除的做法,可以换一个思路,把握好时机,利用人内心深处的补偿补救的心理,让员工对老板乃至公司的印象有改观,打通一个员工的心结,那么这个员工很有可能从此努力认真地工作,为公司谋利益。

补偿心理导致的“抵消效应”,我们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可以留意,可以分析,可以利用。有些事情再补偿也没有什么用,比如说背叛;而有些事情我们却傻愣愣地看到补救。

有些人,会有补偿心理,然后是抵消行为;但是还有一些人,你还是不要指望了。那么,这个人到底会不会有补偿心理和抵消行为呢,就看你对这个人了解的透彻程度了。所以,唯有了解,才是一切行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