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
- 李荣 冯芸
- 1231字
- 2022-09-02 14:59:04
第一章 溯本求源话友善
一、何谓友善
友善是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和共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延续不仅需要有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保障,更需要友善作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和精神支撑。友善不仅是个人不可或缺的美德,也是一切道德修养的起点。友善作为一种价值观,不管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
从字源上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友善”在古代汉语中是分别作单字使用的。“友”在甲骨文中是“善,吉也。”所以“善”的本意为吉祥。“友”与“善”结合成友善,从字面上说就是像朋友一样善良。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孟子曾说过:“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在儒家文化中,友善的内涵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第一,友善并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一个人爱心的外化,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就是说一个人友善的动力源于内心的仁爱,只有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才会对人友善,把这种爱传递给他人与社会。因此,中国儒家文化才会强调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要性。第二,与人友善的前提是做到“将心比心”,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孟子强调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要求人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真正理解他人,从而减少人际关系中的误解与分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友善。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善首先是一种个人品德,是一切道德修养的起点;友善还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来维系人类社会的道德秩序。
名人隽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同样,西方文化也非常重视友善这一价值。在古希腊,任何两个人在共同体中所发生的任何实际的相互交往都被看作友爱的关系,也就是说,友爱是把两个人相互吸引到一起的那种力量。因此,友爱在古希腊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世界万物从日月星辰到人的四肢身骸都是四种元素(水、火、气、土)在“爱”与“恨”两种力量作用下的结果,其中,“爱”是一种结合的力,“恨”则是一种分离的力。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友爱看作维系城邦存在的基本因素,亚里士多德指出,友爱把城邦联系起来,与公正相比,立法者更重视友爱。实际上,古希腊哲学中,友爱就是意味着与朋友共同生活,从事共同的活动。也就是说,共同生活属于友爱自身,它就像友爱的承载体一样。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什么比寻求共同的生活更是友爱的标志了。显然,在古希腊,友爱的目的就是消除人们彼此之间的仇恨与对立,从而增强共同体的友爱与团结。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为善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三种,并倡导人们追求“善的爱”,因为他认为只有善的友爱才是稳定、持久、值得人们追求的。
名人隽语
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苏格拉底
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
——亚里士多德
总之,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都将友善看作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纽带,友善的最终目的乃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让人们能够共同生活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