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政权

父识英雄婿沛公,家因骄横血兵锋。

始知善相元非善,不是兴宗是覆宗。

——(宋)徐钧《吕后》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在讨伐淮南王英布的战争中,中流矢负伤。历经四个月的奔波,回到长安后,刘邦伤势恶化。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汉高祖刘邦在长乐宫中去世,享年62岁。

长陵

汉朝建立后的几年中,诸侯叛乱此起彼伏,汉王朝面临着一代而终的危机。刘邦政权从楚汉战争中开始,就是依靠与诸侯王、列侯之间的信赖关系维系的。刘邦一旦死去,汉王朝骤然崩溃的可能性极大。新旧帝王更替,继承皇位的刘邦之子是否能维系父辈的关系还没有保证。因此,刘邦死后,四日之内没有发丧。

汉朝建立后,刘邦相继诛杀了自己分封的诸侯王,而自始至终都在支持他的还有樊哙、周勃、郦商、陈平、灌婴、萧何、曹参、张良、王陵等人。这些与刘邦亲密的人,也都是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但与其他诸侯不同的是,这些人都是沛县出身,有些相识于微时,有些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从沛公时代开始,他们就与刘邦并肩作战至今。即使在刘邦称帝之后,他们也仍然握剑保卫汉王朝。郦商作为丞相,曹参作为齐国相国,他们都与刘邦并肩讨伐英布;周勃、樊哙作为汉朝相国,相助刘邦讨伐燕王卢绾。

刘邦在晚年,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念。讨伐英布之后,刘邦曾回到故乡沛县。在沛宫,他聚集友人、父老子弟,开设酒宴,持续十多天。宴会中,刘邦激动万分,一边击筑,一边歌唱自己作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孩子们的和唱中,他跳起舞,脸颊上热泪滚滚。年逾花甲的刘邦,在故乡的父老亲人面前流露出了情感脆弱的一面,也流露出了对守江山之艰难的担忧。之后,沛县和刘邦出生的丰邑都得到了免税的恩典。

刘邦去世后,长子刘盈继位,成为汉惠帝。太后吕雉则成为汉帝国的实际掌权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把持朝政的女性,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外戚专权的先河。

成为汉帝国皇后之前的吕雉,忍辱负重,为刘邦吃尽苦头,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内助。成为皇后之后,吕雉刚毅残忍,为刘邦诛杀诸侯,背负骂名。成为太后的吕雉,文韬武略,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吕后专权后,逐一消灭刘氏诸王,将刘邦的儿子诛杀殆尽。她先将淮阳王刘友迁为赵王,不久将其活活饿死;之后又迁梁王刘恢为赵王,将其逼死;派人诛杀了燕王刘建之子,夺其封国。

在宫廷的权位之争中,吕后阴狠毒辣,雷厉风行,替儿子汉惠帝彻底消灭了潜在的皇位威胁,稳定了皇权。在治理国家方面,吕后却是一位颇有韬略的政治家。她当政的十五年中,继续推行刘邦称帝以来实施的约法省禁、与民生息的方针政策:

第一,诏令各郡县勉励优秀农户,减轻赋税,改秦税什收其伍为什伍税一。

第二,既往不咎,允许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迁徙他乡的农民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官吏不得歧视。

第三,释放奴婢,回乡从事农耕,官吏不得干涉。

第四,下令“戍卒更”,取代秦朝以来的戍卒无限期;裁剪大批军官士卒,转业还乡,优先给予土地,妥善安置。

第五,大赦天下,废除秦时因株连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

第六,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安定了边境局势。

这些政策缓和了汉朝的内外矛盾,推动了生产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全面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