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9105字
- 2020-11-18 22:45:18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9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B)
科目代码:909 科目名称:社会保障学 满分:150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
2.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保障有哪些相互冲突的观点?你如何评价他们之间的争论?
3.如何协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并促使两者共同发展?
4.有人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的保障功能也在持续弱化,未来必将以社会保障取代家庭保障。你如何评价上述观点?
5.请比较给付确定模式(Defined Benefit)和缴费确定模式(Defined Contribution)这两种养老保险缴费模式的异同。
6.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服务机构的补偿方式中,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总额预算制分别是什么含义?二者对于医疗服务机构控制费用的激励效果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近5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哪些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请结合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评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上述进展。
2.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外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尽显疲弱,国内内生增长动力还需增强。在结构性及周期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受到较大的影响。2012年1~3季度全国GDP增速回落至7.7%,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7.4%,创14个季度以来新低。一些原本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也遇到很多困难。请分析宏观经济的下行趋势可能对社会保障筹资以及基金支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为了应对可能的不利影响,可以考虑采取哪些策略?
参考答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B)
科目代码:909 科目名称:社会保障学 满分:150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优抚制度。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以下领域:
(1)在政治领域
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除具有一般的政治调节功能外,还特别促进了社会成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亦强化了国民对现存制度的依赖意识和国家认同,同时对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冲突和促进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并维持其整体正常运营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政治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在许多国家成为党派斗争和政党政治、民主竞选中的重要议题,正是社会保障具有不容忽略的巨大政治调节功能的体现。
(2)在经济领域
①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从国际范围考察,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制度愈健全、水平愈高、规模愈大,意味着国家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强;反之,社会保障愈是残缺不全、水平愈低、规模愈小,则意味着国家在社会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弱。而社会保障对公平与效率的合理调节,则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与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②社会保障直接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并通过税收或征费或“转移性支付”给予保证,进而分配给受保障者或有需要者。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这种调节功能更加显著,它通过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与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在不同的受保障对象之间横向调节着收入分配,同时还在代际之间实现着纵向调节收入分配。
③社会保障还直接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甚至被称为国家的福利投资
一方面,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储存与分配,直接调节着国民储蓄与投资,并随着基金的融通而对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直接调节作用。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还是经济发展周期与周期之间的蓄水池,当经济增长时,失业率下降,社会保障收入增加而支出减少,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亦随之扩大,减少了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最终对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起重要作用;当经济衰退时,失业率提高,由于失业者不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而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收入的减少,而失业者及经济衰退带来收入下降的低收入阶层对社会保障待遇的要求随之增大,又使社会保障基金支出规模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具有唤起有效需求、提高国民购买力的功能,最终有助于经济的复苏。
④社会保障对市场体系起调节作用
如养老、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起直接调节作用,是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基本条件;社会保障基金的融通对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起调节作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教育福利、职业培训、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等,又为提高劳动者的知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奠定了基础,并对技术市场产生相应的影响。
(3)在社会发展领域
社会保障亦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社会保障构成了调节“社会成员中高收入阶层(富人)与低收入阶层(穷人)、劳动者与退休者、就业者与失业者、健康者与疾患者、幸运者与不幸者、有子女家庭与无家庭负担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基本杠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有效缓和,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非公平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调节。
2.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保障有哪些相互冲突的观点?你如何评价他们之间的争论?
答:(1)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保障互相冲突的观点如下:
①凯恩斯的观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主要著作,也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作和“凯恩斯革命”的标志。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肯尼思·阿罗的观点
1972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即以社会选择理论等著称于世,在其代表性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从分析民主制度下寻找进行社会选择的社会福利函数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个人偏好和社会选择的本质——二个公理及社会福利函数应满足的五个条件,同时用反证法证明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或“独裁定理”。
③哈耶克的观点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中,集中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和经济思想,他认为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是维护个人自由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根本保证,而集权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一种制度,实行计划经济则是一条“通向奴役的道路”。
④弗里德曼的观点
弗里德曼是“效率”绝对优先论者,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认为竞争的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自由的制度,政府的职责范围必须加以限制,政府的权力必须分散,应主要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来组织经济生活;在社会保障方面,主张政府的职责只是补充私人慈善事业和私人家庭对不能负责的人的照顾,认为政府通过累进的所得税和遗产税办法干预收入分配过程是违背自由社会的道德准则的,进而指出政府的广泛的福利计划和减贫计划不仅未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允许私人企业和私人机构参与这些领域的竞争,允许个人自由选择。他主张实行负所得税制,并逐步取消社会保险。
⑤福利经济学家的观点
庇古、帕累托、阿马蒂亚·森等福利经济学家一直主张增进国民福利。
(2)对以上争论存在的看法
①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分歧是长久的,也将是永恒的。即使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经济学界亦有主张对社会保障采取公营或私营化的争论,还有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持完全相反意见的争议。因此,经济学早已成为争论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领域,一些经济学家亦早已成为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专家。然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等于经济目标,因此,经济学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但经济学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同样地不能等同于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专门研究。就像弗里德曼可以提出取消社会保险制度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不可能做到一样,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效率”均是注定要灭亡的。
②经济学领域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态度的差异,正是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学说的有益营养来源,也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换言之,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否定社会保障的学说与肯定社会保障的学说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健康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3.如何协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并促使两者共同发展?
答:社会保险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基础,在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在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面前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度。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五个项目。
商业保险是按照保险的一般原则,以集中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根据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签订的合同,由保险人对被保险人遭遇到的合同范围内的风险,按合同规定实施经济补偿的一种商业经营活动。
协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并促使两者共同发展的措施如下:
(1)一般而言,在保险资源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作为保障供给的主体,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冲突,一方的发展往往会削弱和阻碍另一方的发展,这对于占人口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更为明显。一方面,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由于支付能力有限,消费者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支出增加,必然导致其投保商业保险的资金减少,反之亦如此;另一方面,当一国社会保险得到充分发展,为公民提供的经济保障程度提高时,会降低人们的风险和保险意识,降低他们对商业保险的保障需求,客观上会影响到商业保险的发展,形成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争夺保障资源的冲突。
(2)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之间也存在着互为促进和补充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普遍性可以增强人们的风险和保险意识,认识到保险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有利于商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社会保险可以为那些遭遇社会风险的商业保险投保人提供经济援助,一定程度上维持其支付能力,减少商业保险退保和解约行为;同时,高水平的社会保险制度大大提高了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客观上起到了减少商业保险赔付、维持商业保险稳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水平有限,人们可以投保商业保险实现较高的经济保障需求。此外,在社会保险还没有发展到全民化的阶段,一部分被社会保险制度排除在外的社会成员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解决自身的风险保障问题。
(3)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人们保障需要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依靠单纯的社会保险或单纯的商业保险往往难以满足其生活保障需要,所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许多国家能够并行不悖,共同构成国民生活的经济保障系统。例如,社会保险为人们提供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基本的风险保障,而商业保险却不同,它对人们面临的形形色色的风险,只要符合可保风险条件便可以设立相对应的险种,保险事故可大可小,保险标的可多可少,保险金额也可低可高,即使社会保险已经保障了的风险,商业保险仍可以再予以保障,满足人们多层次性的和特殊的保障需求,使两者保障功能和保障范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再如,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相通性亦使两者可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由于商业保险客观上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和公共性,保险公司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兼顾社会目标的实现;社会保险也可以吸收商业保险的有益做法,促进自身机制和体制的完善,如社会保险采取权利义务相结合的费用三方负担原则,或将商业保险免赔的做法引入医疗保险,都是社会保险开源节流的有益尝试;商业保险也可开办一些具有社会保险功能的险种(如团体年金保险),不但吸引客户还可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在技术上,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可以互通有无,如保险精算技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实现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是可以获得共同发展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有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发达的商业保险。
4.有人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的保障功能也在持续弱化,未来必将以社会保障取代家庭保障。你如何评价上述观点?
答:虽然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的保障功能在持续弱化,但社会保障无法取代家庭保障。理由如下:
(1)社会保障提供的保障是有限度的
我国社会保障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不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口众多的现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就是以“保基本”为特点的,不像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全面、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从客观上来说,老年人的生活要依靠子女的赡养即家庭保障才能维持一个较好的生活状态。
(2)社会保障只能提供部分物质上的保障,而无法提供精神上的抚慰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支付主要是现金支付,而老年人面临的问题除了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关怀需要。可能社会保障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现金支持,而却无法替代家庭保障带来的精神上的照顾与抚慰。
(3)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就有浓厚的家庭观念、孝道观念,家庭保障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文化的传承作用会使得家庭保障的功能依然传承下去。
(4)政策变动的影响
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使得政府与现行的社会保障政策可能在将来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保障,因此依然需要家庭的扶持。另外,目前中国对于二胎政策的放开,也意味着中国的家庭结构会有新的变化,可能家庭保障的功能会有所上升。
因此,社会保障无法完全取代家庭保障,实现社会保障和家庭保障的共同发展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请比较给付确定模式(Defined Benefit)和缴费确定模式(Defined Contribution)这两种养老保险缴费模式的异同。
答:给付确定模式,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因此,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支定收”模式。给付确定模式维持的是短期内的横向平衡,一般没有结余。这种模式通常和现收现付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缴费确定模式,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收定支”。缴费确定模式维持的是长期内的纵向平衡。这种模式通常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1)二者的相同点
给付确定模式和缴费确定模式都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给付模式,对于保障老年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2)二者的区别
①从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承担风险的角度
在缴费确定制中,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不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任何金融风险,养老保险金受益由基金积累额和投资收益决定,唯一的治理问题是缴税(费)和受益的及时支付、基金资产的管理(包括绩效测算和评估)、基金监管,以及向企业和参保职工披露相关信息。在待遇确定制中,作为政府代表的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承担各种形式的金融风险,提供最低投资收益率担保,或者保证给付一定比例的工资替代率。
②从风险分担的角度
待遇确定制与缴费确定制在积累期的差异和受益风险是完全不同的,缴费确定制更注重制度设计引起的成本效率问题,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承担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风险;而待遇确定制更注重精算方法和精算成本,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为预定的社会保险金待遇水平提供担保。
③从缴税(费)激励的角度
待遇确定制的给付与职工退休前的缴税(费)没有直接关联,职工有不缴税(费)或“搭便车”的动机;而缴费确定制的给付水平取决于职工退休前的缴税(费)积累和投资收益积累水平,职工有很高的积极性为自己的个人账户缴税(费)。
6.在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服务机构的补偿方式中,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总额预算制分别是什么含义?二者对于医疗服务机构控制费用的激励效果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答:(1)按服务项目付费和总额预算制的含义
①按服务项目付费
按服务项目付费是医疗保险最传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费用支付方式。它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机构上报的医疗服务项目和服务量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在具体操作上,它可以先由医疗单位付费后再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也可以先由患者垫付再从医疗保险机构报销部分或全部。其特点是费用支付发生在医疗行为之后,数量上没有限制,只与服务多少有关,属于事后补偿性质。
②总额预算付费制
总额预算付费制指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对服务地区的人口密度、人口死亡率、医院的规模、服务数量和质量、设备设施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和测算后,按照与医院协商确定的年度预算总额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这种付费方式的特点是,医疗机构必须为前来就诊的被保险人提供合同规定的服务,自负盈亏,所以又称为总额预算包干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采用这种付费方式。
(2)二者对于医疗服务机构控制费用的激励效果存在的差异
①按服务项目付费方式具有实际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但由于医疗机构的收入同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直接相关,医疗机构因此具有提供过度服务甚至虚报的动机。同时,第三方付费的事实亦使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控制机制,从而容易造成医疗浪费等结果。
②总额预算制的特点是,一旦按某种标准确定了总预算,医院的收入就不能随服务质量的增加和病人住院日的延长而增加,但同时医院必须为前来就诊的所有被保险人提供预先规定的服务,若全部服务费用超出了年度总预算,医疗保险机构不再追加支付,亏损由医院自付。这种支付方式能够使医疗保险机构较好地控制医疗费用。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近5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哪些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请结合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评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上述进展。
答:近5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的进展及评估如下:
(1)社会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从企业职工扩大到企业职工、农民、城镇居民。我国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使得农民在60岁以后能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这一政策的实施首次把农民纳入了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2012年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6亿人。从2011年开始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把全体城镇居民纳入了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至此,我国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首先是参保人数的增加、参保率的提高。到2011年,我国参加新农合的人员达到8.32亿人,参保率超过97%。其次是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率从60%上升到70%,最高支付限额从3万元上升到5万元不等。再次是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社会保险法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自2010年10月28日通过,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生育保险等保险项目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还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监督等做出了明文的规定,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法可依。这部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里程碑,为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的实施
2009年颁布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为我国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设立了制度上的保证。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的实施,不仅利于保证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权益,且利于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2.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外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尽显疲弱,国内内生增长动力还需增强。在结构性及周期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受到较大的影响。2012年1~3季度全国GDP增速回落至7.7%,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7.4%,创14个季度以来新低。一些原本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也遇到很多困难。请分析宏观经济的下行趋势可能对社会保障筹资以及基金支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为了应对可能的不利影响,可以考虑采取哪些策略?
答:(1)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可能对社会保障筹资及基金支出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①社会保障筹资规模下降
全球经济下行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降,一部分企业为了应对危机会采取裁员、降薪等方式。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可能会面临数量上的减少及征缴困难等问题,从而导致筹资规模下降。
②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着支出数量增加,支出增长速度加快的危险
经济下行导致一部分工人失业,从而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加,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每年新增老龄人口增加,即使经济正常发展的时期每年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也会有所增加。
(2)为了应对可能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的策略
①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
社会保障基金收不抵支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并不安全,加上经济疲软的影响,这将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与民众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信心。为了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持续性,我们应当有忧患意识,在“保基本”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来减少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例如,有规划的推进延迟退休年龄、严格领取失业保险的条件等。
②减少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补助,强调社会保险中个人责任的比例
目前我国政府、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障责任过于沉重。这一方面导致了财政负担、企业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也使得劳动者对于自己的责任定位不清晰,没有更好的发挥社会保障的激励作用。
③引入私营机制
引入私营机制能够减轻官方系统的压力并提高社会保障系统的行政效率。如福利国家改革进程中,英国政府就迫使地方政权、全国健康服务等部门将一系列服务项目通过招标改由私人承包,同时鼓励私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职业福利的发展;瑞典亦开始出现少数的公共服务私营化机构;而官方社会保障系统的膨胀得到了抑制。目前我国可以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上逐步引入私营竞争机制,保证资金的保值增殖。
④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如努力促进经济发展,降低失业率,由此而使缴费人数增加和征收的社会保障税增加;制定更加严密的税收征管办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发生;提高退休年龄以增加社会保障税的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