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技术进步:短期、中期与长期

一、概念题

1.技术性失业(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

答: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者所拥有的技术状态和水平与企业生产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状态和水平不相适应而引起的失业。技术性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因而是自然失业的一部分。

为了克服技术性失业,就业人员或劳动者需要参加学习和培训,以不断跟上生产技术的进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其结果会使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失业率上升。生产中资本—劳动比率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资本品的价格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下降,但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其结果是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这样,技术性失业更加严重。

技术性失业的增加是长期经济增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且,这种失业对低技术与低文化水平的工人影响更大。由于技术性失业的增加,在长期中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

2.偏重技能的技术进步(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答:偏重技能的技术进步是指,要求工人掌握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等更多技能的技术进步,它使得厂商偏好于利用熟练工人而不是廉价的非熟练工人。例如计算机的发展要求工人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知识。新的生产方法要求工人有更多的灵活性,能够胜任新的工作,而更多的灵活性又要求更多的技能和更多的教育。

偏重技能的技术进步能够解释在经济中的所有行业都出现了对熟练工人相对需求的变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偏重技能的技术进步才是工资差异变大的主要原因。

3.结构性改变(structural change)

答:结构性改变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其中主要是指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的变化。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旧的行业就会衰退以致消亡,而新的行业又会不断出现。此时对于一些工人来说,他们所拥有的某些技术已经过时,从而形成失业。结构性变化真正意味着失业和低工资。

4.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

答:创造性毁灭是由熊彼特在其“创新理论”中提出的关于创新的著名论断,是指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从内部不断发生变化,以破坏旧的体制,而创造一个新的体制的过程。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它从来不是静止的。他借用生物学的术语,将那种“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新的结构”的这种过程,称为创造性毁灭,并认为“这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所以,“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这些特征,也就没有资本主义。“创造性毁灭的过程”是对创新作用的概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包括下列五种具体情况:

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

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的镜框;

创建新的产业组织,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5.产权(property rights)

答:产权是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一组权利的总称。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是产权的核心和主要形式,其他形式的产权,都是由财产所有权派生的。其次,产权还指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主要有以下两种:经营权,指全民所有制企业对国有财产的经营权。使用权,指法律允许全民集体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和其他资源,并取得收益的权利。(除了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外,法律尚未规定而实际存在的还有国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使用权)。

产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因而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不等同于所有权,而有其更为丰富的内涵。

6.工作搅拌机(churning)

答:工作搅拌机是指技术进步带来的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技术进步会带来两种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使旧的产品过时;同时新的生产技术出现需要新的技能,使旧的技能没有用处,因而这部分工人将面临失业。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在一篇题为《漩涡》的报告的引言中,描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漩涡过程的实质。

具体而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很多职业(如铁匠、马具制造者等)都消失了。以前的大部分农场工人都因为农业生产率的极大增长而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否则就是一种隐蔽的失业者),取而代之的是出现了更多的高技能的工人(如卡车、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司机等)。这都是技术进步的漩涡过程的经验事实。

二、计算与分析题

1.运用本章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陈述分别属于“正确”、“错误”和“不确定”中的哪一种情况,并解释。

a.美国1900年以来的就业和人均产出变化印证了技术进步会导致就业的稳定增长的观点。

b.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使得工人和消费者同等受益。

c.在过去20年里,美国非熟练工人的实际工资与熟练工人相比是下降的。

d.当且仅当产出的增长低于生产率的增长时,技术进步会导致就业的下降。

e.2001年衰退后发生的“无就业贡献的复苏”可以用“没有引起总需求激增的异常高的生产率增长”来解释。

f.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自然失业率的明显下降,能够用在那段时期里生产率增长特别高的事实来解释。

g.如果我们停止技术进步,将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

答:a.错误。技术进步可能会带来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与自然失业率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严格说来,失业率的变化取决于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产出增长率的相对关系。如果失业率不变,则就业增长率将等于劳动力增长率。

b.错误。创造性毁灭使消费者从获得新产品中获益,但低技能工人却要忍受失业期的延长和找到工作后的低工资。

c.正确。偏重技能的技术进步使得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下降,非熟练工人的工资降低。

d.正确。由公式就业变化的百分比=产出变化的百分比-生产率变化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当且仅当产出的增长低于生产率的增长时,技术进步导致就业的下降。

e.正确。生产率的增长必定会带来厂商生产成本的下降,于是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产出水平的上升。生产率的增长对总需求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当生产率上升对总需求没有影响时,意味着生产率上升没有带来额外的总需求增长,于是厂商没有动力扩大生规模而将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故就业岗位不会增加,发生了“无就业贡献的复苏”。

f.正确。由公式就业变化的百分比=产出变化的百分比-生产率变化的百分比可知,若产出大幅度增长从而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则就业将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进入“新经济”时期,技术进步的增长使得产出大幅度增长并导致了失业的下降。

g.错误。在本质意义上,技术进步与自然失业率之间没有确定性的关系。由于技术进步的停止会阻碍产出的增长,从中期来看,技术进步与失业率之间似乎是一种反向的关系:生产率增长越低,失业越高。所以,停止技术进步,会使得失业越高。然而在短期,偏重技能的技术进步可能会导致失业增加。

2.假定一个经济的特征如下:价格制定:P=(1+m)(W/A),工资制定:W=AePe(1-u)。

a.如果Pe=P,但是Ae不一定等于A,求失业率。解释(Ae/A)对失业率的影响。现在假定对价格和生产率的预期都是正确的。

b.如果加成量(m)等于5%,求自然失业率。

c.自然失业率依赖于生产率吗?请解释。

答:a.当Pe=P时,价格制定:W/P=A/(1+m),工资制定:W/P=Ae/(1-u),结合上述两式有:

 

解得:

可知,若(Ae/A)变大,则自然失业率u变大。

b.若生产率的预期也是正确的,有Ae=A,则a题中式变为:

 

代入m=5%,解得:

c.若生产率和价格都预期正确,则自然失业率不依赖于生产率,仅仅依赖于价格加成。工资随预期生产率的变化而调整,由于预期正确,所以根据价格制定和工资制定,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实际工资同等比例提高而不影响初始的自然失业率。由式的求解也可知,自然失业率的决定独立于生产率。

3.“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得公司使用同样数目的工人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同时将产品以同样或更低的价格出售。这就是为什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使失业率永久性地下降,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评价这段话的观点。

答:这段话是不准确的。

从短期来看,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得单位产出需要的劳动量降低,从而公司成本降低,既定产出水平上价格下降,总供给曲线下移,所以第一句话正确;但总需求曲线的变化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生产率提高对消费者未来预期的影响,所以通货膨胀的变化不确定。考虑就业变化,若生产率预期和价格预期都正确,则生产率的变化对自然失业率没有任何影响;如果生产率预期调整缓慢,则生产率的提高将降低失业率。但是,当预期调整正确之后,失业率恢复至初始水平。

4.以下的每一种变化会怎样影响美国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

a.增加公立学校在计算机上的支出。

b.对国外临时性农场工人进入美国的数量加以限制。

c.增加公立大学的数量。

d.中美洲地区对美国公司减税。

答:a.缩小差距。增加公立学校在计算机上的支出可以增加与之相关专业的熟练工人的供给,使熟练工人的工资下降,差距缩小。

b.缩小差距。对国外临时性农场工人进入美国的数量加以限制可以减少非熟练工人的供给,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增加,差距缩小。

c.缩小差距。增加公立大学的数量能增加熟练工人的供给,使熟练工人的工资下降,差距缩小。

d.扩大差距。中美洲地区对美国公司减税会使美国公司将生产转移至这些地区,对美国非熟练工人的需求降低,美国非熟练工人的工资下降,差距拉大。

5.技术进步,农业和就业。

“那些坚持技术进步不会使就业下降的人应该看一看农业部门的情况。在20世纪初,农业人口超过1100万。今天,农业人口低于100万。如果所有的部门都开始经历类似农业部门中所发生的生产率增长,一个世纪后,每个人都会失业。”评论这段话的观点。

答:这种观点有些片面,只看到了个别行业就业的变化,而忽视了技术进步虽然会使一些行业变得衰落,但同时也会创造出一些新的行业,增加劳动力的需求,出现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技术进步确实使得20世纪美国农民数量下降,农民失业,但也应该看到,系统分析师和计算机科学家等需求的增加,使得这些行业的就业增加。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和熟练工人、技能工人的增加,一个世纪后,劳动生产率确实会增长,但失业率可能并不会系统性地上升。实证表明,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经济总体来说,总是降低了失业率而非提高了失业率。这是因为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产出的大幅度增长。

6.生产率变化的总供给曲线。

考虑一个经济,其生产函数由下式表示:Y=AN,假定其价格制定关系和工资制定关系如下:价格制定:P=(1+m)(W/A),工资制定:W=AePe(1-u)。回忆一下,就业(N)、劳动力(L)和失业率(u)的关系由下式表示:N=(1-u)L。

a.求出总供给曲线(即在给定的加成量、实际和预期生产率水平、劳动力和预期价格水平下,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解释每个变量的作用。

b.说明实际生产率A和预期生产率Ae同时增长[这样(Ae/A)保持不变]对总供给曲线位置的影响,并作出解释。

c.现在假定实际生产率A提高,但预期生产率Ae没有变化。请对比本问题与问题(b)中的结论有何不同,并解释其差别。

答:a.将W=AePe(1-u)代入P=(1+m)(W/A),得:

 

由N=(1-u)L得:

 

再由Y=AN得N=Y/A,代入式有

再代入得:

因此,总供给曲线的表达式为

b.总供给曲线下移。

由公式

可以看出,若(Ae/A)保持为1,在既定的产出水平Y下,A的增加会使得P下降,总供给曲线下移。因为给定产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失业上升,工资下降,因而价格下降。

c.总供给曲线下移得更多。

由公式

可以看出,A提高,Ae不变,给定Y会使P的值更小。因为工人没有得到由生产率的提高而带来的工资的增加,与b相比,名义工资更低,导致给定Y的情况下,P下降的更多。因而,总供给曲线将下降得更多。

7.技术和劳动力市场。

在第6章的附录中,我们介绍了工资制定式和价格制定式可以以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的形式来表示。在此我们根据此框架来解释技术变革。工资制定方程为W/P=F(u,z),方程与劳动力供给一致。回顾一下,给定劳动力L,失业率u可以表示为u=1-N/L,N为就业人数。

a.把u的表达式代入工资制定方程中。

b.使用你在(a)中得到的方程,画出劳动供给曲线,N为横轴,实际工资W/P为纵轴。

现在把价格制定方程写为:P=(1+m)MC,MC表示边际生产成本,归纳正文中的讨论,我们得到MC=W/MPL,其中W为工资,MPL为边际劳动产出。

c.把MC的表达式代入价格制定方程中,解出实际工资W/P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是劳动需求关系,将W/P视作MPL和m的函数。

在正文中,为了简化,我们假设给定生产率水平下的MPL为常数。但在此处,我们给定一个更现实的假设,MPL随就业率下降(给定生产率水平下)。例如,如果产出由资本和劳动决定,而资本固定,MPL随就业率下降。

d.假设MPL随着就业率下降,在与问题(b)相同的图中画出问题(c)中的劳动需求曲线。

e.如果技术水平提高,劳动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化?(提示:当技术提高时,MPL如何变化?)并解释。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如何影响实际工资的?

答:a.将u=1-N/L代入工资制定方程W/P=F(u,z),有W/P=F(1-N/L,z)。

b.劳动的供给曲线应从劳动的供给方——工人的角度来考虑。在实际工资越高时,高于工人们保留工资的可能性就越大,工人们就越愿意去就业,失业率就越低,因此二者呈负向关系。在以就业人数N表达的新的工资制定方程中,若N越大,则u=1-N/L就越小,表示实际工资越高。因此,就业人数N与实际工资W/P呈正向关系,可由图13-1表示。

说明: 未命名

图13-1 劳动力供求与失业

c.将价格制定方程改写为:P=(1+m)W/MPL,得到:W/P=MPL/(1+m)。

d.劳动的需求曲线应从劳动的需求方——企业的角度来考虑。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当N增大时,劳动的边际产品MPL下降;由价格制定方程W/P=MPL/(1+m)可知,实际工资必然下降。因此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呈负向关系,如图13-1所示。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劳动力供给数量N*和均衡的实际工资水平(W/P)*

e.如果技术水平进步了,则在任一劳动供给数量下的劳动的边际产品MPL将会增加,因此劳动需求曲线将会向右移动,由ND1移至ND2,与劳动供给曲线形成新的交点。此时,就业量扩大(N1>N*),实际工资提高[(W/P)1>(W/P)*]。

8.工作搅拌机。

劳工统计局预言了成长最快和衰落最快的职业。见www.bls.gov/emla/emptab4.htm(衰落最快的职业)和www.bls.gov/emp/emptab3.htm(成长最快的职业)中的表格。

a.哪些职业的衰落与技术变化有关?哪些职业的衰落与国外竞争有关?

b.哪些职业的成长与技术变化有关?哪些与人口变化(特别是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有关?

答:a.从中可以看出,股票交易和计算机编程等职业与技术变化有关;而纺织、零部件加工等行业与外国竞争有关。

b.对于预言中列出的成长最快的职业,计算机系统分析员与技术变化有关;而家政服务与美国的老龄人口有关。

9.实际工资。

本章给出了低技能工人和高技能工人相对工资的数据,这里我们考察实际工资的演变。

a.根据价格制定方程,实际工资随着技术进步会如何变化?并解释。1973年至今存在技术进步吗?

b.登录《总统经济报告》网址(www.gpoaccess.gov/eop),找到表8-47,看到(非农业部门)平均小时收入的数据,这一数据是按1982--1984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的(即实际小时报酬)。根据可得数据,1973年的实际平均小时收入与最近一年的实际平均小时收入相比会怎样?

c.已知本章中给出的相对工资数据,关于自1973年以来低技能工人实际工资的演变,(b)的答案说明了什么?关于非熟练工人需求相对下降的幅度,你的答案说明了什么?

d.在对工人补偿金的分析中有可能遗漏了什么?工人们是否以工资以外的形式收到了补偿金?

答:a.根据价格制定方程P=(1+m)(W/A),在给定价格加成的条件下,随着技术进步,价格水平P将以技术进步率下降;若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W/P)也会以相应的速度提高。1973至今存在技术进步。

b.在1973年,美国非农业部门工人实际平均小时收入为$8.98;而2009年,美国非农业部门工人实际平均小时收入为$8.6。

c.对于自1973年起低技能工人实际工资的演变,说明非熟练工人的实际工资大幅度降低。

d.以上分析也说明,对于非熟练工人的相对需求也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