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针疗法的穴位选取、常用药物和操作方法
第一节 水针疗法的穴位选取
一、穴位选取原则
水针疗法的选穴原则,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的病证、穴位特性,结合临床实践,合理选取穴位组成处方进行施治。其原则以循经选穴为主,分为近部、远道和对症选穴三种。
1.近部选穴
依据穴位能疏通局部经气、治疗局部病症的原理,在患病脏腑器官、躯干、四肢就近或邻近部位选穴。此法应用较为广泛,多用于治疗部位明显或较为局限的病症。如口眼歪斜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梁门等。
2.远道选穴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与穴位主治功能,在距离病痛较远处选穴治疗。如咳嗽选尺泽、鱼际;胃脘痛选足三里、公孙。
3.随证选穴
即辨证选穴,是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穴位主治提出,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言的。如高热选大椎、曲池;失眠选神门等。
二、所选穴位
水针疗法所选的穴位有经穴、奇穴、阿是穴(即一些疾病的反应点、压痛点、敏感点)、耳穴。
三、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穴位加以配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配穴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水针疗法的配穴,要把握少而精的基本原则。常用配穴方法如下:
1.本经穴位相配
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即选该脏腑所属经脉的穴位组成处方。如咳喘,病在肺脏,即取肺之募穴中府(局部),配以本经远道的尺泽、太渊。
2.表里经穴位相配
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选与病经互为表里的经脉穴位组成处方。如胃脘疼痛,取胃经原穴冲阳,配脾经络穴公孙。
3.前后穴位相配
前指胸腹部,后指背腰骶部。治疗脏腑疾病时,胸腹部穴位与位于背腰骶部穴位相配即为前后穴位相配。如心痛时,取前部心之募穴巨阙,配以背部心俞。
4.左右穴位相配
即左右侧穴位同时配合应用。如上牙痛,取双侧合谷穴。
5.上下穴位相配
上指腰以上,下指腰以下,即腰以上的穴位与腰以下的穴位配伍应用的方法。如牙痛,取在上之合谷,配在下之内庭;治脱肛取在下之长强,配在上之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