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黏膜急性炎症,是呼吸道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约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的,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由于受凉、过累、体弱等原因致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黏膜充血、水肿,而见明显的上呼吸道炎症症状。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散在发病多见。属中医学“感冒”范畴。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
冬春季节多见,常因气候变化而流行。可有受凉、过累、体弱、呼吸道慢性炎症等病史。
2.临床表现
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感冒:
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咽部干痒,灼热感或咽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可伴有咽痛,听力减退,流泪,味觉迟钝等,全身症状较轻。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较多的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病程一般为5~7日。
(2)病毒性咽-喉-气管炎(也称急性呼吸道疾病):
咽痛,声嘶,轻度干咳,发热,体温可达39℃,全身酸痛不适。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有灰白色点状渗出物,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颌下淋巴结肿大。
(3)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细菌引起):
起病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呕吐,腹痛等,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4)疱疹性咽峡炎:
咽痛,发热。检查见咽部充血,在软腭、悬雍垂、咽部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点状渗出物,颌淋巴结肿大、压痛。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2)咽拭子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有助于诊断。
【操作技法】
1.处方l
穴位:风池 风门(图5-40)外关
药物:维生素B 1注射液或5%当归注射液。
方法:取上述两种药物中的任意一种,每次每穴注入0.3~0.5ml,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处方2
穴位:大椎(见图5-40)、外关(风热型);风门、列缺(风寒型);肺俞(见图5-40)、丰隆(图5-41)(咳嗽痰多者)。
图5-40 风门
药物:鱼腥草注射液。
方法:患者取俯坐位,头尽量下沉,双肩下垂,使背部皮肤绷紧。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局部消毒后垂直刺入大椎,深度不超过1cm,风门、肺俞斜向下刺1~1.5cm,外关针刺深度不超过1cm,各穴得气后均回抽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慢推注气内,每次每穴注药0.5~1ml,注射结束后休息15分钟。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3.处方3
穴位:主穴:大椎,合谷;配穴:发热加曲池,咽喉肿痛加扁桃(在舌骨的两侧末端稍外处)(图5-42)。
药物:注射用水。
方法:针头刺入大椎穴内,深度不超过1cm,回抽无脑脊液时,注入注射用水1~2ml;合谷常规刺法,回抽无回血,注药0.5~1ml;扁桃穴注入药液0.3~0.5ml。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4.处方4
穴位:大椎
药物:胎盘组织液2ml。
方法:常规消毒,针头垂直刺入不超过1.5cm(小儿不超过0.6cm),回抽无脑脊液时,逐日药液,每日1次,连注4~6次后,改为2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直至痊愈。
【注意事项】
大椎进行穴位注射时,不宜过深,应回抽无脑脊液时,再行注射药液。
图5-41 丰隆
图5-42 扁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