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 秦伯未
- 1184字
- 2020-08-29 06:37:06
痰 饮
心境沉闷,意愿不遂,近因患疟,多饮烧酒,酒酣之后,如醉如狂,语言妄乱,及今二日。诊脉小弦滑沉,舌苔薄白,小水短赤,大便不通,渴欲饮冷,昏昏默默,不知病之所在。因思疟必有痰,酒能助火,痰火内扰,神明不安。此少阳阳明同病而连及厥阴也。少阳为进出之枢,阳明为藏邪之薮。今邪并阳明,弥漫心包,故发狂而又昏昏默默也。仿仲景柴胡加龙牡汤主之。
柴胡 黄芩 半夏 茯苓 龙骨 甘草 牡蛎 铅丹 菖蒲 大黄竹沥 姜汁
体肥多湿之人,湿热蒸痰,阻塞肺胃,喉中气粗,呼吸如喘,卧寐之中,常欲坐起,仍然鼾睡而不自知。所以起坐之故,盖痰阻气郁,蒙闭清阳,阳气郁极则欲伸,故寐中欲坐起也。病属痰与火为患。兹拟煎方开其肺痹,另用丸药化其痰火。痰火一退,清阳得伸,病自愈矣。
射干 橘红 冬瓜子 杏仁 桔梗 象贝 竹沥 姜汁 葶苈子 苏子 枇杷叶 丸方 黑丑 莱菔子 槟榔 大黄
胆虚则神自怯,气郁则痰自凝,于是咽喉若塞,气短似喘。偶值烦劳,夜寐多魇。无形之气,与有形之痰,互相为患,遂至清净无为之府,与虚灵不昧之神,均失其宁谧之常。欲安其神,必化其痰,欲壮其胆,必舒其气,故清之化之,和之益之,必相须为用也。
沙参 枣仁 半夏 胆星 远志 茯神 神曲 石菖蒲 橘红 金箔竹沥 姜汁
胸中之元阳不足,膻中之火用不宣,痰饮伏于心下,胸前如盘大一块,常觉板冷,背亦恶寒。三四年来,每加子后则气喘,阳气当至不至,痰饮阻遏其胸中,阳微阴胜故也。天明则阳气张故喘平,至咳嗽心悸,易于惊恐,皆阴邪窃踞胸中之病。其常若伤风之状者,卫外之阳亦虚也。图治之治,当祛寒饮,而逐阴邪,尤必斡旋其阳气,譬如离照当空,而后阴邪尽扫。用仲景苓桂术甘法,先通胸中之阳,再议。
茯苓 桂木 冬术 陈皮 甘草 炮姜 补骨脂 党参 半夏 紫石英 胡桃肉 螺蛳壳 细辛
咳嗽口不渴,当脐痛而脉细,头常眩运,此乃手足太阴二经有寒饮积滞,阻遏清阳之气,不能通达。故一月之中,必发寒热数次,乃郁极则欲达也。病将四月,元气渐虚,寒饮仍恋而不化。先以小青龙汤蠲除寒饮,宣通阳气,再议。
麻黄 桂枝 白芍 细辛 干姜 半夏 五味子 甘草
脉沉取之数,其阴内亏,其热在里,病延日久,劳损之候。证见咳唾白痰,脘腹时痛,痛则气满,得矢气则稍宽,病由肝郁而成。据云咳已三年,初无身热,是其根又有痰饮也。经训治病必求其根,兹从痰饮气郁例治之。
半夏 茯苓 桂木 丹皮 白芍 香附 沉香 神曲 归身 甘草 冬术 陈皮 金橘饼
痰饮咳嗽已久,其源实由于脾肾两亏。柯氏云:“脾肾为生痰之原,肺胃为贮痰之器也。”近增气急不得右卧,右卧则咳剧,肺亦伤矣。肛门漏疡,迩来粪后有血,脾肾亏矣。幸胃纳尚可。议从肺脾肾三经同治,然年已六旬,宜自知爱养为要,否则虑延损证。
熟地 五味子 炮姜 半夏 陈皮 茯苓 阿胶 款冬花 冬术 归身 川贝
饥饱劳碌伤胃,寒痰凝聚,气血稽留,阻于胃络,因而胃脘胀痛;呕吐粘痰。初起一发即平,后来发作愈勤,今则殆无虚日,饮食从此减少,病日益甚,胃日益虚。倘不加谨,恐延胀满,不易图治。
党参 炮姜 冬术 熟附 半夏 良姜 陈皮 茯苓 蔻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