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 哕

投温中运湿,腹中呱呱有声,朝食则安,暮食则滞。卧则筋惕肉,时吐酸水。中土阳微,下焦浊阴之气上逆,病成反胃。温中不效,法当益火之源,舍时从证,用茅术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意以治之。

茅术 附子 炮姜 炙草 陈皮 茯苓 生姜

《内经》云:“三阳结,为之膈;三阴结,为之水。”此证反胃而兼浮肿,是三阴三阳俱结也。阴阳俱结,治法极难。前方用荜茇牛乳饮调服,沉香血珀末拨动其阴阳俱结之气。幸反胃之势已平,是其三阳之结已解。今腹满虽宽,而腿足之肿仍若是,三阴之结犹未解也。盖太阴无阳明之阳,少阴无太阳之阳,厥阴无少阳之阳,则阴独盛于内,而阳气不通,阴气凝涩,膀胱不化,而水成焉。其脉沉细,盖重阴之象也。凡补脾崇土,温润通阳,如理中肾气丸之属,固亦合法。然不若周慎斋和中丸之制为尤妙,以其用干姜能回阳明之阳于脾,肉桂回太阳之阳于肾,吴萸回少阳之阳于肝,则三阳气胜,而三阴之结解,水自从膀胱出矣。

干姜 肉桂 吴萸 党参 茯苓 制半夏 甜杏仁 茅术 上药为末,用神曲磨粉煮糊捣丸,朝暮用薏仁陈皮煎汤送下

据述病由,丧子悲伤,气逆发厥而起。今诊左脉沉数不利,是肝气郁而不舒,肝血少而不濡也。右关及寸部按之滑搏,滑搏为痰火,肺胃之气失降,而肝木之气上逆,将所进水谷之津液,蒸酿为痰,阻塞气道。故咽嗌胸膈之间,若有塞,而纳谷有时呕噎也。夫五志过极,多从火化,哭泣无泪,目涩昏花,皆属阳亢而阴不上承之象。目今最要之证,乃胸膈咽噎阻塞,的系膈气根萌。而处治最要之法,顺气降火为先,稍参化痰,复入清金,金清自能平木也。

苏子 茯苓 半夏 枳实 杏仁 川贝 沙参 橘红 麦冬 海蜇

吐血后呃逆作止不常,迄今一月,舌苔白腻,右脉沉滑,左脉细弱,其呃之气自少腹上冲,乃瘀血挟痰浊阻于肺胃之络,而下焦相火,随冲脉上逆,鼓动其痰,则呃作矣。病情并见,安可模糊?若捕风捉影,无惑乎其不效也。今酌一方,当必有济。幸勿躁急为要。

半夏 茯苓 陈皮 当归 郁金 丁香柄 水红花子 柿蒂 藕汁姜汁 东垣滋肾丸

阴虚挟湿之体,感受时令风邪。初起背微恶寒,头略胀痛,欲咳不爽,发热不扬,舌苔白腻,大便溏泄,此其常候也。峻投消散,暗劫胃津,以致饥而欲食,嗜卧神糊,呃忒断连,斑疹隐约。证方八日,势涉危机。阅周先生方洵称美善。鄙意僭加甘草一味以和之,其生津补中之力,未始非赞襄之一助也。若云甘能滋湿,甘能满中,孰不知之?须知苔薄白而光滑,胸不满而知饥,乃无形湿热,已有中虚之象。此叶氏所以深戒苦辛消克之剂也,幸知者察焉。

牛蒡子 石菖蒲 前胡 橘红 郁金 桔梗 天竺黄 刀豆子 神曲连翘 甘草 薄荷 竹茹 枇杷叶

又:证逾旬日,的系温邪挟湿,病在气营之交。苔白腻而边红,疹透点而不爽,寐则语,寤则神清,呃声徐而未除,脉象软而小数。周先生清营泄卫,理气化浊,恰如其分。僭加一二味,仍候主裁。

犀角 天竺黄 川连 橘红 鲜薄荷根 连翘 牛蒡子 通草 柿蒂青盐半夏 丁香 竹茹 茅根 枇杷叶

又:热处湿中,神蒙嗜卧,呼之则清,语言了了。验舌苔之白腻,参脉象之软数,知非热陷膻中,乃湿热弥漫于上焦,肺气失其宣布耳。呃尚未除,胃浊未化,拟从肺胃立法。

旋覆花 代赭石 冬瓜子 射干 杏仁 川贝 桔梗 郁金 橘红沙参 通草 竹茹 茅根 枇杷叶

又:便泄数次,粘腻垢污,胃浊以下行为顺,未始不美。故连日沉迷嗜卧,昨宵便惺惺少寐。但少寐则神烦,自觉有不安之象,且屡起更衣,愈觉倦乏不堪耳。今便泄未止,舌苔仍白,身热已和,酒客中虚湿胜。拟和中化浊,仿子和甘露饮。

野於术 洋参 赤苓 泽泻 滑石 藿香 鸡距子 葛花 木香 橘红 通草 竹茹

凡证于阴阳虚实疑似之间,最当详审。此证音低神倦似虚,而便泄臭水,中脘按痛,实也。肢冷脉细似阴,而小便热痛阳也。至于舌白语,乃痰蒙火郁之征;而日暮烦躁,为阴虚阳盛之兆。鄙意百般怪证,多属乎痰。痰蒙火郁,清化不解,须从下夺。即使正虚,而虚中夹实,亦当先治其实耳。

羚羊角 天竺黄 石菖蒲 胆星 鲜石斛 茯神 橘红 郁金 竹沥姜汁 另滚痰丸

有汗发痉,谓之柔痉,痉盛神昏,风淫火炽极矣。夫内风多从火出,欲熄其风,先须清火;欲清其火,必须镇逆。考古有风引汤一法,多用石药。其原论云:“痉发不止,医不能疗,风引汤主之。”良由风火炽盛,草木诸药,不能平旋动之威,非用石药之慓悍滑疾者,不足以胜之,故曰医不能疗也。病极凶危,医宜尽力,其然其否,尚祈高明裁正。

石膏 寒水石 紫石英 灵磁石 紫蛤壳 滑石 石决明 生地 阿胶 钩钩 牛膝炭 竹沥 姜汁

素有肝胃病,适挟湿温,七日汗解,八日复热,舌灰唇焦,齿板口渴,欲得热饮。右脉洪大数疾,左亦弦数,脘中仍痛,经事适来。静思其故,假令肝胃病,木来乘土,气郁而痛,若不挟邪,断无如此大热。又大便坚硬而黑,是肠胃有实热,所谓燥屎也。考胃气痛门无燥屎证,惟瘀血痛门有便血,而此证无发狂妄喜之状,又断乎非蓄血也。渴喜热饮,疑其有寒,似矣。不知湿与热合,热处湿中,湿居热外,必饮热汤而湿乃开,胸中乃快,与真寒假热不同。再合脉与唇观之,其属湿温挟积无疑。《伤寒大白》云:“唇焦为食积。”此言诸书不载,可云高出千古。

豆豉 郁金 延胡 山栀 香附 瓜蒌皮 连翘 赤苓 竹茹

又:服药后大便一次,色黑如栗者数枚,兼带溏粪,脘痛大减,舌霉唇焦俱稍退,原为美事。惟脉数大者变为虚小无力,心中觉空,是邪减正虚之象。防神糊痉厥等变,今方九日,延过两候乃吉。

香豉 青蒿 沙参 赤芍 川贝 郁金 黑栀 竹茹 稻叶 金橘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