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塍鹬

中文名 斑尾塍鹬

拉丁名 Limosa lapponica

英文名 Bar-tailed Godwit

分类地位 鸻形目鹬科

体长 32~41cm

体重 245~386g

野外识别特征 中型涉禽,体形、体色似黑尾塍鹬,但喙上翘程度稍明显,脚较短,下体栗红色区域从颈、胸一直延伸至腹部,翼带不明显,尾白色具多道黑色横斑。

IUCN红色名录等级NT

形态特征 雄鸟夏羽头颈部栗色,头顶和贯眼纹深褐色,眉纹黄白色,上背和肩黑褐色杂暗红色和黄白色,下背和腰灰褐色具白缘,尾上覆羽白色带棕色横斑,尾羽白色带数道黑横斑,翼灰褐色具淡色羽缘,飞羽黑色,白色翼斑不明显;下体以红栗色为主,从颏延伸到下腹部,尾下覆羽灰白色具褐色横斑,腋下和翼下白色具灰横斑;虹膜暗褐色,喙直长,微向上翘,基部肉色,尖端黑色,脚灰绿色。雄鸟冬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具黑色中央纵纹,眉纹白色,贯眼纹黑褐色,颈部和胸部淡褐色具细纹。雌鸟头颈和下体偏棕褐色,上体泛褐色调而少栗色调。幼鸟羽色似雄鸟冬羽,而头顶和上体羽毛具黄缘,颈、胸具细黑纵纹。

生态习性 繁殖季栖息于极北冻原和苔原森林的湖泊、沼泽、溪流等湿地,非繁殖季于海滩、河口及其附近沼泽活动。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沿沼泽或潮间带行走觅食,以长喙插入泥中探食,或者直接啄食,吃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在6—8月,营巢于苔原的水域边。窝卵数通常4枚,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1天。

分布与居留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西北部,越冬于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我国为旅鸟,可见迁徙的小群,主要经过我国东部至南部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