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冉先展五行大遁,后化长虹经天之际,尤海三人亦是一步步退出来,分外小心谨慎。
干燥的岩缝中,十四人聚于一处围成一个不大的圆。
说是岩缝,其实是巨岩风化开裂的一道间隙,并非山崖岩壁之缝。
这里对修行人来说稍显逼仄,对某些小山般雄壮的兽类来说就是天堑,一时间根本伸不进手,想打进来也相当难。
看着众人期待的神情,孟冉也不卖关子,直接将装了玉凤锻脉果的纳物袋放到圆圈中心。
“此行尚算顺利,得玉凤锻脉果二十九。”
孟冉话音刚落,那些贡献不大的元魔门弟子暗暗松了口气。
说是守候在侧,实际上他们没有什么优异表现,如果玉凤锻脉果数目不足,他们这一份就悬了。
虽然出多少力得多少收获很合理,但真望着能提升气脉品相的珍宝从指缝间溜走,大家还是会遗憾难过,甚至...隐隐对孟冉几人有些微抱怨。
不过还好,二十九枚啊,怎么也会给每人先份上一枚吧?否则吃相也太难看了,诸位弟子所求也不大,一枚足矣!
在兴奋、忐忑皆有的奇异氛围中,孟冉缓缓说出对玉凤锻脉果的分配。
“天材地宝见者有份,何况我等同门修行之人?在座的十四人皆是先取一枚。”
此言一出,就有二三人激动站起,作揖感谢孟冉。
孟冉坦然受了此礼,接续未尽言语。
“余下十五枚华和昶再取其四。未有华师弟的寻宝本事,众人是一枚也不得分润啊!大家可有意见?”
众弟子均是摇头,同意了孟冉的意见。
华和昶统共得了五枚,超出寻常弟子许多,其实有几人心存不服,这太多了。
可孟冉的言语也是有理,按这话说别说是五枚,再多些也不为过。既然统领队伍的真传师兄话都出口了,难道还敢让他收回吗?
“尤海以身犯险,且借出法器助我收摄宝果,若无这纳物袋我等所获会少上许多,他再得三枚。姚筠、林真明搅乱局势得力,多得二枚。”
尤海剑器甚利,除却孟冉,此地之人斗战能力无出其右。
修行中人崇道尚道,也敬慕强者,他共得四枚不足为奇,众皆心服。
对于姚筠、林真明二人大家也叹服其实力,尤其是林真明,他本就有两个交好的道人在人群中,人缘很好,不会有什么人跳出来反对。
此刻剩余宝果的去处已经十分明朗了,不出众人所料,孟冉轻声定下了它们的去处:“我再得剩下五枚。”
此番取宝孟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该取之物便要拿取,故作谦虚地推让几次无甚实质意义。
如若真有弟子药力差了一步,孟冉再伸手帮一把也不是不行。
待得诸多弟子把宝材一分,妥善保管好后,大家马不停蹄地去寻空青气根。
据华和昶所言,随时间流逝诸多宝材渐渐藏形匿迹,气息愈发淡了。
如果不抓紧去寻,说不得就错过了,那也是莫大的遗憾。
古籍有载“天青有物,垂落青冥。”
空青气根是可遇不可求之物,少见珍奇的程度还在玉凤锻脉果之上,对于上境大修而言它的功用是要超过锻脉果的。
清道体、溯源流的效用还是往小了说,不是大修看重此物的本意。
“法天之意,载道玄根。”
这是某位超乎想象的大能对空青气根的赞誉之言。
空青气根某种程度上可言撑天之柱,能镇压法理梳理异气,彰显无穷道意。
修行人倘若受其渲染,可为道途带来深远影响。
某些东西短时间看不出来,但在至关重要的修行关口却能助推一把,平添些微可能。
是以在众人看来它的重要性在钟灵石乳之上,大伙宁愿错过石乳也不愿失却接触空青气根的可能。
嗯,至于为何把玉凤锻脉果放到得了莫大赞誉的空青气根之前...
诸弟子皆在开脉关口,脉象能有一些拔升,根基深厚了,对日后道途也会带来很大好处呀。
二者的好处孰高孰低也难分,既要看个人,也要看所处境界。
先挑玉凤锻脉果落袋为安未尝不是上佳选择。
更重要的是空青气根生在洞天中,非金非木说是天材地宝都有些勉强,完全不可能被开脉层次的修行人带走。
几人最多也就是在短时间内感受体悟一番,难以据为己有日夜揣摩,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诱惑。
十四人催动着法力飞遁,互相间帮衬拉扯,紧赶慢赶总算在气息缥缈不可寻之前到达空青气根所在空域。
上下皆无的空域中,长不知几许的青绿根须自虚空中起,又落于远不可见之处。
像神木根须,似滔滔长河,若连绵山脉...真要御法飞遁去寻它的首尾便仿佛陷入了迷障怪圈,不见根源与去处。
处处是根源,处处皆终末。
此地有神异,低境中人唯有知之者可见可入,不知者则是不见不入。
因而在此修行无需担忧外界的种种威胁,尚处于懵懂中的蛮荒兽类当是无有此等隐秘相传。
孟冉凌空坐定,一身磅礴血气滔滔流转起来,配合着神辉流淌与法力搬运,尽显元魔教根本道法——神魔炼窍诀的精微神妙。
刚入修行之境时他还存留杂念,期待着接引空青气根的神意,但随着修行渐入妙境,他入得无神无我的空明状态。
这片空域着实是修行宝地,孟冉在修持中灵光大增如有神助,往日修行中积攒的疑惑碍难如汤沃雪,以极快的速度被开解,化作底蕴资粮积淀下去,为道途铺砖加瓦。
时间推移,孟冉一身气机愈发圆融活泼,这是对道法的领悟反馈到修行上的成果。
其余诸修的修行状态大抵也是如此,都沉浸到开悟的状态,尽享淋漓尽致的酣畅感受。
修行需要物质上的资粮,也不能缺少对法与理的理解,后者对一些出身较好资粮宽裕的修行人来说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即使有长辈上修面授机宜,诸多精微奥妙的道理也不容易吸收理解。
就像是凡间书生,就算同有贤人经典在前,名师教诲在侧,做学问做到最后也可能有无比巨大的差异。
这样的差异或许来自悟性禀赋、人生经历、性格意志......总之因素十分繁杂。
修行中涵盖的高深道理超越凡俗学问不知凡几,揣摩起来同样非常不易。
而这些深刻道理,真正学透悟通后是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的。
此次能得凭借空青气根得到一个加深道法理解的机会,弥足珍贵。
何况...这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