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十年一瞥:盛世之终
汉和帝刘肇公元89年即位时才10岁,只好由养母窦太后执政。风水轮流转,东周时期美女多出姜家,两汉时期美女多出窦家。前有西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后有东汉和帝的养母窦太后。
汉和帝时期,窦太后临朝后大谋私利,尊母沘阳公主为长公主,封邑3000户,兄窦宪和弟窦笃、窦景都提拔掌实权。有道是“举贤不避亲”,如果这些皇亲国戚德才兼备的话未尝不可,问题是皇亲国戚往往不争气。
窦宪以前被汉章帝刘炟压制,现在咸鱼翻身,好像要把前些年忍气吞声补偿回来似的,越发胆大妄为。窦宪的祖父和父亲均因枉法被杀,其中父亲案是韩纡审的。现在窦宪为报私仇,派人杀韩纡的儿子,拿人头到父亲坟前祭奠。都乡侯刘畅进京吊丧,经常进宫私会太后。窦宪担心刘畅说他坏话,也派人杀他。太后下令调查,查出幕后主使窦宪,而杀宗室是死罪。窦宪为免于一死,才抓住朝廷对外用兵的机会自请出征匈奴赎罪。窦宪在战争中立大功。然而他旧病复发,更加跋扈恣肆,竟然欲谋叛逆。幸好汉和帝刘肇已初长成人。公元92年闰三月,窦宪班师回京,刘肇一面派大鸿胪持节到郊外迎接,另一面亲临北宫,关闭城门,将窦宪的死党全都逮捕,下狱诛死。同时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要求他回封地。窦宪回封地后,被迫自杀。
公元97年,窦太后崩,还没下葬就有几位大臣上书,要求贬太后尊号,很多官员附和,由此也可见窦氏一家多么不得人心!
在那个时代,子以母贵,母也以子贵,身为皇后而不能生子的后果是令人恐惧的。不育活生生将当年的窦皇后逼得丧心病狂。本来,章帝后宫中宋贵人生有皇子叫刘庆,并已立为太子。窦太后学刘彻那一套,诬宋贵人利用巫术诅咒皇上,宋贵人被迫自杀,刘庆也被废。刘肇的生母是梁贵人,窦太后又诬她的母亲有罪,逼得她忧愤而死,幼小的刘肇则由窦太后抚养。这些内幕没几个人知道,知道的也不敢说,刘肇一直被蒙在鼓里。
直到窦太后去世,梁贵人的族人将真相揭露出来,朝野震惊,三公联名上疏:依刘秀贬黜吕太后的先例,剥夺窦太后的尊号,不让她与先帝合葬。刘肇却平静地说:“虽然窦宪等人横行不法,但太后本人这些年还是深明大义,生活俭朴,勤劳国事。我跟她生活了十多年,十分清楚,你们就不必多说了!”结果,窦太后待遇一切不变,同时追尊梁贵人为皇太后,并封赏梁氏族人。从这件事看,刘肇是非常理性的,顾全大局;也可见窦太后在“汉和盛世”中功不可没。
同一年即公元97年王充死,101年贾逵死,102年班超死……
——王充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与“天人感应”论对立。王充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反对神化儒学。其代表作《论衡》一书85篇,20多万字,其中《订鬼》收入现行中学课文。虽然反对“天人感应”论,但王充对董仲舒个人评价很高:“虽无鼎足之位,知在公卿之上”,“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对其祈雨作法仍然表示赞赏。
——贾逵是当时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所撰经传义诂等儒家著作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多篇,被称为“通儒”。代表作《春秋左氏传解诂》等。他还首次提出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道,并指出月球的运行速度为不等速,在天文学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于班超,前文有述。
更重要的是105年和帝刘肇去世了,“汉和盛世”终结了,东汉开始走向黑暗的深渊。
刘肇曾经生育多个皇子,但大都夭折。他认为是宦官、外戚在谋害,便将剩余的皇子藏到民间抚养。不想,长子刘胜自幼生怪病,多年不愈,显然不适合作皇帝。最后只好选出生仅100多天的刘隆继位,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第二年八月刘隆又死了,成为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娃娃皇帝从此好像成了一种常规。东汉13帝,除光武帝刘秀称帝时30岁、明帝刘庄继位时29岁、章帝继位时18岁以外,其余10个继位年龄全在18岁以下,10岁以下的也不在少数。
个别娃娃皇帝在优秀的皇太后及大臣们辅佐下,王朝保持良好态势是完全可能的。可是一连串娃娃皇帝呢?你能保证皇太后及辅政大臣个个都优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