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泡菜效应”
——幼儿期(3、4~6、7岁)

人是环境之子,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作用,真可谓“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家庭环境是人生的第一道“染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印染师。作为父母,应该特别在意你给孩子营造了怎样的物质环境,创设了怎样的精神环境!

——笔者手记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就是“泡菜效应”。

“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作用。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更为敏感,“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出淤泥而不染”是对某些成人而言的,但不符合儿童的实际。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环境是人一生的“第一道染缸”。美国有人研究两个均已繁衍了八代人的家庭:一个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爱德华的家庭,他的八代子孙中出了十三位大学校长,一百多位教授,八十多位文学家,一位副总统和二十位议员;另一个是臭名昭著的酒鬼、赌徒珠克,他的八代子孙中有三百多名乞丐和流浪者,七个杀人犯和六十多个盗窃犯。[1]这两个家庭的历史充分地说明了家庭环境对后代的影响。

一流的家庭造就一流的孩子。颜之推说: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2]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在这个关系中,家长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大厦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在这种生活环境里,家长具有权威性,孩子非常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但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家长能否与子女亲密无间,能否严格约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这就看家长的修养如何了。若家长的素质、言行不足以让孩子依赖,家长经常说空话,那么孩子就不听你的话,家庭教育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激发其早日成才。据调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有69.8%是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

家庭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用生态学的观点看,可分为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三种环境圈层。这里所提的家庭环境是家长和家庭成员可以调节以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气氛、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幼儿直接浸润在幼儿园与家庭的环境之中,每一位教师和父母都应认真细致地考虑孩子所处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一代思想家、一代大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儿童会因此受到种种影响。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1] 吴奇程、袁元: 《家庭环境及其优化》,载《家庭教育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65页。

[2] 颜之推: 《颜氏家训集解》,中华书局,1993年,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