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长生不老”的癌细胞

现代医学的发展让很多疾病远离了我们,部分疾病从不能根治到能够根治,比如青霉素(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现就让多数的细菌感染症被治愈,而对于林黛玉的“肺痨病”,现如今通常也能被有效控制。还有些疾病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甚至已经被我们全面消灭,比如天花。古代所谓的“消渴”(糖尿病),现在也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而像高血压一类的慢性疾病虽然无法治愈,但也能够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减少对人体的危害。然而人类面对癌症还是会有所恐惧,因为很多地方的癌症发病率仍在上升,至今没有成熟的特效方法来对应治疗。

癌细胞会不断增殖,最终成为恶性肿瘤。

人类通过各种方法与疾病抗争,希望实现延年益寿的目的。甚至还有人希望将来能够“长生不老”,然而遗憾的是这个愿望目前还无法实现,但我们的“敌人”癌细胞却实现了。

为什么癌细胞会“长生不老”

癌细胞并不是受到外来感染的细胞,目前专家认为,癌细胞不会传染给别人,它是由人体内的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相当于有些细胞“变坏了”。癌细胞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无限增殖。正常的细胞分裂几十次就完成使命“寿终正寝”了,有死去的、有新来的,才能保持平衡。但癌细胞“来了就不走了”,只要有营养供应,它就会不断地增殖。它不仅自己“长生不老”,分裂出的下一代也能够“长生不老”,这样只增加不减少,就会形成“一大坨”细胞,最终成为恶性肿瘤。癌细胞会消耗营养,而人正常的营养供给是稳定有序的,突然来了一拨“抢营养”的细胞,挤占了正常细胞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导致正常细胞无法正常工作,人就无法生存了。就好像地球上的人如果只出生、不死亡,数量越来越多,造成地球资源枯竭,全世界很可能一起“game over”。

癌细胞不仅“抢东西”,还会“流窜作案”。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扩散”或者“转移”,从一个器官转移到另一个器官,继续“抢营养”。其实癌细胞的转移需要突破重重的“艰难险阻”。正常细胞会被表面的糖蛋白等黏附性物质“粘住”,但癌细胞的这些黏附性物质减少了,有可能挣脱这种黏附的束缚,穿过结缔组织进入血管。人体血管里的白细胞,见到癌细胞会“不容分说上来就打”,尽管如此,还是可能会有癌细胞躲过白细胞的攻击,来到一个新的器官,这个新的器官也容不下癌细胞的存在,最终可能只有极个别的癌细胞存活下来,开始破坏新的器官。

免疫逃逸与靶向治疗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其实从正常细胞到癌细胞,再到癌症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核心原因:一个是基因突变,另一个是免疫逃逸。正常细胞中都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在细胞生长、增殖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抑癌基因则能够促进细胞衰老、抑制增殖等。两者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细胞“有生有死”,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当中。但如果基因的一些位点发生了突变,“功能特性参数”变了,就可能导致这两种功能作用不再平衡,产生“不死”的癌细胞。

其实体内产生癌细胞并不奇怪,正常人可能每天都会产生癌细胞。但人体的免疫系统非常厉害,我们每天接触这么多细菌,一般不会感染,就是因为免疫系统能够“干掉”入侵的“异己分子”。癌细胞虽然是人自己产生的,不那么“异己”,但毕竟和正常细胞不太一样,通常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然后杀死。不过“人有失手,马有失蹄”,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癌细胞有时候可能会逃避识别或者抑制免疫应答,生存下来并不断增殖,就形成了“癌症”。

人们发现了癌细胞形成的两个原因之后,就开始根据这两个因素来进行“精准打击”。以往的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切除之外,主要是放射性治疗(放疗)和化学治疗(化疗),这两种方法确实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但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如果“放开了用”,很可能在癌细胞全部被杀死之前人就先死了。后来人们针对“基因突变”这个特点,发明了“靶向治疗”:既然基因突变了,那就具有和别的细胞不一样的“特征”,针对这个特征进行识别,像导弹一样“精准打击”。

除此之外,人们还针对癌细胞“免疫逃逸”的特点发明了“免疫疗法”。据说这个方法起源于一位叫科利的医生,他发现有的肿瘤病人感染了别的细菌之后肿瘤会消退,就开始尝试把灭活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编者注的细菌(被称为“科利毒素”)注入人体,“激活”人体相关的免疫作用,杀死癌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其实很强大,原本正常人产生的癌细胞都会被免疫系统杀死,但由于免疫逃逸,导致免疫系统有时无法识别癌细胞,如果能让它重新识别,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现在比较著名的CAR-T疗法,就是把人体的一种免疫细胞(T细胞)提取出来进行改造,装上一种叫作“CAR”的“导航系统”(“CAR”的英文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译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装上该“系统”之后,就能够精准识别并打击癌细胞),再将其注射到人体内进行增殖,杀死癌细胞。

但癌细胞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异,无论是靶向疗法还是免疫疗法,原来设定好的识别标志对变异的癌细胞很可能就不再有效了。另外,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

人类真的分酸碱体质吗?

和治疗相比,更好的方法是预防,这就要搞清楚癌症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其实我们根本没办法预防的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患癌的风险越高。现代社会得癌症的人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医学条件变好、人的寿命变长了。也就是说现在大多数的常见病都不会致命,而像埃博拉病毒、艾滋病虽然也能致命,但目前的患者还不算特别多,并且可以通过阻断传播来预防。所以我们会发现,现在多数人去世的原因都是癌症或者心脑血管的突发疾病。

当然,除了年龄以外,还有其他致癌因素,比如遗传、环境等,能够影响免疫力的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得癌症的概率。另外,像吸烟、吃过烫食物、携带幽门螺杆菌或乙肝病毒、接触放射性物质等都会增大得癌症的风险,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减少这样的可能性,并且提升免疫力,最好能定期做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导致了很多关于癌症的谣言,大多数都出自商业目的,比如最典型的“酸碱体质理论”。这个理论声称正常人是“碱性体质”,体液都是碱性的,如果是“酸性体质”就容易得癌症。实际上人体各部分的体液酸碱性是不同的,比如血液是碱性的,但胃液就是酸性的,而且酸碱性和得癌的风险并没有关系。其实这个理论的发明者是个美国的骗子,2018年在美国被当庭判罚了1个多亿美元,他自己也承认,编造这个谣言其实就是为了“蒙俩钱花”。

目前,人类对于很多种癌症都已经有了治愈率比较高的治疗方案,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随着医学的发展被人类攻克。